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2-002)

作品数:29 被引量:130H指数:7
相关作者:杨胜来聂向荣刘慧卿孟展丁景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油藏
  • 8篇储层
  • 7篇高凝油
  • 6篇高凝油油藏
  • 5篇非均质
  • 4篇值模拟
  • 3篇数值模拟
  • 3篇驱油
  • 3篇含蜡
  • 3篇含蜡原油
  • 2篇低渗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蒸汽驱
  • 2篇砂岩
  • 2篇数学模型
  • 2篇水平井
  • 2篇平井
  • 2篇驱油效率
  • 2篇物理模拟
  • 2篇析蜡

机构

  • 18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陕西延长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中国石化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华北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作者

  • 14篇杨胜来
  • 6篇聂向荣
  • 4篇刘慧卿
  • 4篇丁景辰
  • 4篇孟展
  • 3篇吴向红
  • 3篇王智林
  • 3篇陈浩
  • 3篇李滢
  • 3篇陈彦昭
  • 3篇王璐
  • 2篇常毓文
  • 2篇冯敏
  • 2篇李勇
  • 2篇章星
  • 2篇马凯
  • 1篇胡伟
  • 1篇吴晓东
  • 1篇姚富来
  • 1篇方勇

传媒

  • 6篇断块油气田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复杂油气藏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油气储运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当代化工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凝油油藏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参数优化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验证了高凝油油藏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得到了岩心尺度下的最优化参数,采出程度较纯水驱时提高19.83%。在物模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岩心和流体参数、含气活油相渗曲线建立数值模型,分别研究注采井网、注采井距、段塞尺寸、气水体积比、注入时机、注入周期各参数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五点系统、300 m井距、0.2PV段塞尺寸、1∶2气水体积比、含水率60%时转注、连续注入9个周期为最佳方案,可以保证在较低的注气成本下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对以后该类油藏的气水交替驱开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王璐杨胜来孟展陈彦昭韩伟李滢
关键词:高凝油油藏气水交替参数优化采收率
注水对疏松砂岩储层物性影响规律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明确长期注水开发对疏松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室内实验.综合采用X衍射、扫描电镜、压汞和岩心驱替等多种实验方法,从不同方面研究了水驱前后储层物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的增加,由于冲刷作用,黏土矿物含量逐渐减小;高岭石由蠕虫状向书页状和零散片状演化,其产状能够明显地反映水动力对黏土矿物的破坏作用;岩心孔喉疏通,孔喉半径增加;岩石表面润湿性由亲油向亲水转变;注水对储层的影响涉及微观到宏观各种尺度.
聂向荣杨胜来
关键词:孔隙结构黏土矿物扫描电镜压汞
低渗油藏水驱后注CO_2补充能量机理及方式优化被引量:19
2019年
注CO_2是解决水驱后低渗油藏压力下降快、能量恢复难问题的有效方式。文中将水驱后低渗储层划分为水相未波及区、无(弱)水敏伤害区及水敏伤害区,针对其成因分别揭示了CO_2接触动用孔隙中剩余油、恢复储层能量的机理,提出了注气开发中的异步注采方法,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了常规连续注气、周期段塞注气及异步注采3种方式下的开发指标。结果表明:周期段塞注气一定程度延缓了气窜时间,开发效果略好于连续注气;异步注采方式在宏观上抑制气窜、增大波及体积和微观上增加CO_2与原油接触的双重作用下,采出程度和换油率均高于连续注气,分别比连续注气提升了4.30,0.12百分点。以增油量和换油率为评价指标,优选了异步注采方式下储层压力恢复水平界限,结果显示,最优压力恢复水平为1.10倍最小混相压力。
王智林林波葛永涛姚富来李晓南
关键词:低渗储层
远源缓坡型薄层细粒浊积岩沉积规律——以松南西斜坡大布苏地区青一段地层为例被引量:10
2013年
以松南西斜坡大布苏地区青一段薄层细粒浊积岩地层为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五级层序的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并用最大熵频谱分析进行验证。利用岩芯、测井和地震手段,总结了研究区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及与三角洲前缘沉积相的区别,通过单井、连井以及RMS振幅确定了坡折带的位置及浊积岩沉积分布规律,得出该区浊积岩属于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源缓坡滑塌成因,为线物源、砂泥混合型。薄层细粒浊积岩沉积规律研究表明:①滑塌浊积体主要分布于基准面下降期,靠近层序界面,厚度较大,垂向上表现为叠加或与浊积水道呈互层,且向上厚度增大;②上升期浊积水道往往靠近层序界面,厚度较大,表现为"箱状"水道主体,下降期浊积水道靠近湖泛面,厚度较小,表现为"尖指状"水道侧翼;浊积水道随基准面上升厚度减薄,随基准面下降厚度增加;③浊积席状砂主要分布在较深水、最大湖泛面附近,厚度较薄,或表现为垂向上叠加,或与湖相泥岩、浊积水道侧翼及滑塌浊积体呈互层关系。勘探实践表明研究区薄层细粒浊积岩可以获得较高的油气产量。
赵宁黄江琴李栋明吴向红黄奇志
关键词:薄层细粒浊积岩
多层非均质层间窜流定量表征及开发对策被引量:8
2021年
针对水驱油藏非均质储层层间窜流干扰问题,设计了多层非均质长岩心物理模型,运用阿尔奇方法计算各级渗透率岩心组沿程饱和度分布,模拟研究多层水驱生产特征及层间窜流规律,通过末端岩心饱和度变化确定窜流程度,对比不同非均质性条件下层间窜流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逐层启动开发方式下,层间窜流程度大幅降低,其采收率较多层并行合采提高4.12个百分点;多层并行合采时,层间渗透率差异导致的层间压力梯度会引发中低渗层向高渗层的窜流倒灌现象,层间非均质性越强,窜流现象越严重,采收率越低。“逐层合采”的开采方法可有效提高多层非均质油藏的采收率。研究成果为开发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借鉴。
张庆龙
关键词:层间窜流
融合多层语义特征的测井电成像空白条带填充深度神经网络方法
2022年
针对常规的编码器-解码器网络模型和U-Net网络模型进行复杂岩性(如砂砾岩)测井电成像空白条带充填时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层语义特征的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在编码部分,通过带有空洞卷积的骨干网络和空洞空间特征提取模块得到图像的高层语义特征,进行上采样后,与骨干网络提取的低层语义特征融合,最后经过多层上采样解码,得到输出图像。在砂砾岩电成像图像的实际处理中,本文模型的图像填充连续性更好,砾岩颗粒边缘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为电成像图像的后续处理提供了准确的图像信息。
袁晓涛马旭成肖仕军邓兆元穆拉帝力·穆塔力夫金海峰
关键词:电成像测井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助排开发方案优化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在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过程中加入有效的助排剂,能够扩大蒸汽的波及体积和对蒸汽的窜流进行调剖,解决吞吐开发过程中的地层能量下降和汽窜问题,改善吞吐的开发效果。以J油田D11区块为研究目标,开展了蒸汽吞吐助排开发方式的优化研究。首先,对实验选用发泡剂进行静态性能评价,证明其性能及适应性良好的基础上,开展了蒸汽混注不同流体的物理模拟实验,对拟定的助排方式进行了初步筛选。其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的优选和经济效益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蒸汽+发泡剂的吞吐方案的增油量最多,经济效益最好,优选其为该区块的最优蒸汽吞吐助排方式。最后,对选定助排方式的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分别得到最大增油量和最大经济效益下的蒸汽吞吐助排方案。
王智林杨胜来马铨峥雷浩李滢孟展陈浩
关键词: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数值模拟
考虑热伤害的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物理模拟的方式对发泡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发泡体积、半衰期以及封堵性能进行了测定。在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储层热伤害的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数值模拟模型。模型将岩石骨架分为可动砂、流动砂以及基质砂三类,通过定义反应动力学方程在一定条件下将可动砂转化为流动砂从而近似模拟储层热伤害带来的孔渗参数变化。泡沫模型采用机理模型,考虑泡沫的生成、破灭以及原油对泡沫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储层热伤害造成的岩石骨架溶解以及热蚯孔的形成会加剧储层的非均质性,加快汽窜。而泡沫会对高渗通道产生有效的封堵,扩大蒸汽波及体积,延缓汽窜。
李勇李勇刘慧卿
关键词:氮气泡沫蒸汽驱数值模拟物理模拟
非均质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生产压差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底水油藏水平井小尺度离散化物理模拟装置,研究不同生产压差以及不同含水阶段变生产压差对水平井采出程度和含水率等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黏度较高时,较小压差下中低含水阶段单位含水率上升所对应的采出程度随生产压差的增大而增大;较大压差下进入中高含水阶段含水率随采出程度的增加上升幅度减缓。原油黏度较低时,在中低含水阶段,单位含水上升所对应的采出程度随生产压差的增大而减小,在含水率达80%左右出现明显拐点。利用基尼系数定量描述不同压差下各渗透率条带的采出程度差异度。基尼系数越大,各渗透率条带采出程度差异越大,基尼系数与综合采出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原油黏度较大时,较大生产压差可将"单一指进"变为"多指进"而提高综合采出程度;在高含水阶段过分放大压差,底水驱替效果变差。原油黏度较小时,较低生产压差在中低含水阶段可获得较好的开采效果;在中高含水阶段放大生产压差可提高底水驱替效率。对于I类普通稠油,水驱有效系数与变压时含水率呈幂函数关系,较低含水率阶段增大生产压差能获得较好的开采效果。
卢川刘慧卿卢克勤杨春林修伟
关键词:底水油藏水平井生产压差物理模拟
微观蜡晶特征在流变曲线上的宏观体现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研究证明含蜡原油流变曲线和微观蜡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测试了广范围剪切速率下的含蜡原油流变曲线,确立了微观蜡晶和流变曲线之间的定性关系,并且取得以下认识:广范围剪切速率下的含蜡原油流变曲线能够一定程度地体现微观蜡晶特征,其中低剪切速率下的流变曲线能够体现蜡晶形态,高剪切速率下的流变曲线能够体现蜡晶结构;并非温度越低,剪切速率对粘度的影响程度越大,在高剪切速率下,有可能存在相反的情况;在低温条件下,剪切速率存在一个临界值,只有当剪切速率大于该值时,粘度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温度越低,形成的蜡晶网格结构越稳定,需要较大的剪切应力,蜡晶网格结构才能破坏。该研究成果深化了对含蜡原油流变性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聂向荣杨胜来丁景辰胡伟周锋王智林黄伟
关键词:含蜡原油蜡晶形态剪切速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