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166)

作品数:32 被引量:60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松代迅李逸津向天渊石海毓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文学
  • 6篇文论
  • 4篇美学
  • 4篇国文
  • 3篇中国文学
  • 3篇国文学
  • 3篇本土
  • 2篇学史
  • 2篇艺术
  • 2篇意识形态
  • 2篇域外
  • 2篇中国文论
  • 2篇生态批评
  • 2篇诗学
  • 2篇实证
  • 2篇文化
  • 2篇文化研究
  • 2篇文学理论
  • 2篇文学批评
  • 2篇文学史

机构

  • 12篇武汉大学
  • 4篇西南大学
  • 3篇湖北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2篇纽约州立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杜克大学

作者

  • 9篇李松
  • 5篇代迅
  • 2篇向天渊
  • 2篇李逸津
  • 1篇白杰
  • 1篇刘康
  • 1篇裴萱
  • 1篇代乐

传媒

  • 5篇厦大中文学报
  • 3篇长江文艺评论
  • 2篇南宁师范大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文艺研究
  • 1篇俄罗斯文艺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云梦学刊
  • 1篇文化研究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审美自律”到“文化启蒙”: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论建构的知识谱系
2021年
存在主义文论不仅是一种理论建构和知识资源,更是成为关注人性的启蒙话语,并敏锐地发掘主体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种种"异化"场景。存在主义文论契合了中国20世纪的理论"焦虑",并作为重要的知识学资源被译介和引入中国。尼采的"酒神精神"和"强力意志"都极大地肯定了主体个体的存在价值和文学艺术的独立精神,这给中国"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资源。海德格尔理论则通过理论思辨、艺术自律、美学独立等方式与中国现代文论产生"融通"与"共鸣",推进了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进程。与此同时,萨特存在主义"人学论""自由观""介入论"等思想与中国新启蒙的时代诉求进行联系,成为推进现代人道主义思潮的知识学资源。存在主义文论深刻影响了中国20世纪文化现代性的进程,并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学资源渗透到当代文学、文论、美学和文化研究中,促进了知识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的调整。
裴萱
关键词:存在主义文化启蒙审美自律
海外英文中国学期刊的创办历史与现状被引量:9
2021年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在西方汉学继续推进的同时中国学应运而生。与汉学不同,中国学以当代中国为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不只限于传统的人文科学而向社会科学拓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海外以英文作为学术语言发表的中国学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学术期刊是不可或缺的学术成果发表平台。这些中国学期刊合计57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荷兰、印度。参考《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第三版》的期刊分类标准,可以将57种期刊分为11个大类、18个小类。对这些中国学期刊的创办历史与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有利于国内学者系统了解、把握英文中国学期刊的渊源与概貌,从而进一步为研究海外中国学研究提供指南和地图。
李松田璐
关键词:中国学英语
中国现代“生命-生态主义文论”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2018年
鉴于生命诗学与生态批评具有本质性的内在关联,我们确立起"生命-生态主义文论"这一论述框架;在此架构中,对中国现代生命诗学与生态批评的演进历程进行描述与阐释,我们发现:如何在接受域外文论影响的同时,对其加以规训,使其为我所用、成为建构中国现代文论新话语的知识与思想资源,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及文艺学学科所面临的现实与挑战;我们还发现:与中国现代文论新传统的其他亚传统一样,"生命-生态主义文论"的形成与发展体现出"域外文论本土化"的几个普遍特征,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融突和合"这一转化机制:从对域外文论的介绍、翻译、阐释,到批评实践与理论创造的过程,正是消弭中外文论冲突、融合创新的过程。
向天渊
关键词:生命诗学生态批评
哈佛版《新美国文学史》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史观及其反思被引量:6
2016年
哈佛版《新美国文学史》在叙史的体例、思路、方法等方面开辟了文学史书写的新范式。它具有如下五个特点:第一,秉持文化视野的文学观。文学内涵大大扩容,模糊了文学与文化的边界;第二,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去分化的理念;第三,主张文学史的建构观。第四,拆解总体性历史元叙事,强调历史横断面的小叙事;第五,重视文学接受的考察。辨析该书文学史观念的思想依据,有利于更深刻理解其知识背景与历史语境,并且对这种文学史观念进行必要的批判性反思。
李松
关键词: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
广场舞:意识形态、审美文化与公共空间被引量:20
2015年
广场舞作为中国本土原创、毁誉参半的群众性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了审美文化的范围。关于广场舞的争议,折射出当今中国文化建设中多方面的问题。广场舞中包含了健身操、集体舞、民族舞蹈等多种形式,多数情况下以集体舞为主,和"文革"意识形态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就当今中国审美文化建设而言,避免重蹈"文革"覆辙的一个措施,是去意识形态化,而不是强化意识形态要素。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文化设施的严重不足和公共道德未得到充分发育,是广场舞扰民的重要原因。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和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体的广场舞的空前兴盛,包含了对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追怀和对中国当下医疗体制的感性批判。
代迅
关键词:广场舞审美文化公共空间
文化研究的西方资源与中国实践被引量:2
2017年
李松: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西方的批评范式,对当今中西人文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哪些文化研究理论给予了您影响和启示?刘康:我于20世纪80年代初去美国留学,赶上了西方的文化理论热,我们现在把这些理论称为后学,例如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些理论都有比较强烈的左翼批判色彩,文化研究也有强烈的左翼批判色彩,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席卷全球和西方的激进左翼社会运动的产物。这个左翼运动跟19世纪和20世纪初左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完全是工人运动.
刘康李松
关键词:意识形态巴赫金社会科学
丸山升“革命人”鲁迅像的建构及其反思被引量:1
2019年
“革命人”鲁迅像是丸山升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的关于鲁迅的独特思考。他根据鲁迅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中所采取的对待革命的态度和方式,以“革命人”来概括鲁迅的形象,以客观的比较分析为前提,以严谨的实证分析为依据,不断追问鲁迅的革命选择和精神价值,使“革命人”不再局限于鲁迅的身份界定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由于丸山升独特的异国学者身份,身处特殊历史语境之中,其建构和书写难免有所侧重、有所选择,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丸山鲁迅”的独特之处。
李松刘宁涛
关键词:实证分析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学理论”被引量:2
2019年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性是当前世界浩浩荡荡、不可逆转的大局,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依存不断加深,中国学术话语的建设需要文化自觉、尊重多元与合作共赢。本文试图从中国与世界的宏大视野与结构关系出发,思考中国文学理论的存在境遇、价值重建与发展方向。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内学术界对于中国文学的经验、心理、模式及其再现越来越重视,试图从中国文学经验和理论中寻找普遍性价值。
李松
关键词:中国文学理论中国文论
米兰·昆德拉,文学流亡与认同悖论
2020年
作为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却移民法国的作家米兰·昆德拉,关于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错位与纠缠,一直是他试图解决却无法定位的难题。通过结合米兰·昆德拉的文学作品以及作家论述,探讨作为文学“流亡者”游移于家国之上的历史根源。他试图通过小说重建“流亡者”话语权的艰难努力,最终却无法摆脱与民族文学论述之间矛盾重重的认同悖论。
李松杨尧钦
关键词:米兰·昆德拉身份认同民族文学流亡者
论罗兰·巴特摄影理论中的语图观被引量:1
2019年
后结构主义不仅涉及到语言问题还涉及到图像问题,而罗兰·巴特的摄影理论为我们考察后结构主义语图观提供了独特视角。在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任意性原则的启发下,巴特在其摄影理论中强调“能指的物质性”。但与此同时,巴特在阐发摄影特性的过程中又使能指与指称在某种意义上彼此靠拢。虽然德里达将巴特对摄影的指称性维度的理解视为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但巴特摄影理论其实同样试图超越在场的形而上学。巴特摄影理论促使人们思考被语言的任意性所排斥的指称性,深入辨析能指与指称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后结构主义语图观。
吴天天
关键词:罗兰·巴特摄影语图后结构主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