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BB010509)

作品数:11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林万贵郭本禹郗浩丽徐萍萍王蕾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安徽中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客体关系
  • 2篇潜意识
  • 2篇人格
  • 2篇自我
  • 2篇儿童
  • 2篇费尔贝恩
  • 1篇督导
  • 1篇督导制
  • 1篇督导制度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发展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咨询
  • 1篇心理咨询师
  • 1篇整合观
  • 1篇治疗观
  • 1篇童心
  • 1篇情感
  • 1篇驱力
  • 1篇人格发展

机构

  • 9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林万贵
  • 2篇郭本禹
  • 2篇徐萍萍
  • 2篇郗浩丽
  • 1篇王蕾
  • 1篇吴晓晴
  • 1篇吕英军

传媒

  • 6篇南京晓庄学院...
  • 4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年份

  • 4篇2007
  • 7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逻辑被引量:28
2006年
自从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以来,精神分析运动已经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循着内部和外部两条路径。内部发展路径指的是,精神分析内部的不断分裂与重组、演变与发展。其逻辑线索是,弗洛伊德所倡导的驱力模式,经过荣格、阿德勒等人的过渡之后,进一步演化为自我模式、关系模式和自体模式,分别对应着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学派和自体心理学等,它们从学科内部推动着精神分析运动向前继续发展。外部发展路径指的是,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从外部学科,如医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语言学等积极汲取养分,一些精神分析学家把传统精神分析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分别出现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存在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解释学精神分析以及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等,它们推动了精神分析运动继续向外发展。
郭本禹
试论克恩伯格对客体关系、情感和驱力理论的新整合观被引量:2
2006年
克恩伯格用复杂而精确的语言描述了客体关系、情感和驱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整合观。该整合观认为,情感是行为的最初动力,在婴儿与母亲的关系中具有交流功能;正性及负性的情感,经过整合,被分别塑造成力比多及攻击性驱力。与此同时,强烈的情感状态以投注于自体和客体表象的形式,对内化的客体关系起着组织作用,于是,情感从根本上影响着内部的客体关系世界的组织,并使内部客体关系逐渐结合成为三元心理结构。该整合观还认为,驱力、情感及客体关系之间,是以相互包含的方式而存在的。
林万贵
关键词:客体关系情感驱力
温尼科特的儿童精神分析学评介被引量:12
2006年
温尼科特是英国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领军人物,以其独特的儿童精神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著称于世。其主要的理论架构包括够好的母亲与促进性环境、真实自体与虚假自体以及过渡客体与过渡现象;分析性治疗强调了环境的作用、退行至依赖的治疗过程以及游戏治疗。然而,应当看到温尼科特研究中也有明显的缺陷,他的理论不成体系且有诸多自相矛盾之处。很多研究者质疑他在个体发展中对环境作用的过分强调,却看不到个体的责任表现于何处;父亲的地位在其理论中是无足轻重的;儿童性欲的问题也没有得到确定的解释。
郗浩丽
自我·客体关系·人格——费尔贝恩的纯粹心理的人格发展观被引量:8
2006年
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家费尔贝恩在修正与发展弗洛伊德和克莱因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从客体关系角度出发,阐述了一种纯粹心理的人格发展理论。该理论指出,人格发展的实质是自我客体关系的成熟;母婴关系是影响人格发展的首要因素。费尔贝恩还综合了弗洛伊德的阶段理论与克莱因的心态概念,构想了一个全新的人格发展图式。费尔贝恩的人格发展理论以其革命性和独创性在精神分析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领域都占据了一席之地。
徐萍萍
关键词:费尔贝恩客体关系人格发展
从个体分析到团体分析——拜昂的客体关系精神分析学说评介被引量:2
2007年
拜昂是20世纪后半期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思想家和实践者之一,他在个体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团体心理学两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他发现,团体行为是一种无意识水平上的协调过程,而不仅仅是不和谐的争斗。他提出的容纳者模型、理智定向的工作团体和无意识的基本假设等思想对客体关系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吕英军
玛勒关于儿童精神病的病理学和治疗观被引量:1
2007年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玛格丽特.玛勒在继承前人理论和自己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提出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了儿童两种精神病概念,系统阐述了儿童我向性精神病和儿童共生性精神病的病理学和治疗观,对儿童精神病治疗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吴晓晴
关键词:儿童精神病
从自我客体关系看人格结构——费尔贝恩的内心结构理论述评被引量:4
2006年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费尔贝恩在修正与发展弗洛伊德和克莱因思想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用客体关系的术语阐述了一种新的人格结构理论,即内心结构观。他指出,内心结构包含六个子成分,各成分通过压抑等机制彼此相互作用。他还将这些成分放到弗洛伊德心理地形和心理结构理论中加以考察,为理解人格结构提供了有用的借鉴。
郭本禹徐萍萍
关键词:费尔贝恩客体关系
安娜·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贡献被引量:2
2006年
安娜·弗洛伊德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女儿,她对精神分析的贡献具有独立性与原创性。《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扩展和深化了防御机制的概念与功能,为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儿童精神分析学领域,提出了精神分析的儿童发展观与教育观以及诊断图、发展线索等理论,并将儿童精神分析思想应用于教育、法律、儿科学等领域,为儿童精神分析的理论建构与应用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
郗浩丽
关键词:自我心理学
从精神分析的立场看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被引量:2
2006年
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良好意愿为标准帮助病人。掌握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好”、“坏”标准是心理咨询师培训的首要任务。应提供足够的自我体验机会,让心理咨询师对自己的潜意识有足够的认识。理解病人是一项贯穿治疗全过程的工作。理解病人的过程就是促进病人成长的过程。培养理解病人的能力是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核心内容。建立督导制度是培养合格心理治疗师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林万贵
关键词:潜意识督导制度
理解疯狂:莱因的存在精神分析思想析评被引量:6
2007年
莱因是英国著名的存在主义精神病学家,也是20世纪心理学和哲学领域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莱因用存在主义哲学的术语对精神分裂性(schizoid)个体和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患者的内部世界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使精神分裂的过程为世人所理解。他拒绝用生物医学或临床的术语看待精神疾病,因此他通常被看作是“反传统精神病学”运动的一部分。他还对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个体的家庭进行研究,详细阐述了精神分裂症的形成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矫治方法。本文对莱因的上述思想进行了梳理,最后作了简要评价。
王蕾
关键词:自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