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8600)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郭栋施春华刘仁强李慧郑彬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切断低压
  • 1篇东北冷涡
  • 1篇对流降水
  • 1篇行星波
  • 1篇中高层大气
  • 1篇深对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暖区
  • 1篇球面
  • 1篇热带
  • 1篇重力波
  • 1篇相互作用
  • 1篇冷涡
  • 1篇降水
  • 1篇锋面
  • 1篇锋面降水
  • 1篇风场
  • 1篇副热带
  • 1篇高层大气
  • 1篇CLOUDS...

机构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教育部

作者

  • 3篇施春华
  • 3篇郭栋
  • 3篇刘仁强
  • 2篇郑彬
  • 2篇李慧
  • 1篇蔡娟
  • 1篇徐婷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31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球面E-P通量的计算及其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讨论了行星波作用通量Eliassen-Palm flux(E-P通量)在球面准地转条件下的表达式,纬圈环状总质量权重的变换形式,及其在绘图分析中的应用与技巧。结合实例,通过对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Interim的计算绘图,说明不同形式E-P通量在实际分析时的差异及特点。
施春华徐婷蔡娟刘仁强郭栋
关键词:E-P通量行星波
基于Cloudsat探测的一次非典型东北冷涡结构及其降水被引量:10
2013年
采用ERA-Interim气象分析资料、云顶亮温TBB资料、Cloudsat云雷达资料、降雨量资料等,对2009年6月10日至12日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次冷涡天气过程进行研究,重现了该冷涡的精细三维结构和演变过程.分析表明冷涡发生前,东北亚地区处于南北双槽结构之间,随后北槽向赤道发展切断后形成东北冷涡.南槽背景的冷涡热力结构特殊,强冷空气集中在涡内西北象限,暖湿空气在东北象限,南部为相对中性空气,该配置导致北部暖锋强盛,西部冷锋仅在发展初期较强,冷涡过程没有经典挪威学派的气旋锢囚锋出现.冷涡发展初期,狭长冷舌快速入侵南下,冷舌前冷锋对流降水较强,冷舌后部左侧还有暖锋降水;冷涡发展后期,冷锋减弱,冷锋上的高层云停止降水,系统内主要为冷涡北部的暖锋雨层云降水;冷涡成熟后,中心辐合加强,有较强的对流性降水.
施春华李慧郑彬郭栋
关键词:东北冷涡切断低压对流降水锋面降水
中高层大气风场对重力波强迫变化的响应
采用一个3-D机制性中上层大气环流模式(MUAM)研究中高层大气风场对重力波强迫的变化如何进行响应。该模式包含一个升级的Lindzen类型的重力波参数化方案,它允许波在向上传播的过程中随背景大气和辐射阻尼的变化发生多次破...
刘仁强
关键词:重力波风场中高层大气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一次切断低压诱发的暖区深对流与异常副热带锋及其平流层-对流层交换被引量:10
2014年
采用Cloudsat/CPR云雷达,FY2C/TBB亮温,Aura/MLS大气成分等卫星遥感资料,结合ECMWF气象分析资料和HYSPLIT4轨迹模式,研究了2009年6月一次东亚切断低压的暖区深对流和异常副热带锋面的结构和演变.分析表明,由于低压切断前的旧槽背景,在低涡的近成熟期,内部冷、暖锋降水偏弱,边沿的高空副热带锋面异常发展到对流层底部,低空西南暖湿水汽在副热带锋前聚集,形成千公里长的暖区深对流降水带.随着该锋面的快速东移,副热带锋区进入原暖区雨带,锋区热力间接次级环流的强上升支,加强了锋下冷侧(原暖湿区)的深对流,但该锋面阻挡了来自暖侧的水汽补充,降水结束.该异常副热带锋区还发生了强烈的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交换,在高空急流出口区的下方,平流层1.5PVU等位涡线向下入侵可达5.5km(约500hPa)处,锋下向上的深对流注入可达10km,在入侵-注入混合区,臭氧和水汽的散点图上出现了二者浓度双高和双低的特殊气团.
施春华李慧郑彬郭栋刘仁强
关键词:切断低压深对流暖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