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707701)

作品数:55 被引量:274H指数:11
相关作者:朱惠人许都纯刘存良李中洲白江涛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航空宇航科学...
  • 11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机械工程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军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2篇换热
  • 19篇气膜
  • 18篇气膜冷却
  • 12篇热系数
  • 11篇液晶
  • 9篇涡轮
  • 9篇传热
  • 8篇涡轮叶片
  • 7篇换热系数
  • 6篇煤油
  • 6篇出流孔
  • 5篇压降
  • 5篇数值模拟
  • 5篇换热特性
  • 5篇传热系数
  • 5篇值模拟
  • 4篇带肋
  • 4篇热色液晶
  • 3篇导叶
  • 3篇针板

机构

  • 46篇西北工业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汽轮机...
  • 1篇中国飞行试验...
  • 1篇中国燃气涡轮...
  • 1篇东方汽轮机有...
  • 1篇陕西省石油化...

作者

  • 46篇朱惠人
  • 14篇许都纯
  • 10篇刘存良
  • 10篇李中洲
  • 9篇白江涛
  • 7篇张宗卫
  • 6篇郭涛
  • 6篇张霞
  • 3篇张丽
  • 3篇杜小琴
  • 3篇王新军
  • 3篇张效伟
  • 3篇周雷声
  • 3篇税琳棋
  • 3篇李春林
  • 3篇张斌
  • 3篇王健
  • 3篇王振伟
  • 2篇史晓军
  • 2篇徐亮

传媒

  • 17篇航空动力学报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机械设计与制...
  • 4篇推进技术
  • 3篇汽轮机技术
  • 3篇航空学报
  • 3篇航空工程进展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动力工程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航空发动机
  • 1篇Chines...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燃气涡轮试验...
  • 1篇第五届中国C...

年份

  • 2篇2013
  • 7篇2012
  • 12篇2011
  • 17篇2010
  • 1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宽比对矩形微小通道内流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研究高宽比对矩形微小通道内流动的影响,选定槽道当量直径均为1mm,长度为360mm,矩形截面的高宽比分别为1/10、1/5、1/4、1/2、1、2、4、5和10的微小通道,实验测得煤油在其中的流动压降,算得其沿程的损失系数。结果发现截面高宽比小于1时,沿程流动压降随截面高宽比增大而减小,损失系数随截面高宽比增大而减小;截面高宽比大于1时,沿程流动压降随截面高宽比增大而增大,沿程损失系数随高宽比增大而增大。
李中洲朱惠人
关键词:流动压降
带冷却的涡轮叶片温度场耦合计算工程方法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集成涡轮叶片内部空气系统计算程序、表面外换热计算程序及壁温计算程序为一体,实现了带气膜冷却涡轮叶片内外换热及壁面导热的耦合计算,可以快速进行涡轮叶片温度场分布计算并为涡轮叶片内外部冷却系统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许文锋朱惠人张丽
关键词:涡轮叶片气膜冷却温度场
出/入口面积相等的收缩-扩张孔气膜冷却特性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一种可进行全表面测量的瞬态液晶测量技术测量了一种出口面积与入口面积相等的收缩扩张形孔的气膜冷却特性,研究了动量比(0.5,1,2,4)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出口面积小于入口面积的收缩扩张形孔的气膜冷却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收缩扩张形孔射流均完全覆盖了孔下游壁面,射流的交汇以及对涡结构使得孔中心线附近区域的冷却效率较低,而孔间区域的冷却效率较高。在上游区域,孔间区域的换热系数比相对孔中心线附近区域的较高,而在下游区域,对涡结构又使得孔间区域的换热系数比相对较低。出口-入口面积比不同的两种收缩扩张形孔的冷却效率分布规律和换热系数比分布规律都比较相似,但出口-入口面积比为1的收缩扩张形孔的冷却效率以及上游区域的换热系数比的数值都相对较低。而且出口-入口面积比为1的收缩扩张形孔的流量系数明显高于出口-入口面积比小于1的收缩扩张形孔。
刘存良朱惠人白江涛许都纯
关键词:气膜冷却换热系数
涡轮叶片温度场插值的坐标变换法
2009年
研究了利用坐标变换求涡轮叶片温度场的插值方法。选择等叶高面间的叶片体为研究对象,利用20个节点包络此叶片体,在物理坐标与虚拟坐标之间建立坐标变换函数,确立物理坐标节点与虚拟坐标节点的映射关系,通过坐标变换把形状复杂的叶片体变换为规则的正方体,在虚拟坐标系中、规则的正方体上插值求得涡轮叶片体任意点的温度值。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葛玉峰王健
关键词:涡轮叶片温度场插值
带冲击的两相气膜冷却特性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06年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带冲击的气膜冷却系统的流场结构,示出了气流在冲击腔内的螺旋流动、气膜孔下游的肺状低压区、横截面对称双漩涡以及由双漩涡形成的交叉双锥形水蒸气体积分数等值面。比较了体积分数为0.5的水蒸气膜与纯空气膜的冷却效率,得到水蒸气膜平均冷却效率高于空气膜,在x=3d处高出31.6%,在x=26d处高出19%。水蒸气膜与空气膜相比换热系数变化不大。
王利峰朱惠人郭文
关键词:气膜冷却水蒸气数值仿真
带60°肋和出流孔的矩形通道端壁换热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根据相似理论放大的模型,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量技术研究带有60°肋和单排溢流孔的内流通道的换热特性,分析主流雷诺数和出流比对壁面对流换热的影响规律.矩形内流通道进口雷诺数变化范围是20000~80000,通道出流比变化范围是0~0.6.实验结果表明:出流作用使出流孔附近区域的换热得到了强化;主流雷诺数一定时,随出流比的提高,壁面平均换热系数和增强系数都先略微增大后逐渐减小;出流比一定时,随雷诺数的增加,端壁平均换热系数基本呈线性增加,而换热增强系数则减小.
张宗卫朱惠人杜小琴郭涛
关键词:热色液晶出流孔换热系数内流通道
凹槽孔槽深和动量比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瞬态液晶全表面测量技术测量了凹槽孔的气膜冷却特性,研究了动量比和槽深对冷却效率的影响,并和圆柱形孔的测量结果实施了比较.结果表明:冷气在凹槽内横向传播,凹槽抑制了冷气射流分离,凹槽孔比圆柱形孔提供更多的二维气膜.槽深孔径比为0.75是最佳的.随着动量比的增加,冷却效率值逐渐趋于稳定,冷却效率仅有轻微增加.
王振伟朱惠人张宗卫孟庆昆
关键词:气膜冷却热色液晶
微小圆管内流动研究
2010年
通过实验对内径为1mm的微小圆管中RP-3航空煤油的流动压降和摩擦阻力系数(损失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层流区摩擦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微小圆管内的摩擦阻力系数比常规大圆管中摩擦阻力系数小;在内径为1mm的微小圆管中,流动从层流转变成紊流的临界雷诺数为949,远小于常规圆管中的临界雷诺数。管内流动压降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
李中洲朱惠人
关键词:FLOW流动压降内径航空煤油
短周期跨声速风洞叶栅换热实验验证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短周期风洞,在发动机典型雷诺数和马赫数状态下对MarkII叶型进行了表面换热测量;用基于一维半无限假设的脉冲响应法将测量的表面温度处理为热流密度,并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主流绝热壁温和表面换热系数。实验结果与国外文献使用稳态实验方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对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误差分析,并将二维瞬态热分析法与脉冲响应法进行了对比,表明在叶片前缘曲率较大处、尾缘壁厚较薄处和换热系数剧烈变化处,一维半无限大假设条件遭到破坏,脉冲响应法的计算结果存在偏差。
李红才朱惠人任战鹏许都纯
内冷通道带肋和出流孔壁面的换热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量技术对带有肋和单排出流孔的内流通道进行了换热实验研究.实验在主流雷诺数Re为20000~80000和出流比Br为0.30~0.60情况下,测量了通道内全表面换热系数分布,重点分析了主流雷诺数和出流比对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①出流孔附近区域的换热得到强化;肋前的换热系数大于肋后的换热系数;②出流比和雷诺数的改变对全表面的换热分布规律影响不大;③在本实验的参数范围下,出流比的增加对全表面的换热系数和换热增强程度基本没什么影响;雷诺数的增加使得全表面的换热系数增大,换热增强程度减弱.
苏福彬朱惠人郭涛许都纯
关键词:热色液晶出流孔内流通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