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引导项目(2005B32601008)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冯业荣袁卓建陈桂兴简茂球叶爱芬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州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引导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时空演变特征
  • 1篇天气气候
  • 1篇天气气候异常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异常
  • 1篇气旋
  • 1篇强度突变
  • 1篇秋季
  • 1篇秋汛
  • 1篇热带
  • 1篇热带气旋
  • 1篇经向环流
  • 1篇环流
  • 1篇黄淮
  • 1篇黄淮流域

机构

  • 3篇广州市气象局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陈桂兴
  • 2篇袁卓建
  • 2篇冯业荣
  • 1篇纪忠萍
  • 1篇吴乃庚
  • 1篇林良勋
  • 1篇肖伟军
  • 1篇叶爱芬
  • 1篇林钢
  • 1篇简茂球

传媒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数值剖析0411号热带气旋位置不连续变化和强度突变
2007年
为探究竟0411号热带气旋(TC0411)出现数小时内向北"走"了300多公里且急剧加强的异常现象,根据TC0411经向环流特征(辐合抬升ω<0的水汽多来自偏南风v>0)及其与第2类条件不稳定(CISK)机制的密切关系,运用反映南海经向环流的线性诊断模式(包含边界效应、各稳定度及17个内力因子),对TC0411进行定量诊断。结果表明:南海东北部深厚强盛的偏南风急流及其造成的弱惯性稳定度为TC0411发生发展(向北不连续位移)提供了有利水汽输送和抬升(驱动)条件。其中,对偏南风有突出正贡献的边界效应与5°N西南夏季风和西太平洋东南风的辐合有关;驱动地转南风的气压梯度力与中南半岛季风槽、西太平洋高压和高层东风扰动有关。驱动非地转南风的内力因子主要是与斜压不稳定有关的平均经向温度平流、与西南风急流切变场有关的涡动西风动量经向输送、与夏季风环流和高层东风扰动相互作用有关的平均西风动量纬向输送及与非对称动力热力场有关的涡动温度平流。TC0411向北不连续位移实质为22.7°N附近生成新热带低压(TD)和19°N附近TD消亡的结果。2004年7月26日20时—27日02时激发22.7°N附近上升运动(19°N附近下沉运动)的主要因子是平均经向温度平流和涡动西风动量水平输送(平均西风动量纬向输送和涡动温度平流)。27日02—14时使新TD加强为热带风暴(TS)并维持的主要因子是潜热加热和平均经向温度平流。根据以上分析,建议业务预报应着眼于深厚强盛西南风急流和温度平流的共同作用。
陈桂兴林良勋冯业荣林钢袁卓建
关键词: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经向环流
2003年天气气候异常灾害机理的定量分析Ⅱ——黄淮秋汛被引量:7
2007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局地经向环流线性诊断模式,定量分析导致2003年黄淮秋汛的主要物理过程,并结合天气形势来确立(1~3天)短期预报的着眼点。数值诊断结果表明:(1)预报降水的开始和发展趋势可参考贝加尔湖-新疆低槽及其分裂西风小槽的槽前暖平流与长江流域副热带高压脊西北侧的西南风暖平流的叠加过程。这两股暖平流在黄淮流域所驱动的经向环流上升支占总体上升运动的23.1%,且主要出现在强降水前3天内,强度达到-0.015 Pa/s。(2)预报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参考高空西风急流在黄河流域北侧的建立和维持。与该急流有关的平均西风动量平流在黄淮流域所驱动的上升支占总体上升运动的28.8%,且主要出现在强降水后4天内,强度达到-0.02 Pa/s。此外,与强降水同步发生且起正反馈作用的潜热加热所驱动的上升支占总体上升运动的44.2%,在强降水期间达到-0.03 Pa/s。(3)预报秋汛结束可参考对流层中上层冷平流侵入黄淮流域以及高空西风急流南压到长江流域北侧,迫使南亚高压脊和副热带高压脊撤出长江流域的一系列过程。与该过程有关的平均温度平流、平均西风动量平流及平均热量垂直输送所驱动的下沉支控制黄淮流域,会导致黄淮秋汛结束。
陈桂兴冯业荣袁卓建魏清
关键词:黄淮流域秋汛
华南秋季蒸发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15
2008年
利用华南区域66个气象站点1960~2004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华南秋季蒸发皿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是华南秋季蒸发皿蒸发量的两个主要气候变异中心区,华南中部秋季蒸发皿蒸发量具有以年代际变化为主的特征,并且在45年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因子中,太阳辐射与蒸发皿蒸发量的相关性最好,呈显著的正相关。对实际蒸发量而言,华南中部和西部偏西地区则是两个主要的变异中心,两区域的秋季实际蒸发量具有以年际变化为主的特征,降水对华南秋季实际蒸发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华南秋季实际蒸发量一般都在蒸发皿蒸发量的40%左右,并且比值总体上呈现微弱的由南向北递增趋势。
肖伟军简茂球叶爱芬纪忠萍吴乃庚
关键词:秋季蒸发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