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6901-007)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吴莘馨李晓伟何树延雒晓卫张丽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篇气冷堆
  • 3篇高温气冷堆
  • 2篇蒸汽发生器
  • 1篇余热排出
  • 1篇余热排出系统
  • 1篇蒸发器
  • 1篇实验回路
  • 1篇温度场
  • 1篇量调节
  • 1篇流量调节
  • 1篇螺旋管
  • 1篇模块式高温气...
  • 1篇阀门
  • 1篇非能动
  • 1篇非能动余热排...
  • 1篇非能动余热排...
  • 1篇PM
  • 1篇HT
  • 1篇HTR-PM

机构

  • 4篇清华大学

作者

  • 4篇李晓伟
  • 4篇吴莘馨
  • 2篇雒晓卫
  • 2篇何树延
  • 1篇李笑天
  • 1篇赵加清
  • 1篇居怀明
  • 1篇张杰
  • 1篇张丽

传媒

  • 3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高技术通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温气冷堆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螺旋管流动阻力测量被引量:1
2015年
为验证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实验本体螺旋管流动阻力的一致性,搭建了以压缩空气为工质的阻力测量系统。详细探讨了空气可压缩性对阻力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提出了线性平均法和积分法两种数据处理方法,且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动压修正。对比分析了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动压修正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用光滑直管经验公式验证了测量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及重复性。然后对蒸汽发生器实验本体第5层共9根螺旋管的阻力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9根螺旋管间阻力系数相对偏差最大为5%。经过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认为主要影响因素为管内径偏差。螺旋管内层流向湍流的转捩雷诺数与直管不同,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实验本体第5层螺旋管的层流向湍流的转捩雷诺数约为6 000。
李晓伟赵加清吴莘馨雒晓卫何树延
关键词: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螺旋管
高温气冷堆蒸发器工程验证实验回路蒸发器传热管流量调节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高温气冷堆蒸发器工程验证实验回路蒸发器传热管流量调节精度要求很高,电动阀门能否满足调节精度要求需分析和验证。在常温、常压测试回路上测量了电动阀门在不同开度下的阻力系数(性能曲线)和阀门的调节灵敏度,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在实际运行工况下采用单阀门和双阀门的流量调节灵敏度。结果表明,单阀调节精度较低,最小步长对应的流量变化值约为2.4%。双阀可提高调节精度,固定阀门与可调阀门的节流比为5:1时,最小步长对应的流量变化值约为0.175%,且调节精度随节流比增加而提高。
李晓伟吴莘馨居怀明
关键词:高温气冷堆蒸发器阀门实验回路
HTR-PM蒸汽发生器入口结构对流量分配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针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蒸汽发生器实验模型的一回路流量分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用Gambit前处理软件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Fluent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对没有遮流板和添加不同角度遮流板情况下换热组件出口流量分配均匀性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垂直角度的遮流板能够最优地改善流量分配均匀性。同时根据腔体内流速分布,可知由于遮流板的缓冲作用,能够有效缓冲气流对蒸汽发生器内传热管的冲击。计算结果证实了蒸汽发生器内部结构的改进能够改善一回路流量分配均匀性,为-PM蒸汽发生器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张杰李晓伟吴莘馨李笑天雒晓卫
关键词:蒸汽发生器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分析与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非能动的余热排出系统是高温气冷堆固有安全性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介绍了模块式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系统热工水力计算方法,并给出了不同工况、不同环境温度下余热排出系统的运行参数,为余热排出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参考。对事故工况下舱室混凝土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最高温度低于安全限值。
李晓伟吴莘馨张丽何树延
关键词:高温气冷堆余热排出温度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