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98040362)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叶启发陈晚平何鑫任祖海余兴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肝移植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生存率
  • 1篇衰竭
  • 1篇切除
  • 1篇自体
  • 1篇自体肝移植
  • 1篇急性肝
  • 1篇急性肝衰
  • 1篇急性肝衰竭
  • 1篇功能衰竭
  • 1篇肝功
  • 1篇肝功能
  • 1篇肝功能衰竭
  • 1篇肝切除
  • 1篇肝衰
  • 1篇肝衰竭
  • 1篇肝移植治疗
  • 1篇背驮式

机构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2篇陈晚平
  • 2篇叶启发
  • 1篇吴金术
  • 1篇明英姿
  • 1篇刘初平
  • 1篇李珂
  • 1篇余兴国
  • 1篇任祖海
  • 1篇何鑫

传媒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背驮式肝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15例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ALF)的临床疗效,总结移植前处理、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术中关键技术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9月2006年2月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治疗15例AL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术后1年生存率87%(13/15)。其中2例急性肝衰竭型威尔逊氏病患者术后角膜K—F环消失,血清铜蓝蛋白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11天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患者术后第6天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其余11例HBsAg转阴。结论肝移植是治疗ALF的有效方法,能提高ALF患者的生存率;年龄不应作为ALF患者肝移植的禁忌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恰当的移植时机选择以及术中关键技术的使用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叶启发陈晚平明英姿李珂任祖海余兴国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移植生存率
简易部分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大鼠模型的建立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大鼠部分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模型。方法:采用SD大鼠,在既往自体肝移植模型基础上进行简化和改进,摒弃传统的门、腔及颈内静脉置管转流方法,改进冷灌注方法,建立了研究大鼠部分肝切除自体余肝移植模型。结果:手术过程大大简化,成功率为96.7%。门静脉、下腔静脉置管时间不超过1 min,无肝期为16~18(中位时间16.15±2.15)min,冷灌注期间切除大鼠2/3的肝脏。再灌注1-2min肝脏恢复正常颜色,术后1h大鼠即可活动、饮水。结论:本模型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重复性好,特别适用于研究各种外加因素对自体肝移植残余肝脏的影响,为部分肝切除自体肝移植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模型。
陈晚平何鑫李珂刘初平吴金术叶启发
关键词:部分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动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