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09B294)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孙凤华更多>>
相关机构:通化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德育
  • 2篇学校德育
  • 2篇自尊
  • 2篇儿童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因素
  • 1篇训育
  • 1篇中国儿童
  • 1篇清末
  • 1篇清末民初
  • 1篇自尊发展
  • 1篇民初
  • 1篇课程
  • 1篇儿童自尊

机构

  • 3篇通化师范学院

作者

  • 3篇孙凤华

传媒

  • 2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教育测量与评...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沿海与内地儿童自尊发展的特点:以年级因素为基准
2012年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沿海与内地的4~8年级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两地儿童自尊发展与年级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沿海与内地儿童的自尊发展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随着年级的增长变化,沿海儿童的总体自尊及其部分维度的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且总体态势平稳,不存在波动现象;(3)随着年级的增长变化,内地儿童的总体自尊及其各维度的发展水平均显著提高,而且其自尊发展在七年级阶段有所波动,形成低谷期;(4)沿海地区儿童的总体自尊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内地儿童;(5)沿海地区儿童的能力自我意识显著低于内地儿童。
孙凤华
关键词:自尊
清末民初中国训育课程中的忠孝道德观
2012年
忠孝是中国古代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忠孝道德观,主要调节家庭父子关系和国家君臣关系;清末(1902-1911年)中国训育课程中的忠孝道德观,深受赫尔巴特的训育思想影响,民初(1912-1919年)中国训育课程体系的初步形成。这一时期的学校忠孝道德教育成为向学校公民教育转轨的前夜。
孙凤华
关键词:训育学校德育
以性别因素为基准看沿海与内地儿童自尊发展特点
2011年
采用量表法,对沿海与内地城市、乡村普通小学四、五、六年级、普通初中七、八年级的1895名儿童进行研究,探讨了儿童的自尊发展特点与性别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地儿童自尊发展特点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女童比男童更注重在总体自尊、成就感、纪律和公德与助人维度上的发展;(3)两地女童并不比男童更在意外表;(4)沿海与内地儿童的自尊发展,以性别因素为基准考察,两地儿童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孙凤华
关键词:学校德育中国儿童性别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