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

作品数:396 被引量:3,574H指数:26
相关作者:聂二民张春元姜瑞陈运贤万丽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广东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2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9篇医药卫生
  • 15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经济管理
  • 4篇电子电信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历史地理
  • 3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3篇细胞
  • 22篇基因
  • 21篇卒中
  • 20篇脑卒中
  • 19篇蛋白
  • 18篇血管
  • 16篇糖尿
  • 16篇糖尿病
  • 16篇干细胞
  • 14篇梗死
  • 13篇小鼠
  • 12篇免疫
  • 12篇口腔
  • 11篇生物材料
  • 11篇肿瘤
  • 11篇综合征
  • 10篇心肌
  • 10篇口腔生物材料
  • 9篇动脉
  • 6篇心肌梗死

机构

  • 6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7篇中山大学
  • 30篇广东药学院
  • 26篇广东省中医院
  • 23篇暨南大学
  • 2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9篇广州医学院第...
  • 18篇广州中医药大...
  • 18篇广州医科大学
  • 15篇华南农业大学
  • 14篇广州中医药大...
  • 1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篇广州医学院
  • 10篇广东省农业科...
  • 10篇佛山市中医院
  • 9篇华南理工大学
  • 8篇广州军区广州...
  • 8篇广州医学院第...
  • 8篇广东海洋大学

作者

  • 26篇张春元
  • 26篇聂二民
  • 17篇姜瑞
  • 14篇陈运贤
  • 10篇钟雪云
  • 10篇万丽红
  • 8篇陈福雄
  • 8篇陆英
  • 8篇高玲玲
  • 8篇陈霞云
  • 6篇郑有华
  • 6篇易建云
  • 6篇张志光
  • 6篇周永章
  • 6篇陈湛愔
  • 6篇刘伟
  • 6篇黄颖荷
  • 5篇张小培
  • 5篇邓石凤
  • 5篇朱小玉

传媒

  • 16篇中国组织工程...
  • 11篇实用医学杂志
  • 9篇中国病理生理...
  • 9篇广东药学院学...
  • 7篇广东医学
  • 6篇新中医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国际医药卫生...
  • 5篇中国卫生统计
  • 5篇国际检验医学...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中华护理杂志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实用口腔医学...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世界科学技术...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20
  • 10篇2019
  • 13篇2018
  • 19篇2017
  • 28篇2016
  • 35篇2015
  • 27篇2014
  • 36篇2013
  • 27篇2012
  • 30篇2011
  • 46篇2010
  • 27篇2009
  • 23篇2008
  • 22篇2007
  • 14篇2006
  • 16篇2005
  • 18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3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介绍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理论,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医学研究实践。方法以453名接受治疗的抑郁患者的随访研究为例,采用Mplus7.4软件构建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结果识别出2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类"一般抑郁组"和"严重抑郁组",每个亚类人数分别为380人(83.89%)和73人(16.11%),年龄较小患者属于"一般抑郁组"可能性高(t=-0.051,P<0.05)。结论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纵向数据分析中能够识别不可观测亚群的不同增长轨迹,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的增长模型在探讨群体异质性方面的不足,是纵向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
喻嘉宏陈小娜郜艳晖张岩波陈柏楠孔羡怡杨朔李丽霞
实时荧光PCR定性定量检测混合食用油脂中的花生油成分被引量:23
2006年
为鉴别鉴定花生油在食用油脂中的存在与否及其含量,研究了定性定量检测花生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生花生需加热处理后再提取DNA才能作为PCR扩增的模板,食用油脂中可提取出用于定性定量PCR的DNA,花生的Arah1基因是具有花生种属特异性的基因,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Arah1基因片段可定性定量检测混合食用油脂中的花生油成分。
覃文董洁邓鸿铃
关键词:花生油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听觉功能评估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本研究对孕龄〈37周的早产儿,按其不同的出生体重进行分组,对其听力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听力异常状况及婴幼儿早期听觉功能发育的规律。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2月孕龄〈37周并进行听力评估者,共252例(504耳)。根据入选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大小分为:出生体重≤1.50kg、1.51~2.00kg、2.01~2.50kg以及〉2.50kg四组。每个出生体重组又根据受试者首次接受听力评估时的月龄大小,分为0~3月龄(包含3个月)、3~6月龄(包含6个月)和〉6月龄三个亚组;对于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月龄时曾接受多次听力评估者,再设多次评估亚组。所有患儿均进行~项或是多项客观听力检测,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鼓室声导抗和镫骨肌声反射。结果随着早产儿出生体重的增加,ABR波V阈值存在降低的趋势,ABR波V阈值(正常听力级)≤40dB耳的比例也逐渐增加。随着早产儿出生后月龄的增加,ABR波V阈值也存在降低的趋势,ABR波V阈值≤40dB耳的比例逐渐增加。多次评估组中,各出生体重组的ABR总好转率,最低者为56.67%;出生体重≤1.50kg组耳重复评估间隔时间〈2月的ABR好转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1.51~2.00kg组和2.01—2.50kg组;1.51—2.00kg组重复评估间隔时间〈2月时,测试耳ABR的好转率明显低于间隔时间为2~3月和〉3月的好转率。有4例6耳ABR表现为最大强度刺激声(正常听力级103dB)无波分化或仅见波V,而DPOAE各频点幅值却均在正常范围内,初步诊断为听神经病,其发生率为3.75%(6耳/160耳)。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听觉功能(包括中耳及听觉神经系统),随出生体重及出生后月龄的增加,在一定时段存在逐渐发育完善的现象。对于听力评估异常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罗仁忠王小亚温瑞金周佳霖梁剑黄振云高胜利陈倩
关键词:婴儿早产婴儿出生时低体重听觉脑干听觉障碍
天然抗氧化剂减少神经根撕脱诱导的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和运动神经元死亡被引量:3
2003年
为了研究抗老年性痴呆 990 1号和 TA990 1+银杏叶标准提取物合剂对臂丛神经根撕脱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 n NOS)表达和存活的影响 ,用成年 SD雌性大鼠进行右侧臂丛 C5~ T1 神经根撕脱术后 ,随机分为撕脱组、撕脱 +TA990 1组以及撕脱 +TA990 1和 EGb761合剂组。对此三组每天分别进行腹腔注射 1ml生理盐水、0 .5 % TA990 1、0 .5 %TA990 1和 EGb761合剂。治疗 5 d、1、2、4和 6周后处死动物并进行 NADPH-d染色及中性红复染。定量比较各组 n NOS阳性和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量。结果证明 ,神经根撕脱后 5 d受损运动神经元开始表达 n NOS,2周时达高峰 ,随后下降至 6周。受损运动神经元的死亡从 2周开始 ,4~ 6周最明显。抗氧化剂治疗组 n NOS表达规律与对照组相似 ,但是阳性程度和阳性细胞数量均少于对照组 ,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量则明显多于对照组。撕脱后 4~ 6周 ,TA990 1治疗组抑制 n NOS表达和提高运动神经元存活的效果均明显优于 TA990 1和 EGb761合剂组。结论 :天然抗氧化剂可有效地减少臂丛神经根撕脱后 n NOS表达 ,提高受损运动神经元的存活。 TA990 1抑制 n NOS表达的作用强于 EGb761。
周丽华李方澜袁群芳吴武田姚志彬
关键词:天然抗氧化剂一氧化氮合酶运动神经元神经根撕脱臂丛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孔隙状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3
2006年
为了完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适生性的判据,拌制了4组不同孔隙状态的生态混凝土,在其上种植百喜草,考察了百喜草的表观生长情况,测定了百喜草植物体内的脯氨酸含量、根系吸收面积及根系活力.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的植物适生性不仅取决于孔隙率,同时也受孔隙平均孔径的影响.孔隙率越高,平均孔径越大,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对于百喜草而言,相比于孔隙率为36%、平均孔径小于4mm的生态混凝土,它在孔隙率为39.45%、平均孔径为6.4mm的混凝土中长势较好.
胡勇有胡春明谢磊虢清伟王鑫张太平郑丙辉
关键词:生态混凝土骨料植物生长
玉米降血压肽对体内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研究玉米降血压肽在体内外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活性抑制作用及机制,为探讨降血压肽的降压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降血压肽在体外对ACE的抑制动力学,同时测定多次给药12周后SHR大鼠体内不同组织的ACE活性和血浆AngⅡ浓度。结果玉米降血压肽竞争性抑制ACE活性,IC50为15.0μmol/L,玉米降血压肽能显著降低血清、主动脉和肺ACE活性(P<0.01),而对心、脑、肾的ACE活性抑制作用不显著(P>0.05),同时玉米降血压肽能显著降低血浆中血浆AngⅡ浓度(P<0.01)。结论玉米降血压肽对体内外ACE都有竞争性抑制作用,但在体内不同部位其抑制效果不同,同时其降压作用是通过抑制ACE活性、降低AngⅡ浓度来实现的。
刘冬李世敏张丽君
关键词:降血压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热杀死结核分支杆菌H37Ra诱导的SD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热杀死结核分支杆菌H37Ra(Mtb)诱导SD大鼠关节炎模型的血液学、T细胞功能、关节滑膜细胞凋亡及病理变化进行分析,以评价该模型与临床RA类疾病的相似性。方法 SD大鼠尾根部一次性皮下注射Mtb-矿物油诱导剂,定期检测大鼠外周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调节性T细胞比例;TUNEL法检测关节滑膜细胞凋亡,镜下观察关节滑膜病理改变。结果 SD大鼠经Mtb免疫后,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下降,血小板总数、红细胞压积上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上升;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均下降;关节滑膜细胞凋亡减少;关节滑膜组织异常增生,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有肉芽组织形成。结论由Mtb诱导的SD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临床表现及组织学改变与临床RA相似,免疫学指标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异常;该模型制作方法简单、复制成功率高、经济实用,可广泛用于RA的医学研究及抗RA新药筛选。
陈佩虹陈育尧林晓春苏健淦佟丽
关键词:佐剂性关节炎血液学滑膜细胞
补肾健脾中药对兔后巩膜加固术后巩膜重塑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后配合补肾健脾中药防治高度近视的机理。方法: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手术组、手术配合中药1组、手术配合中药2组。分别行后巩膜加固手术,手术配合中药1组、2组术后分别灌食近视Ⅰ号方、近视Ⅱ号方,术后6周、12周分别取标本,行大体标本、光镜动态观察。结果:发现术后早期表现为强烈的炎症反应,主要为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随后出现异物巨噬细胞,并向植入片内浸润,植入片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组织增多,植入的巩膜也开始了修复过程。至术后12周,大量胶原纤维形成,充满间隙,使植入片与巩膜融合为一,形成"新巩膜",手术加中药组的术后炎症反应明显轻微,而单纯手术组炎症反应明显强烈。结论:后巩膜加固术阻止局部眼球后扩张,并用补肾健脾中药促使局部后巩膜再建新的血管以改善巩膜脉络膜营养供应,在中药协同下起到良性组织刺激作用,改善全身状态的同时改善后极部微循环,防止组织变性萎缩。
刘求红段松岚闫冉彭明欢
关键词:后巩膜加固术高度近视补肾健脾
重症肺炎模型定量病理学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用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SD(SpragueDawley)大鼠细菌性重症肺炎模型病理的三维形态结构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为3小组,前两组每小组8只,对照组每小组4只)。真中,模型组和观察组分剐接种相同浓度不同剂量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液,对照组接种与模型组剂量相同的生理盐水。分剐于接种后的第2、4、6天分批处死动物。留取肺组织标本,HE染色,每张切片随机取3—4个视野,用Image—Pro图像分析软件分别测试肺实质红细胞体积密度、支气管残余管腔体积密度、肺泡体积密度。结果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模型组、观察组的肺实质红细胞体积密度的变异系数逐渐增大,尤以模型组增大明显;模型组、观察组的支气管残余管腔体积密度变异系数逐渐减小,尤以模型组明显;模型组、观察组肺泡体积密度的变异系数逐渐变小,尤以模型组明显。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模型组、观察组病变逐渐加重,尤以模型组更为明显。在病理体视学上表现为:红细胞在整个肺组织中的体积增加;支气管残余管腔与原始管腔的比积减小;肺泡腔与整个肺实质体积比减小。
陈业民侯铜川柏争鸣申洪
关键词:大鼠模型重症肺炎肺炎克雷伯菌体视学
广东省新生儿窒息发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0
2007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及其流行特征,分析有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式收集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广东地区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为9.85%。产妇心脏病、贫血、流产次数、胎位及先露因素、催产素、胎头吸引、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次数为新生儿窒息发病的危险因素,怀孕次数、接近分娩的最后一次产检以及较高等级的产检医院及分娩医院、产检次数为新生儿窒息发病的保护因素。羊水不正常、早产、脐带绕颈为新生儿窒息发病的胎儿危险因素,正常合适的羊水量为新生儿窒息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避免危险因素,关注保护因素,以减少和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病。
石晓东杨军李秋平陶少华唐雯封志纯
关键词:窒息新生儿发病率流行病学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