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2003)

作品数:10 被引量:75H指数:4
相关作者:况利操军陈小容陈建梅王我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渝中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自杀
  • 4篇抑郁
  • 4篇抑郁症
  • 4篇自杀未遂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2篇血浆
  • 2篇源性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影像
  • 2篇情感障碍
  • 2篇脑源性
  • 2篇脑源性神经
  • 2篇脑源性神经营...
  • 2篇功能影像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心理
  • 1篇心理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况利
  • 5篇操军
  • 4篇陈小容
  • 3篇王俊
  • 3篇吕臻
  • 3篇王我
  • 3篇陈建梅
  • 2篇王恒光
  • 2篇艾明
  • 2篇刘世景
  • 1篇赵光
  • 1篇苟芯源
  • 1篇徐小明
  • 1篇谭昭君
  • 1篇胡兰
  • 1篇张爽
  • 1篇胡中华
  • 1篇李红

传媒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心理学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情感障碍伴有自杀未遂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接近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而每个自杀死亡的人平均有10~40次的自杀未遂行为。有证据表明自杀者在认知功能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关于其潜在的神经生物学方面的认识却是有限的。脑功能成像技术为研究自杀未遂者大脑的结构、功能区域以及功能活动过程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对自杀病理机制的探讨有一定作用。因此对自杀未遂者的神经影像学的研究,对自杀进行早期的发现,预防和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操军况利
关键词:情感障碍自杀未遂功能影像FMRI
自杀候选基因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2014年
自杀已经成为国内外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Phillips等[1]对中国1995至1999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研究得出自杀是我国第五位重要的死亡原因.自杀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关于自杀的遗传学病因研究较多,但遗传学研究并未发现自杀的致病基因也存在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情况[2].脑功能成像技术为研究大脑的高级精神活动提供了新的方法,但功能影像学研究也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基因影像学(Imaging Genetics)方法将基因与影像学结合,运用生理影像技术作为表型分析来评价基因的变异情况,从而探讨基因是如何影响大脑的神经结构和功能,以及由此导致的心理问题.目前对自杀行为的基因影像学研究尚未深入,主要是针对其候选基因多态性的影像学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了与自杀行为相关的候选基因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合描述.
陈小容况利
关键词:自杀问题脑功能成像技术遗传学病因公共卫生问题自杀行为功能影像学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伴自杀未遂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属于情感障碍的一种,分为双相情感障碍Ⅰ型和双相情感障碍Ⅱ型.具有发病高峰年龄早、确诊时间长、患躯体伴随疾病风险大、疾病治疗负担重的特点,同时患者的自杀风险也较高.有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0~30倍.
张书懂况利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自杀未遂神经影像
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问卷网络版与纸质版信效度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纸质版和网络版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情绪与自杀等心理问题筛查,比较两者的一致性。方法对重庆市四所高校大一不同专业1 695名在校学生进行网络版或纸质版问卷测试。结果各总量表总网络版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55~0.972,各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671~0.876;各总量表总纸质版Cron-bach'sα系数为0.711~0.963,各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608~0.865;网络版量表Cronbach'sα系数均在0.7水平以上,且相关系数的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信度较为理想,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也较好。结论两版本各量表信效度较好,网络测试更具优势。
王俊况利王我苟芯源徐小明操军陈小容吕臻
关键词:大学生量表信效度
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相关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自杀未遂组,27例)、抑郁症无自杀行为患者(抑郁症组,33例)和正常对照者(对照组,30例)血浆BDNF水平,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self-rating de pression scale,BDI)评定抑郁症状。结果自杀未遂组血浆BDNF水平[(778.88±230.71)pg/mL]低于抑郁症组[(1055.64±191.00)pg/mL,P<0.001]和对照组[(1348.06±192.67)pg/mL,P<0.001];抑郁症组血浆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BDNF水平降低是与抑郁症自杀未遂相关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与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水平的最佳切点值为806.16 pg/mL,其预测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97.0%。结论血浆BDNF水平降低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有关,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生物学危险因素。
操军王俊况利陈建梅艾明王我陈小容吕臻王恒光
关键词:BDNF抑郁症自杀未遂血浆
自杀未遂青年女性抑郁症患者脑默认网络rs-fMRI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分析静息状态下青年女性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与脑默认网络(brain default mode network,DMN)功能连接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对23例伴有自杀未遂的青年女性抑郁症患者(SD组),10例不伴自杀未遂的青年女性抑郁症患者(NSD组)和31名健康对照者(H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提取DMN,寻找3组组间功能连接差异脑区,并探讨各差异脑区与人口学资料和临床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SD组在左侧颞中回(-56,-65,15)、左侧枕中回(-45,-70,18)功能连接增强,NSD组在双侧后扣带回连接增强,2组抑郁症患者双侧楔前叶连接均减弱(校正后P均<0.05);与NSD组相比,SD组左侧舌回(-12,-55,3)、左侧楔前叶(-7,-61,15)功能连接增强,双侧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弱(校正后P均<0.05)。相关分析发现NSD组左侧颞中回时间序列与自杀意念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43;P=0.045)。结论:自杀未遂青年女性抑郁症患者存在DMN功能连接异常,其自杀行为可能与楔前叶、后扣带回活性改变有关。
张爽陈建梅况利操军刘世景谭昭君胡兰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默认网络女性抑郁症自杀未遂
磁共振成像预测老年抑郁症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老年抑郁症(1ate—lifedepression,LLD)包括早发型老年抑郁症(早期抑郁发作持续至年龄大于60岁或60岁以后抑郁复发)及晚发型老年抑郁症(首次抑郁发作年龄大于60岁)[1]。LLD是一种患病率很高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性迟滞、情感低落、焦虑、自知力差、躯体疾病共患率高、行为能力差等[2],
刘世景况利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磁共振成像
刺激特征信息影响直视探测优势测量被引量:3
2013年
直视的探测优势效应被认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近期的几个研究发现,在头为正面的情况下,直视的探测优势将消失。本研究将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在头为正面的情况下直视探测优势消失的原因到底是源于斜视在结构信息上的特异性还是其在特征信息上的特异性。本研究采用两种刺激图片:眼睛图片(实验1、2)和面孔图片(实验3),三种斜视偏转角度:10°、20°、30°,两种刺激呈现方式:直立、倒置。结果显示:斜视对直视加工优势的抵消主要来自于斜视在特征信息上的突显,直视探测优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在实验室的测量中容易受到实验材料特征信息的影响。
胡中华刘强赵光李红
关键词:特征信息结构信息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非自杀性白伤(non—suicidalself—injury,NS—SI)是指不含自杀意图的情况下,直接、故意、反复伤害自己身体,且不会导致死亡的行为[1]。NSSI在青少年中日益普遍,在社区人群中NSSI的比例为15%~32.7%[2-3],而在精神障碍人群中高达40%~87%[4-5]。且有研究提示到2020年估计有15~30百万的青少年将加入白伤行为行列[6-7],目前已将NSSI纳入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DSM—V)的诊断草案当中,说明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精神卫生问题,
万里洋况利本刊
关键词:青少年
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测定60例抑郁症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血浆BDNF的含量,并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DRS)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BDI)评定。结果:抑郁症组患者的血浆BDNF水平(931.10±250.04)p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 348.06±192.67)pg/ml(t=-8.013,P=0.000)。首发型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水平(1 007.57±277.52)pg/ml高于复发型抑郁症患者(854.63±195.15)pg/ml(t=2.469,P=0.017);早发型抑郁症患者与晚发型抑郁症患者HDRS得分(t=1.009,P=0.317)、BDI得分(t=1.743,P=0.087)以及BDNF水平(t=-0.281,P=0.77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HDRS得分(t=3.917,P=0.000)和BDI得分(t=3.482,P=0.001)明显高于无自杀行为患者,而血浆BDNF水平(778.88±230.71)pg/ml明显低于无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1 055.64±191.00)pg/ml(t=-5.085,P=0.000);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水平与HDRS得分(r=-0.337,P=0.008)和BDI得分(r=-0.431,P=0.001)之间呈负相关。结论:血浆BDNF水平的改变与抑郁症及自杀行为有关,可能参与了抑郁症和自杀行为的病理生理机制。
陈小容操军王俊况利陈建梅艾明王我吕臻王恒光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抑郁症自杀血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