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0CYS03)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孔义龙曾美英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文化
  • 3篇岭南
  • 2篇土著
  • 1篇单件
  • 1篇信仰
  • 1篇雅乐
  • 1篇艺术
  • 1篇上层社会
  • 1篇俗乐
  • 1篇青铜
  • 1篇青铜乐器
  • 1篇青铜乐钟
  • 1篇权利
  • 1篇权利意识
  • 1篇甬钟
  • 1篇文化传播
  • 1篇文化内涵
  • 1篇文化信仰
  • 1篇文化艺术
  • 1篇舞台

机构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广东文艺职业...

作者

  • 5篇孔义龙
  • 2篇曾美英

传媒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交响(西安音...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人民音乐
  • 1篇美育学刊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岭南俗乐舞台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岭南俗乐的发展是与岭南日趋繁荣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平相联系的,明清时期岭南政治环境的相对稳定又成为文化艺术繁荣的保证。诸多品种的发生、发展直至传播总是依托舞台才得以实现,这些舞台中有的是固定的,有的是灵活移动的。有些属于上层社会,更多属于市井阶层;有的分布在都市,有的渗透到乡村。可以说,俗乐舞台无处不在,从中我们能了解到艺术家们的表演意识,还能透过表演意识看到当时社会的文化需求、审美嗜好与发展动力。譬如古戏台、锣鼓柜、班社、戏曲会馆、舞美等就是俗乐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它们因地域和经济文化基础的不同而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曾美英孔义龙
关键词:舞台俗乐岭南上层社会经济水平文化艺术
岭南孔庙雅乐管窥
2012年
岭南各地均有孔庙,它们在祭祀孔子、重塑儒学精神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形式来实现,而祭孔音乐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雷州孔庙乐舞篇的辞谱对应关系与《海阳县志》记述的乐舞内容与用乐规范完全一致,二者虽地处粤东和粤西,但作为尊孔复古文化的外在仪式,各地的做法是基本统一的,有时在用乐规模方面还可以酌情设置。二者虽是地方文庙的用乐记载,却反映了国内文庙音乐普遍规范。历代宫廷供奉雅乐,用乐也参照周礼定制,但其实施形式尚无普及。真正得到普及的是清宫雅乐,其雅乐设置有了严格的定式。最具体的原因在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颁布的制雅诏令和乾隆二十六年(1761)颁制的中和韶乐。中和韶乐对不同祭祀场合的乐队编制及乐器数量均有严格规定。
孔义龙曾美英
关键词:岭南孔庙雅乐
从单件青铜乐器看岭南早期文化传播被引量:1
2013年
岭南早期的青铜乐器指的是西周时期该地区的青铜乐器。据现有资料,西周当是岭南青铜乐器出现的最早的时代,甬钟则是岭南地区早期乐钟研究中最重要的对象。先秦时期岭南地区的礼乐文化至少经历了岭外传入、吸收融合与独立发展三个阶段,这种阶段性特点在青铜乐钟的编制和性能上有所表现。西周时期岭南地区已发现的乐钟是以单件出现的,该地区真正的编钟在春秋时期才开始出现,礼乐文化异步态势由此开始。
曾美英孔义龙
关键词:岭南文化青铜乐钟甬钟文化传播
从南越早期铜鼓看土著文化信仰
2011年
学术界公认的早期铜鼓是万家坝型铜鼓,了解岭南铜鼓也需从万家坝型铜鼓开始。徐闻县迈熟村发现的万家坝型铜鼓确定了岭南万家坝铜鼓的传入时间与东传区域,为岭南越族早期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铜鼓很快发展为岭南越族及后裔文化信仰的重要载体。随着岭南西瓯、骆越族人的生活由原始方式向封建社会逐渐过渡,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早期铜鼓艺术成为这一转变的客观反映。一方面普照大地的太阳、高空飞翔的鹭鸟代表着人们生活所必需的和平环境,划船、水袅代表着南方民族靠水生存的渔猎生活,牛是农耕生产方式的象征,而砍牛和羽旌乐舞又是祭祀、欢庆活动的写照。另一方面,这些生活画面被装饰在铜鼓上还充分说明,铜鼓除了作为乐器外,还被作为古人心灵沟通的渠道与精神寄托,并通过铜鼓乐声的响起让这种沟通得以实现。
孔义龙曾美英
关键词:土著文化信仰
论岭南三种硕形铜鼓的文化内涵被引量:2
2013年
从纹饰上看,太阳纹是铜鼓鼓面中心的纹饰,是铜鼓完全演变成打击乐器后最早出现的基本纹饰。无论是早期的万家坝型铜鼓、石寨山型铜鼓,还是本文着力探讨的壮硕铜鼓(北流型铜鼓、灵山型铜鼓、冷水冲型铜鼓),或晚期的麻江型铜鼓,各类铜鼓的鼓面中心均装饰太阳纹,这是铜鼓铸造艺术中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硕形铜鼓鼓面与侧面的纹饰不像早期那样写实了,在保持具象物化图案的同时加入了几何性图形或线条,原来反映自然、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出现了似像非像、抽象写意的变形图案,原来着力于天地万物的布局拓展到阶级、心灵等细微层面。这种做法兼顾了审美与社会发展双重要求。俚、僚视铜鼓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作为万物源泉的太阳被装饰在铜鼓鼓面的中心,世间万物在其光芒照耀下滋生繁衍,正是以自然之法寓意阶级教条与社会之法!作为雨神与生殖崇拜的化身的蛙饰及作为雷神化身的云雷纹被装饰于鼓面,象征着人民生活风调雨顺、生生不息。作为土著民族社会中的硕形铜鼓,它们是乐器,恐怕更重要的是重器、贵器和礼器。
孔义龙曾美英
关键词:岭南土著权利意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