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W063)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吴云王志彬王志彬杜伟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民族文学
  • 1篇多民族文学
  • 1篇多民族文学史...
  • 1篇心灵
  • 1篇心灵史
  • 1篇学史
  • 1篇原住民文学
  • 1篇山海
  • 1篇少数民族文学
  • 1篇少数民族文学...
  • 1篇台湾文学
  • 1篇台湾文学史
  • 1篇台湾原住民
  • 1篇台湾原住民文...
  • 1篇作家
  • 1篇文学创作
  • 1篇文学环境
  • 1篇文学史
  • 1篇文学史观

机构

  • 3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王志彬
  • 1篇杜伟
  • 1篇王志彬

传媒

  • 1篇党政干部学刊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民族学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民族性的坚守与文学性的追求——论新世纪以来的台湾原住民文学创作被引量:2
2015年
新世纪以来的台湾原住民文学超越了"原运"时期的创作取向,民族作家不仅以深刻的民族意识去表现和阐释山海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而且还自觉地追求文学的艺术品格和审美趣味。台湾原住民作家对于民族性的坚守和文学性的追求,其原因在于台湾原住民的利益诉求得以实现及民族作家创作观念的转变。
王志彬
关键词:台湾原住民文学民族性
回归、返魅与讲故事——论排湾族作家亚荣隆·撒可努的书写策略被引量:1
2013年
排湾族作家亚荣隆·撒可努以其丰富的文学创作再现了山林民族的生存智慧、生态伦理观念以及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鲜明地表现出召唤集体记忆和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创作意图。亚荣隆·撒可努的创作之所以能取得较高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深邃的创作主题,更得益于他在创作中较好地运用了"回归"、"返魅"和"讲故事"的书写策略。
王志彬
重绘山海民族的心灵史——评王志彬的《山海的缪斯: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2016年
20世纪90年代以降,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台湾少数民族文学逐渐进入大陆学者的研究视野,但研究者或是对个案作家或作品进行批评,或是论述民族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之类,鲜有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做出全景式论述之作。王志彬教授撰写的《山海的缪斯——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版)一书则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杜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心灵史文学环境大陆学者长篇小说创作
论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与当代台湾文学史的书写被引量:1
2013年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崛起对当代台湾文学格局和汉语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文学史也赋予其一定的论述空间。但台湾文学史在处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时,存在着论述简化、定位不清或将其视作某些理论的注脚等问题。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深受民族口传文学传统和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经历了从启蒙救亡到自觉审美追求的转型,它的汉语和族语文学创作都是台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台湾文学史应在多民族文学史观指导下,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化纳入论述之中,如此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才能真正获得文学史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尊重。
王志彬
关键词:台湾文学史多民族文学史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