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4DFA07100)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2
- 相关作者:曹磊王海舟吴记星杨国武鲁毅强更多>>
- 相关机构: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聚乙烯在氮气中的裂变行为研究
- 2008年
- 对氮气中聚乙烯在不同温度、不同载气流量以及铁、镍、铜三种金属影响下的裂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氮气流量以及三种金属对聚乙烯的裂变有重要影响。在300、500、700℃三个温度条件下,链烃(包括饱和链烃和不饱和链烃)是裂变产物的主体,未发现有多环芳烃形成。在900℃时形成少量低环的多环芳烃。在1100℃和1200℃条件下,不同环数的多环芳烃(单环至五环)及同分异构体是裂变产物的主体,链烃(包括饱和链烃和不饱和链烃)的生成量与前期温度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在金属铁、镍、铜分别存在的条件下,聚乙烯的裂变及多环芳烃的形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氮气流量的增加有利于降低多环芳烃的形成。
- 杨国武曹磊王海舟鲁毅强
- 关键词:聚乙烯多环芳烃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聚乙烯在氩气中的裂变行为
- 2008年
- 模拟电弧炉的燃烧环境,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了聚乙烯在氩气气氛中不同温度、不同氩气流量下的裂变行为。结果表明:聚乙烯在氩气气氛中,在温度低于700℃时主要裂变形成链烃;在温度达到900℃时开始形成多环芳烃,温度越高,所形成的多环芳烃的种类越多,烷基化程度越高,相对浓度越大。氩气流量的变化明显影响了聚乙烯的裂变产物,实验结果验证了烯烃、二烯烃(炔烃)是多环芳烃前体化合物的假设,高温下多环芳烃生成数量和相对浓度比低温下高的主要原因是高温下聚乙烯的裂解程度增大,使得更多量烯烃、二烯烃(炔烃)形成。因此,控制烯烃、二烯烃(炔烃)等前体物的形成是减少多环芳烃排放的关键。
- 杨国武曹磊鲁毅强
-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电弧炉聚乙烯多环芳烃
- 多氯联苯分析的最新进展被引量:19
- 2005年
- 作为毒性最强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一直被美国环境保护署列为最优先监测的有机物。本综述对现行的各种PCBs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方法作了评述和比较,并预测了分析PCBs的最新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方法,如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
- 吴记星曹磊王海舟
- 关键词:多氯联苯分析方法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废钢回收冶炼厂空气中多氯联苯被引量:10
- 2006年
- 报道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废钢回收冶炼厂空气中多氯联苯的分析方法。综合考察了顶空体积、离子强度、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方法回收率的影响,得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应用于分析多氯联苯的最佳实验参数,并就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用于测定废钢回收冶炼厂周围空气中多氯联苯,表观回收率为82.5%~109.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7.0%,检测限为0.08~0.38ng/L。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灵敏度高、简便等特点。
- 吴记星曹磊王海舟
-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多氯联苯废钢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