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44)

作品数:323 被引量:2,840H指数:29
相关作者:孙卫任大忠张茜潘保芝石玉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2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38篇储层
  • 118篇盆地
  • 110篇鄂尔多斯盆地
  • 82篇砂岩
  • 79篇孔隙
  • 59篇低渗
  • 59篇致密砂岩
  • 56篇油田
  • 52篇孔隙结构
  • 46篇低渗透
  • 43篇苏里格
  • 41篇砂岩储层
  • 41篇气田
  • 39篇油藏
  • 38篇延长组
  • 38篇苏里格气田
  • 33篇成岩作用
  • 31篇微观孔隙
  • 31篇测井
  • 29篇微观孔隙结构

机构

  • 16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9篇低渗透油气田...
  • 105篇西北大学
  • 55篇西安石油大学
  • 43篇中国石油
  • 21篇吉林大学
  • 15篇西南石油大学
  • 1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长庆...
  • 11篇陕西延长石油...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长江大学
  • 6篇长安大学
  • 6篇榆林学院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化
  • 3篇延长油田股份...
  • 2篇教育部

作者

  • 87篇孙卫
  • 34篇任大忠
  • 23篇张茜
  • 21篇潘保芝
  • 18篇石玉江
  • 15篇刘登科
  • 13篇张海涛
  • 11篇屈雪峰
  • 10篇杨友运
  • 10篇付金华
  • 10篇朱圣举
  • 9篇姚泾利
  • 9篇李高仁
  • 9篇杨小明
  • 9篇盛军
  • 8篇庞军刚
  • 8篇高永利
  • 8篇齐亚林
  • 8篇霍磊
  • 6篇白云云

传媒

  • 24篇石油地质与工...
  • 16篇地质科技情报
  • 16篇西安石油大学...
  • 15篇低渗透油气田
  • 14篇天然气地球科...
  • 11篇测井技术
  • 11篇岩性油气藏
  • 10篇科学技术与工...
  • 9篇地质与勘探
  • 9篇地球物理学进...
  • 9篇长江大学学报...
  • 8篇石油天然气学...
  • 7篇天然气工业
  • 7篇现代地质
  • 7篇沉积学报
  • 7篇地下水
  • 6篇地质论评
  • 6篇石油实验地质
  • 6篇特种油气藏
  • 6篇重庆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9篇2019
  • 27篇2018
  • 34篇2017
  • 55篇2016
  • 60篇2015
  • 52篇2014
  • 41篇2013
  • 41篇2012
  • 4篇2011
3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盒8段储层成岩孔隙演化定量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物性分析、X-衍射等测试手段结合理论公式,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盒8段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与孔隙定量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延安地区盒8段低渗透砂岩储层处于中成岩B期,成岩演化经历了"早期机械压实—黏土矿物环边—火山物质蚀变—早期方解石胶结—压溶—硅质胶结—早期溶蚀开始—大量有机酸进入—溶蚀作用强烈进行—自生高岭石、石英大量沉淀—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胶结—微裂隙化"。储层原始孔隙度33.3%~42.0%,压实率高达53.5%,使储层损失了20%的孔隙度;硅质胶结作用以及后期的碳酸盐胶结作用发育,胶结率高达44.4%,使储层损失了17%的孔隙度。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溶蚀作用使得储层孔隙度增加了2.2%,有机质成熟进入生烃高峰期发生的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一定改善作用,成为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之一。
郑忠文吴彦君景成
关键词:孔隙演化成岩作用鄂尔多斯盆地
矿权叠置区能源协同开发的关键问题分析——以煤炭与天然气为例
煤炭和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居于主导地位。受控于盆地演化,多种矿(藏)共生或伴生,因矿权分置的立法制度,不可避免出现矿业权重叠,且隶属不同的开发主体,造成资源压覆和主体间相互制约,不能达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选取煤炭...
刘艳侠李进步王宪文徐文龙张吉刘利峰
文献传递
低渗透油藏正方形反九点井网见效见水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解决注水开发油藏见效与见水之间的定量关系问题,基于低渗透油藏油井见效时间及见水时间规律,推导出了低渗透油藏正方形反九点井网油井见效时间(速度)与见水时间(速度)的关系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实际生产数据为对象,给出了计算分析结果:相同条件下,见效时间小于见水时间,而见效速度大于见水速度;见水时间与见效时间成正比,见水速度与见效速度成正比,见效快就意味着见水快;而且随着与注水井距离的逐渐增大,在某两处会出现见效时间与见水时间的比值、见水速度与见效速度的比值达到最大值的现象,在井网部署时应尽量避开这两处,在开发政策优化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该研究为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方案的设计及开发过程优化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朱圣举刘萍柳良仁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层孔渗分布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盒8段储层孔渗数据,开展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的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孔渗分布宏观上不具有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特征,但按岩性分别统计,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具有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特征。结合6种正态分布参数对不同岩性储层的表征结果表明:石英砂岩储层物性较好,岩屑石英砂岩储层物性次之,岩屑砂岩储层物性较差。岩屑砂岩表现出强非均质性,石英砂岩次之,岩屑石英砂岩非均质性相对较弱。在天然气开发中,石英砂岩储层应为首选目标。建立储层孔渗关系时,按岩性分别对孔渗数据的分布进行正态性检验,当孔渗数据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时,建立的孔渗关系才是有效的。
魏炜罗顺社魏新善赵会涛胡光明何岩王娟
关键词:孔隙度渗透率苏里格气田
陕北地区延长组长10_1储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相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钻井岩心观察和室内分析测试,对陕北地区长101储层的成岩作用和成岩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101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压实作用与碳酸盐、粘土(高岭石、伊利石)矿物胶结、浊沸石胶结和硅质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原生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绿泥石胶结抑制孔隙充填,长石、浊沸石矿物的溶蚀作用使孔隙间的连通性得到改善,储层物性得到提高。成岩相类型可划分为8种,优质储层与成岩相关系密切,其中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粘土矿物胶结相、石英加大相、浊沸石充填相不利于储层的发育,而长石溶蚀相、绿泥石膜胶结相、浊沸石溶蚀相对储层物性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姚泾利李渭王亚玲姜亭黄锦绣
关键词:成岩作用
致密砂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定量评价——以苏里格气田东南区为例被引量:13
2015年
常规镜下实验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描述只能达到一个定性-半定量的结果,这对进一步研究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对储层渗流能力的影响是不够的。该文在常规镜下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高压压汞实验、恒速压汞实验等先进的实验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南区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孔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致密砂岩储层孔隙主要以溶蚀孔、晶间孔为主,喉道类型以管束状、片状喉道为主。储层主要以喉道控制型为主,孔喉配置关系主要为大孔-细/微细喉道。同时,根据恒速压汞实验结果,分别分析孔隙与喉道对渗流能力的影响,得出该区域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渗流能力主要受喉道控制,而喉道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储层的最终物性特征。
盛军孙卫赵婷刘艳妮张弢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黄陵地区延长组储层致密原因分析
2014年
旬邑-黄陵地区延长组储层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经历了较大的埋深和较强的压实作用,通过计算,区内长8油层视压实率为63%,长6油层视压实率为75%,处于中等压实和强压实程度。胶结作用主要以碳酸盐胶结为主,其中铁方解石为主要的碳酸盐胶结物,充填砂岩孔隙。长6、长8油层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介于3.5%~26.9%之间,胶结物对粒间体积丧失率分布在20%~50%之间,极大地降低了储层的储集性能。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旬邑-黄陵储层致密的重要原因。
张晓磊刘鑫程党性王亚玲左静李继宏
关键词:致密储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板桥-合水与姬塬地区长6储层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板桥-合水地区与西部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虽然处于同一层位但物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铸体薄片、SEM、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并结合测井资料,主要围绕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应用类比法分析了2个地区储层物性产生差异的原因,明确了储层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沉积作用对储层的控制是先天性的,是控制储层物性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在沉积作用控制储层物性3个因素——岩石碎屑组分的含量、结构成熟度、沉积微相中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最大;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层内孔喉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物性破坏最大,使2个地区的孔隙度分别丧失了27.58%和22.31%。总而言之,储层的物性受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共同影响,其中导致2个地区储层物性产生较大差异的主控因素是沉积作用中的碎屑组分含量、沉积微相以及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作用。
张帆孙卫屈涛张杰王斌马淼
关键词:主控因素成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长6_3储集层成岩相特征被引量:8
2018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延长组长63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等特征,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实验,研究长63储集层不同成岩相类型及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结合试采资料,总结了不同成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表明,绿泥石膜胶结—粒间孔相和伊利石+绿泥石膜胶结—粒间孔相储集层喉道发育最好;伊利石胶结—粒间孔相、伊利石+绿泥石膜胶结—溶蚀相储集层孔喉半径较小,储集层连通性差—中等;伊利石胶结—溶蚀相、伊利石胶结、碳酸盐矿物胶结致密相储集层孔隙结构发育程度差。不同成岩相的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明显,喉道半径是影响储集层渗流和储集能力的主要因素。优质成岩相的展布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微观孔喉特征的影响。
黎盼孙卫李长政
关键词:华庆油田延长组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成岩相测井响应特征
新疆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区块异常低压成因及压力演化定量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区块中生界侏罗系西山窑组储层具有典型的异常低压油藏特征,晚白垩末期储层达到最大埋深,此时下部芦草沟组烃源岩演化程度达到最大,随着油气持续向储层充注,此时地层压力达到最大,可达30.33—50.74MPa。本文从引起油藏异常低压的主要因素入手,定量分析了构造抬升与地层剥蚀、地层温度降低、成岩作用中的“耗水作用”以及矿物蚀变引起的自生体积缩小等因素对地层压力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地层压力降低,其中溶蚀作用中矿物蚀变所形成的“耗水作用”,使地层压力下降24.4%-37.1%,是造成储层异常低压的首要因素,同时矿物蚀变导致自身体积缩小并导致储层压力下降16.5%~24.8%,地层温度降低和构造运动对储层压力降低影响相对较弱,降低幅度分别为7.9%~8.6%和4.8%~8.1%。以上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地层压力下降17.45~37.85MPa,最终形成现今异常低压的分布格局。
康媛孙卫盛军时建超刘艳妮赵婷
关键词:三塘湖盆地西山窑组异常低压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