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20B05)
- 作品数:35 被引量:1,325H指数:15
- 相关作者:刘昌义巢清尘姜彤秦大河张永香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机动车颗粒物数排放因子和特征被引量:9
- 2012年
- 为了对现实环境中机动车颗粒物数排放因子及其排放特征进行研究,在丹麦哥本哈根市高速公路和城区分别设立了交通站点和背景站点,经过长期观测计算得到交通源排放的贡献,并结合机动车数据估算了颗粒物数浓度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和城区平均车流的颗粒物数排放因子分别是(215.4±5.3)×1012km 1和(187.1±3.1)×1012km 1。重型车和轻型车颗粒物数的排放因子都是在城区较高,重型车颗粒物数的排放因子大约是轻型车颗粒物数排放因子的20倍左右。机动车排放颗粒物数谱具有双峰特征,峰值因观测地点的不同而变化,高速公路边的峰值在10 nm左右,城区的峰值在20~30 nm之间,高速公路和城区都出现50~80 nm的第二峰值。颗粒物数排放因子主要由粒径小于100 nm的颗粒物数决定。轻型车和重型车的颗粒物数排放因子对机动车数量和类型有一定的依赖性,观测地点和环境等因素也会造成现实环境中机动车颗粒物数排放因子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
- 王芬娟方栋Matthias Ketzel
- 关键词:机动车污染
-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被引量:10
- 2014年
-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基于国际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气候变化领域的新认识和结论,涉及当今气候变化事实与影响、气候变化的原因、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与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所需作的努力等;分析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针对雾霾问题,剖析了其变化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 秦大河周波涛
- 关键词:气候变化环境保护雾霾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被引量:560
- 2014年
- IPCC第h次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WGI)报告的亮点结论,是过去7年全世界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成果凝练出来的精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一半以上是人类活动造成的。1971年以来人为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热量的93%进入了海洋,海洋还吸收了大约30%人为排放的CO2,导致海表水pH值下降了0.1,等等。采用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模式,预估未来全球气候变暖仍将持续,2l世纪宋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往19862005年的基础上将升高0-3~4.8℃。限制气候变化需要大幅度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将18611880年以来的人为CO:累积排放控制在1000GtC,那么人类有超过66%的可能性把未来升温幅度控制征2℃以内(相对于1861-1880年)。
- 秦大河Thomas Stocker
- 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室气体
- IPCC气候变化自然科学认知的发展被引量:29
- 2014年
- 过去20年来,随着观测手段的改善、气候模式的进步以及分析方法的提升,人类对气候变化事实、原因和未来趋势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化,进一步确认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人类活动是20世纪中叶以来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未来气候系统仍将继续变暖。IPCC评估报告极大地促进了气候变化自然科学的进展,并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 巢清尘周波涛孙颖张永香黄磊
- 关键词:IPCC自然科学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冰冻圈变化的评估结果要点被引量:7
- 2014年
- 冰冻圈是指地球陆地和海洋表面以及表面以下水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区域的总称,包括海冰、湖冰、河冰、积雪、冰川、冰盖以及冻土(图1)。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之一,冰冻圈以其自身独有特点越来越受到科学界重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展现了近10年来冰冻圈变化的最新研究结果。
- 任贾文明镜
- 关键词:IPCC冰冻圈地球气候系统海洋表面海冰冰川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古气候的新认识被引量:1
- 2014年
- 认识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规律是理解现在气候变化以及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基础。随着20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断增强,古气候研究所提供的长时间尺度上由自然变化驱动的气候变率信息对准确认识现代气候变化更为重要。
- 张永香陈克垚邵雪梅
- 关键词:古气候IPCC未来气候变化气候变化规律气候变率自然变化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碳循环及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最新认识被引量:26
- 2014年
- 碳循环不仅是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综合表现,还直接和大气CO2浓度的变化相关,从而影响到全球气候的稳定,因而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碳循环研究已逐渐从人类CO2排放到海洋与陆地全球分布的基本问题,转变为区域碳收支的确定,
- 於琍朴世龙
-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循环IPCC大气CO2浓度全球变化CO2排放
- 全球增温潜势和全球温变潜势对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贡献估算的差异被引量:25
- 2013年
- 全球增温潜势(GWP)和全球温变潜势(GTP)是目前常用的温室气体增温能力的通用指标。如果用GTP代替GWP,1990—2005年,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南非温室气体排放所占份额增加,而巴西、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墨西哥和俄罗斯所占份额减少;2015—2030年,欧盟、美国、日本、中国所占份额将增加,而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墨西哥和巴西所占份额会减少。用GTP代替GWP后,巴西、澳大利亚等国所占份额减小,而欧盟所占份额增加,这可能是巴西、澳大利亚等国考虑尽早采用GTP代替GWP而欧盟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
- 王长科罗新正张华
- 关键词:温室气体
- 对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气溶胶-云对气候变化影响与响应结论的解读被引量:28
- 2014年
- 在气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中,气溶胶和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仍然是不确定性最大的部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1)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总结了有关云和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从观测、理论以及模式角度评估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 张小曳廖宏王芬娟
- 关键词:气候变化影响气溶胶IPCC不确定性
- 对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检测归因结论的解读被引量:3
- 2014年
- 气候变化的检测归因是识别人为和自然因子对气候变化相对贡献的核心研究内容,也是迄今没有很好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学术界对于检测和归因的概念有严谨的阐述。气候变化的检测,是在某种统计意义的定义下揭示气候或被气候影响的系统已发生变化的过程,但并不解释这种变化的原因。
- 胡婷胡永云
- 关键词:归因IPCC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