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8108101033)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刘仿金呈强王文涓肖红盛蕊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医学院济宁医学院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血小板减少性...
  • 3篇特发性
  • 3篇特发性血小板...
  • 3篇特发性血小板...
  • 3篇紫癜
  • 3篇PPAR-Γ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合酶
  • 2篇小鼠
  • 2篇模型小鼠
  • 2篇合酶
  • 2篇PPAR-Γ...
  • 1篇患儿
  • 1篇急性
  • 1篇急性特发性血...
  • 1篇IL-18
  • 1篇IL-18水...

机构

  • 3篇广东医学院
  • 3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金呈强
  • 3篇刘仿
  • 2篇肖红
  • 2篇王文涓
  • 1篇张敏
  • 1篇于利凌
  • 1篇宋丽
  • 1篇周细玉
  • 1篇高岩
  • 1篇郑碧英
  • 1篇李国明
  • 1篇陈群
  • 1篇王文龙
  • 1篇盛蕊

传媒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PPAR-γ配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NO生成诱导时间效应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ITP模型小鼠体内,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90例ITP模型小鼠随机分成罗格列酮试验组、正常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每组30例。罗格列酮试验组用20μmol/L的罗格列酮进行灌胃。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小鼠血液NO含量,RT-PCR法检测血液淋巴细胞PPAR-γmRNA表达情况。结果血清中NO在第6h,12h,18h,24h和30h的含量罗格列酮试验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及PBS对照组(均P<0.05)。在罗格列酮试验组中,NO含量及PPAR-γmRNA的表达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均P<0.05),NO表达量与PPAR-γ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P<0.05)。结论在ITP小鼠模型内,PPAR-γ活化剂能够以时间依赖的形式增加NO的生成,PPAR-γ可能通过NO途径来发挥相应的生理功能。
于利霞于利凌金呈强刘仿
关键词: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AR-Γ
PPAR-γ配体对ITP模型小鼠NO生成诱导时间效应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体内,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ITP模型小鼠分成罗格列酮试验组、GW9662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罗格列酮试验组用相同浓度(20μmol/L)的PPAR-γ激活剂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s,TZD)类药物罗格列酮进行灌肠,同时设立的GW9662对照组:使用PPAR-γ特异性拮抗剂GW9662的终浓度为10μmol/L,PBS对照组使用相同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进行灌肠,用药6、12、18、24和30小时后,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小鼠血液NO含量,RT-PCR法检测血液淋巴细胞PPAR-γmRNA表达情况。结果:血清中NO在第6、12、18、24和30小时的含量罗格列酮试验组高于GW9662对照组及PBS对照组(均P<0.05)。在罗格列酮试验组中,NO含量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各测量时间点NO含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PAR-γmRNA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NO表达量与PPAR-γ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P<0.05)。结论:在ITP小鼠模型内,PPAR-γ活化剂能够以时间依赖的形式增加NO的生成,PPAR-γ可能通过NO途径来发挥相应的生理功能。
王文龙金呈强刘仿高岩盛蕊王文涓肖红周细玉
关键词: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AR-Γ
急性ITP患儿外周PPAR-γ mRNA表达变化及与IL-18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儿外周血浆中IL-18对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表达变化影响。方法序贯收集符合试验入选标准的急性ITP患儿53例,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将血液标本平均分为5份,在取样1、24、48、72 h后,分别采用RT-PCR法检测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PAR-γ蛋白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8水平。结果急性ITP组白细胞表达PPAR-γ蛋白在1、24、48、72 h与对照组PPAR-γ蛋白分别相比均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t1=7.52,t24=16.38,t48=9.65,t72=12.34,均P<0.05);急性ITP患儿在不同的时间点测定的PPAR-γ mRNA表达水平明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1=9.25,t24=14.24,t48=8.69,t72=16.14,均P<0.05),同样发现急性ITP患儿血浆IL-18水平均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1=6.38,t24=9.65,t48=8.91,t72=7.19,均P<0.05);血浆IL-18水平与PPAR-γ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89,P<0.05)。结论血浆中IL-18生成量的减少可能导致了急性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表达的增加,调控Th1/Th2细胞分化功能出现障碍,使有效的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激活增多、凋亡减少,使得浆细胞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增多,促进了血小板的破坏。
金呈强刘仿张敏王文涓宋丽肖红郑碧英陈群李国明
关键词: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AR-ΓIL-18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