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829)

作品数:8 被引量:83H指数:5
相关作者:孙殿军高彦辉刘运起刘立志吴玉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毒
  • 5篇氟中毒
  • 4篇饮茶
  • 4篇饮茶型
  • 4篇饮茶型氟中毒
  • 3篇砖茶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氟化物中毒
  • 2篇代谢
  • 2篇流行病学研究
  • 2篇氟化物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研...
  • 1篇地方病
  • 1篇摄氟量
  • 1篇摄人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卫生部

作者

  • 8篇孙殿军
  • 7篇高彦辉
  • 4篇吴玉
  • 4篇刘运起
  • 4篇刘立志
  • 3篇石玉霞
  • 3篇付松波
  • 3篇万桂敏
  • 3篇王丽华
  • 3篇于光前
  • 3篇徐春蓓
  • 2篇宋丽
  • 2篇孙玉富
  • 2篇杨晓静
  • 1篇吴良有
  • 1篇李全乐
  • 1篇邓佳云
  • 1篇周定友
  • 1篇张莉莉
  • 1篇赵新华

传媒

  • 8篇中国地方病学...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砖茶氟在大鼠体内24小时代谢实验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砖茶氟在大鼠体内24h吸收、分布及排泄的动态变化。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两组,用灌胃方法分别给予砖茶水和氟化钠(NaF),含氟均为300mg/L。在染氟后0.25、0.5、1、2、4、8、16、24h处死动物,取血、小肠、股骨、肌肉、心、肝、肺、脾、脑及肾,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水平。结果两组大鼠骨氟最高,24h内呈现明显的蓄积作用,至24h时,砖茶组骨氟增加了约77mg/kg,NaF组骨氟增加了约70mg/kg,两组比较,NaF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速度较砖茶氟快,表现为在各组织中达到峰值的时间早,排泄的速度快,24h内在软组织中无蓄积作用。砖茶氟吸收、分布及排泄的速度均较NaF慢,在各组织器官中的浓度较NaF组稍高,除骨外,在小肠、心脏中也有轻微的蓄积作用。结论砖茶氟在大鼠体内24h代谢速度较NaF慢,且砖茶氟在多种组织中均似有蓄积作用。
王丽华徐春蓓石玉霞付松波高彦辉刘立志吴玉宋丽万桂敏孙殿军
关键词:氟化物代谢砖茶氟中毒
高海拔饮茶型氟中毒大鼠血清钙磷水平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观察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饮茶型氟中毒的发病机制。方法动态观察高海拔地区饮茶型氟中毒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Ca)、磷(P)水平。结果砖茶水组ALP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砖茶水组血清Ca在30d时低于对照组,以后逐渐回升接近对照组水平;砖茶水组血清P在30d时高于对照组,以后逐渐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高海拔饮茶型氟中毒可能存在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
刘立志孙殿军高彦辉刘运起杨晓静邓佳云王建光头戈
关键词:氟化物中毒碱性磷酸酶砖茶
硒对饮茶型氟中毒大鼠抗氟能力的影响和骨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硒对饮茶型氟中毒鼠抗氟能力和骨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氟化钠组、茶氟组、高硒对照组、高硒氟化钠组和高硒茶氟组。对照组饮用自来水,氟化钠组饮用含氟100mg/L自来水,茶氟组饮用含氟100mg/L的砖茶浸出液,高硒组在饲料中加硒2.97mg/kg。3个月后处死实验动物,测定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分离血清测定血氟,检测氟斑牙发生情况,取股骨干骺端进行骨小梁面密度分析。结果高硒氟化钠组血氟同氟化钠组比较明显降低(t=2.12,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茶氟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茶氟组和氟化钠组不论是否加硒,两组间氟斑牙和骨小梁面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硒可以降低氟化钠组大鼠的血氟浓度,但不能明显减轻大鼠氟中毒的病理损伤。
高彦辉付松波徐春蓓万桂敏吴玉孙殿军
关键词:氟化物中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砖茶氟在高海拔大鼠体内24小时代谢实验观察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观察砖茶氟在高海拔大鼠体内24 h吸收、分布及排泄的动态变化。方法大鼠分两组,用灌胃方法分别给予氟化钠(NaF)和砖茶水,含氟为300 mg/L,染氟后0.25、0.5、1、2、4、8、16、24 h处死动物,取血清、小肠、股骨、肌肉、心、肝、肺、脾、脑及肾,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水平。结果两组大鼠骨氟最高,24 h 内呈现明显的蓄积作用,至24 h时,NaF组骨氟增加了约77 mg/kg,砖茶组骨氟增加了约94 mg/kg;血中砖茶氟高峰出现较NaF早,随时间延长,血氟水平逐渐降低,至24 h时,血中NaF和砖茶氟水平仍然很高,可见在 24 h内机体不能将摄入的氟全部排出。两组大鼠各器官不同时间氟水平比较可见,砖茶氟和NaF的代谢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在大多数器官(脾脏除外)中含氟量峰值均出现在灌胃后0.25 h,然后逐渐下降,至24 h,除骨组织外,两组氟在肌肉、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等软组织中也有轻度蓄积作用。结论在高海拔大鼠体内,砖茶氟和NaF的代谢趋势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砖茶氟在骨组织中水平较高。
刘立志王丽华徐春蓓于光前付松波刘运起石玉霞宋丽吴玉于钧高彦辉万桂敏孙殿军
关键词:氟化物代谢
儿童饮砖茶水摄氟量与氟斑牙剂量效应关系及其上限值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饮砖茶水摄氟量与氟斑牙病情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其正常上限值,为制定砖茶含氟量卫生标准和儿童砖茶氟最大允许摄入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国饮茶型氟中毒重病区四川省,选择有饮砖茶习惯的藏族牧区阿坝州阿坝县麦尔玛小学、格登寺附属小学,红原县阿木小学、江绒小学、龙让小学和希望小学,对其8~12岁儿童整群抽样,并采用Dean氏法诊断氟斑牙,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砖茶水氟和尿氟。再以定群调查的方法,确定每人每日从砖茶水中摄取的含氟量。结果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52.15%,但主要为极轻病例,各年龄段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饮砖茶水量、和摄氟量随年龄增长呈梯度升高,但仍处在较低剂量范畴,对照组每日砖茶水摄氟量平均为(0.873±0.249)mg,病例组为(1.386±0.699)mg;儿童饮砖茶水摄氟量呈正偏态分布;各年龄段儿童饮砖茶水摄氟量的对数均值与氟斑牙指数呈直线正相关,r=0.919,P<0.05;计算出儿童每日总摄氟量正常上限值为2.243mg。结论①儿童饮茶型氟斑牙检出率虽然较高,但病情程度不重;②儿童每日砖茶氟摄入量处于较低水平,这完全符合饮茶型氟中毒儿童氟斑牙流行特点;③儿童每日砖茶氟摄入量正常上限值低于饮水型病区总摄氟量卫生标准。
刘运起孙殿军杨晓静孙玉富刘立志李德云周定友张莉莉吴玉
关键词:砖茶儿童摄人量剂量效应关系
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在地方病领域应用的展望被引量:2
2004年
高彦辉孙殿军
关键词:地方病生物信息学流行病学
饮茶型氟中毒流行机制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饮茶型氟中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氟中毒类型,其流行特征有别于饮水型。通过多年调查发现.一是流行地区不同;二是成人病情相对重于儿童:三是氟骨症临床症状多有骨关节病表现:四是饮茶型氟中毒最严重的病情程度不如饮水型重:五是藏族病情重;六是营养好,病情轻,尤其膳食中的抗氧化物质作用显著;七是海拔高,病情重。针对上述流行特征产生的机制,地方病控制中心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研究所(简称地氟所)和全国其他科研机构开展了研究,现将重要的结果总结如下。
孙殿军高彦辉王丽华林林石玉霞于光前
关键词:氟中毒流行病学研究
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7
2008年
饮茶型氟中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氟中毒类型.是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所致.其流行特征有别于饮水型氟中毒。自1984年首次在我国四川阿坝地区发现本类型氟中毒以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简称地病中心)地氟病防治研究所和全国其他科研单位对其进行了大量现场研究工作.获得大量宝贵数据.现将主要结果予以总结,旨在描绘出本类型氟中毒的流行特征。
孙殿军高彦辉于光前刘运起赵新华吴良有李全乐孙玉富
关键词:氟化物中毒流行病学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