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5090179)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郭明宋传虎何凯李涛陈可可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农林大学塔里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性能研究
  • 2篇热分析
  • 2篇羟丙基纤维素
  • 2篇纤维素
  • 2篇酶学
  • 2篇接枝
  • 2篇分子
  • 2篇分子量
  • 2篇改性
  • 1篇丁酯
  • 1篇对氨基苯甲酸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杂多酸
  • 1篇制剂
  • 1篇水热
  • 1篇水热合成
  • 1篇酮类
  • 1篇酮类化合物
  • 1篇热合成
  • 1篇热性能

机构

  • 9篇浙江农林大学
  • 3篇塔里木大学

作者

  • 8篇郭明
  • 3篇宋传虎
  • 2篇何凯
  • 2篇李涛
  • 1篇姚珊珊
  • 1篇王欢
  • 1篇褚旭东
  • 1篇费萌
  • 1篇燕冰宇
  • 1篇毛燕
  • 1篇武晓鹏
  • 1篇杨萍
  • 1篇孙立苹
  • 1篇周益宁
  • 1篇陈可可
  • 1篇何杭生
  • 1篇王鹏
  • 1篇张璐颖
  • 1篇卢迪
  • 1篇余婧

传媒

  • 3篇黑龙江大学自...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型方法制备固定化脲酶基质材料及固定化脲酶的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为原料,采用新型水热氧化方法,制备纤维素基质固定化脲酶载体材料-双醛纤维素(Dialdehyde cellulose,DAC)。采用红外光谱(IR)、固体核磁共振(CP/MAS 13C NM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产物结构。测试制备的纤维素基质固载脲酶的酶学性能,并与交联壳聚糖、双醛淀粉固载脲酶的酶学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构建酶学性能理论方程。结果表明:采用新型水热氧化反应可成功制备高醛基含量的氧化纤维素,与交联壳聚糖和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相比,所得氧化纤维素载体材料固定化脲酶的米氏常数小(0.0108mol·L-1),对底物亲和能力强,重复使用率高,在pH=5.0~9.0能保持酶活性,建立的理论方程较好地表征了固载酶酶学性能。
郭明燕冰宇杨萍
关键词:水热合成
葛叶、葛蔓总黄酮化合物提取的优化设计被引量:4
2012年
在不同的条件下对葛叶、葛蔓总黄酮含量的提取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溶剂体积对总黄酮提取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提取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从结果中看出,葛叶受三者因素的影响较为突出,而葛蔓受影响较小,通过综合试验结果统计分析,由此推出最佳设计方案。其结果为,以水为溶剂,提取温度设定为80℃~100℃,提取时间为30 min^40 min,溶剂体积为50 mL^60 mL,即可得到满意的提取效果。
吴超徐凌刚何杭生毛燕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
新型纤维素基接枝对氨基苯甲酸衍生物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2012年
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TEPMO)/NaClO/NaBr氧化体系氧化微晶纤维素(MCC)得到单羧基纤维素(Microcrstalline cellulose,MCC),采用高碘酸钠将单羧基纤维分子上C2和C3位的相邻仲羟基氧化成醛基,得到双氧化纤维素(Double oxidation cellulose,DOC)。以DOC和对氨基苯甲酸(Aminobenzoic acid)为原料,通过希夫碱(Schiff base)反应合成纤维素基衍生物-双氧化纤维素接枝对氨基苯甲酸希夫碱(DOC-A)。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接枝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和示差扫描量热(DSC)检测中间产物MC、DOC和终产物DOC-A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制备新型纤维素接枝对氨基苯甲酸希夫碱,合成的DOC-A具有新的热性能。
何凯郭明李涛
关键词:微晶纤维素对氨基苯甲酸热分析希夫碱
新型降解剂制备窄分子量纤维素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以固体杂多酸(磷钨酸)为新型降解剂,通过低热固相反应结合液相酸解反应,制备窄分子量纤维素。利用红外光谱仪(IR)、凝胶色谱仪(GPC)及乌氏粘度计对降解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及分子量分布测试,并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降解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的平均分子量(Mw)可降到45 000左右,确定的最佳降解条件为磷钨酸浓度6.94 mmol.L-1,反应时间12 h,反应温度70℃。本文所得结果可为窄分子量纤维素材料制备及试剂型纤维素的深度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褚旭东宋传虎周益宁郭明
关键词:纤维素磷钨酸降解最佳反应条件
碱木质素-聚氨酯泡沫功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被引量:10
2012年
粗碱木质素经化学处理得到精制碱木质素,精制碱木质素作为醇羟基物料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通过一次发泡法合成制备碱木质素-聚氨酯泡沫功能材料(RPUF),通过红外光谱(IR)表征产物结构,分析异氰酸酯指数、发泡剂、催化剂及泡沫稳定剂用量对RPUF产率的影响,并考察了RPUF材料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RPUF功能材料,聚乙二醇(PEG 4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基硅油、辛酸亚锡和正戊烷用量及异氰酸酯指数均影响最终产物得率;替代聚乙二醇的碱木质素比例不同,合成制备RPUF的吸水率、热学性能表现相异;合成反应中碱木质素添加剂量范围为10%~15%时,合成碱木质素-聚氨酯泡沫功能材料的各项参数符合工业生产要求。本研究可为充分利用粗碱木质素制备相关功能材料提供有益参考。
何凯陈可可郭明
关键词:碱木质素吸水率聚氨酯泡沫热性能分析
杂多酸固载催化剂的合成及窄分子量纤维素制备的研究
2012年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MCM-41型介孔分子筛,采用浸渍法负载磷钨酸于MCM-41介孔分子筛中,煅烧得到新型HPW/MCM-41固载催化剂。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镜(SEM)对固载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催化剂对棉纤维催化降解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新型HPW/MCM-41固载催化剂即持有了磷钨酸的Keggin结构,同时又保持了分子筛的完整介孔结构,具有催化、筛分双重性能。棉纤维催化降解反应数据显示,磷钨酸负载量、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液固比及停留时间均影响HPW/MCM-41降解纤维素的性能。在单因素实验最佳反应条件下,棉纤维素降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较为均匀,降解产物的产率较优。
郭明武晓鹏宋传虎李涛
关键词:纤维素固载催化
脲酶颗粒化制剂的制备及酶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包埋-交联法制备颗粒化固定脲酶,单因素实验考察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脲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了制备的固定化脲酶的酸碱耐受性、温度适应性、酶催化反应性及贮存稳定性,建立了酶活方程并与游离酶的酶学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制备固定化脲酶的优选条件为:脲酶与壳聚糖质量配比为1∶25,凝结液浓度为20%NaOH和30%CH3OH溶液,交联剂质量浓度为0.5%,交联时间为10 min。优选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脲酶的酶比活为5.0 U·g-1载体,包覆率为90.1%,最适pH值为6.6,最适温度为45℃,米氏常数为0.009 2 mol·L-1,重复使用性和贮存稳定性较游离酶均有很大改善。
伍周玲费萌郭明姚珊珊
关键词:壳聚糖脲酶
羟丙基纤维素乙酰乙酰化改性材料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羟丙基纤维素(HPC)作为原料,通过接枝乙酰乙酰基团(AG)改性合成,成功制备了羟丙基纤维素乙酰乙酰化接枝聚合物(HPCAG)。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产物结构,确认了合成得到的预期产物。利用热重(TG)和示差扫描量热(DSC)法对新合成接枝聚合物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确定了羟丙基纤维素乙酰乙酰化反应后,产物的热塑性能得到增强。
郭明张璐颖王鹏余婧
关键词:羟丙基纤维素热分析
羟丙基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羟丙基纤维素(HPC)与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原料,通过乳液接枝共聚反应成功合成羟丙基纤维素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HPC-g-PBMA)。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接枝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了HPC-g-PBMA的溶解性能,利用热重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合成接枝产物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PC-g-PBMA的结构及表观形貌较HPC发生了改变,热塑性能得到增强并具有良好的抗强酸、抗强碱和抗有机溶剂侵蚀性能。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该合成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
郭明宋传虎卢迪王欢孙立苹
关键词:羟丙基纤维素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