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07T182)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郭启勇卢再鸣温锋刘兆玉毛晓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胆管
  • 4篇介入
  • 3篇胆道
  • 3篇肿瘤
  • 2篇胆管癌
  • 2篇胆管肿瘤
  • 2篇动脉
  • 2篇置入
  • 2篇置入术
  • 2篇球囊
  • 2篇晚期
  • 2篇介入性
  • 2篇灌注
  • 2篇放射学
  • 1篇胆道金属支架
  • 1篇胆道内
  • 1篇胆道内支架
  • 1篇胆道外科
  • 1篇胆道外科手术
  • 1篇胆管癌栓

机构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卢再鸣
  • 8篇郭启勇
  • 7篇温锋
  • 4篇毛晓楠
  • 4篇刘兆玉
  • 3篇单明
  • 3篇梁宏元
  • 3篇张军
  • 1篇孔繁星
  • 1篇孙巍
  • 1篇郭文力
  • 1篇任国强
  • 1篇杨晓珍
  • 1篇陆晓梅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并对比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75例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介入组(n=36)和手术组(n=39),分别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PTBD+stent)和手术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手术组和介入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各自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期内,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和95%可信区间均高于同期介入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是一种姑息性疗法,可获得与手术切除治疗相近的生存时间,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和微创等优点。
卢再鸣张军温锋单明刘兆玉郭启勇
关键词:假体和植入物
64层CT灌注成像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24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和14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下肢CT灌注扫描,计算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 me,MTT)和灌注达峰时间(ti me to peak,TTP)灌注参数,分析缺血组与对照组各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将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Fontaine分级分成4组,分别对比4个组之间各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缺血组BV、BF参数患病下肢均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组临床分级各组之间BV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BF在Ⅰ级和Ⅲ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和TTP在各级别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BF值可作为CT灌注成像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病情轻重的参考指标。
卢再鸣孔繁星陆晓梅任国强郭文力郭启勇
关键词:CT灌注成像动脉闭塞性疾病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PTA组和PTAS组,每组36例,分别接受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闭塞血管通畅率以及并发症的变化。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和闭塞血管通畅率均升高,与PTA组相比,PTAS组踝肱指数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术后随访2年,PTA组和PTAS组闭塞血管通畅率分别为77.7%和9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良好,但PFAS治疗后踝肱指数和闭塞血管通畅率更高,疗效更显著。
卢再鸣郑加贺单明温锋刘兆玉郭启勇
关键词: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踝肱指数
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胆管癌栓致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及影像检查证实为肝癌合并胆管癌栓造成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资料,16例均行经皮穿刺造影后置管引流术,根据患者置管后的临床表现,分别采用永久性外引流、内引流定期调整引流管以及覆膜支架植入等治疗方法,术后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采用配对t检验与术前对比,根据TBIL下降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来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并在2年的随访期限内观察患者生存期。结果16例穿刺引流均获得成功,其中永久性外引流2例,内引流并定期调管7例,留置覆膜支架7例。16例经皮介入治疗前总胆红素平均为(261.9±77.2)μmol/L,治疗后2周为(161.2±80.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6,P〈0.01)。16例生存时间为30~391d,平均生存时间204d,中位生存时间为200d。穿刺引流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和感染,经止血及抗炎等常规治疗可有效控制。结论对于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经皮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较好。
卢再鸣梁宏元孙巍温锋毛晓楠郭启勇
关键词:胆管肿瘤肿瘤循环细胞放射学介入性
医源性胆管损伤51例介入治疗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技术在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先期行介入治疗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并发术区积液,行经皮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术治疗,其中有6例证实为胆管瘘的病人尝试留置胆道内涵管。26例并发肝内和(或)肝外胆管扩张(包括2例术区积液病人),24例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其中3例择期行胆道球囊扩张治疗,另2例行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术。经皮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临床症状缓解率100%,影像学检查显示积液逐渐减少直至消失。4例留置胆道内涵管的病人胆管瘘即时封堵成功,2例长期留置胆道内涵管的病人胆管瘘自行愈合。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治疗的技术成功率100%,24例病人术后1周平均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t=15.61,P<0.01)。3例胆道梗阻病人行胆道球囊扩张治疗均成功,术后即刻胆道均开通,1例病人在24h内出现胆道再狭窄。2例胆道梗阻病人行经内镜留置胆道支架均成功,但半年后均发生了支架再狭窄。结论经皮介入技术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首要对症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温锋毛晓楠卢再鸣张军单明郭启勇
关键词:医源性胆管损伤介入疗法引流球囊
犬胆管金属支架诱导胆管内皮的增殖规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胆管金属支架植入后胆管内皮随时间的增殖规律.方法 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的途径于犬胆总管下段植入支架,随机分配入1、3、12、24个月4个时间组,分别取支架上段及支架覆盖段胆管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胆管内皮PCNA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通过HE染色测量支架覆盖段胆管壁厚度,比较不同位置胆管内皮增殖水平的差异,比较相邻时间组支架覆盖段胆管内皮增殖活性及胆管壁厚度的差异,采用两随机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18只实验犬建模成功.免疫组化及病理结果显示各时间组支架覆盖段胆管内皮的增殖活性明显高于支架上段(P<0.05);支架覆盖段胆管内皮的增殖活性及胆管壁厚度在支架植入后1个月内明显增高(P<0.05),之后经过一个相对的增殖平衡期,在支架植入后3~12个月期间再次逐渐增高并维持高增殖状态(P<0.05).结论 胆管金属支架能够诱导胆管内皮增殖,这种增殖活性在支架植入后3~12个月之间逐渐显现并加强,并在支架植入12个月以后继续维持.
毛晓楠卢再鸣郭启勇温锋梁宏元刘兆玉
关键词:PCNAKI-67胆道金属支架
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18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将18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是否有动静脉瘘和严重门静脉癌栓分为两组:对照组(TAI组)61例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研究组(TAE组)124例,先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后,再行肿瘤血管末梢栓塞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肿瘤缩小率、AFP下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和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姑息性疗法,TAE效果优于TAI。
卢再鸣温锋刘兆玉张军郑加贺郭启勇
关键词:肝动脉灌注灌注栓塞原发性肝癌
壶腹部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后局部微环境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行壶腹部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后,胆管局部微环境的改变状况。方法:15例因壶腹周围恶性病变造成低位胆道梗阻的患者,经皮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内支架跨越壶腹部,分别检测支架置入术术前和术后胆汁的脂肪酶、淀粉酶、酸碱度,并对胆汁进行细菌培养。支架置入后患者服用核素,检查是否存在肠胆返流。结果: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胆汁内脂肪酶、淀粉酶明显升高,pH值降低,胆汁内有肠道内细菌生长。大部分患者存在肠胆返流。结论:壶腹部胆道内支架置入后胆汁成分、酸碱度均明显改变,胰液、肠液可能逆入胆道,需要临床关注。
卢再鸣杨晓珍温锋梁宏元毛晓楠郭启勇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放射学介入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