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军队“十一五”军事医学科研课题(06MB174)

作品数:7 被引量:74H指数:5
相关作者:谢培增周菲陈大军刘妲汪先兵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421医院广州军区联勤部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十一五”军事医学科研课题广州军区卫勤课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野战
  • 3篇野战医疗
  • 3篇野战医疗所
  • 3篇医疗所
  • 2篇院前急救
  • 2篇战争
  • 2篇突发事件
  • 2篇颅脑
  • 2篇军事
  • 2篇军事行动
  • 2篇急救
  • 2篇非战争军事行...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医疗救护
  • 1篇院内急救
  • 1篇院前
  • 1篇院前急救与护...
  • 1篇伤病员
  • 1篇手术

机构

  • 4篇解放军421...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联勤...
  • 1篇解放军第四二...

作者

  • 5篇谢培增
  • 3篇周菲
  • 2篇陈大军
  • 2篇刘剑
  • 2篇汪先兵
  • 2篇刘妲
  • 1篇罗晚媛
  • 1篇黄传平
  • 1篇余俐
  • 1篇徐如祥
  • 1篇李乙尼
  • 1篇叶汉琛
  • 1篇王焕春
  • 1篇李灵杰
  • 1篇白金喜
  • 1篇陈丽
  • 1篇刘成勇
  • 1篇周峰
  • 1篇朱晖
  • 1篇王启凤

传媒

  • 6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贯通性颅脑火器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贯通性颅脑火器伤动物模型。方法成年杂种犬40只,采用国产"54"式军用手枪,7.62mm手枪弹,枪口距犬额部10cm远处,冠状方向射击,制作颅脑贯通性火器伤模型。致伤后随机分为二组,即常温常湿组(对照组)气温(Ta)(22.0±0.5)℃,相对湿度(RH)50%和高温高湿组(Ta)(39.0±0.5)℃,RH(80%~85%),每组20只。Powlab/8sp生理记录仪动态监测体温、呼吸(R)、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监测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变化。结果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组伤情明显重于对照组,表现为生命体征紊乱,使呼吸明显加快,循环、体温调节功能衰竭;缩短了动物生存时间,增加动物的死亡率。结论该动物模型对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早期伤情变化特点是可行的、合理的,适应于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的早期病理生理研究,并为该类创伤的早期救治提供实验依据。
谢培增朱红胜徐如祥余俐周赤龙王松青刘健肖现杨小霞
关键词:高温高湿环境颅脑火器伤动物模型
医院野战医疗所开设码头救护所模拟展开研究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探讨野战医疗所开设码头救护所救护流程及职责,为提高海战救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海战伤的特点,每次100名官兵分别扮演不同的海战伤员。野战医疗所成员120人分成9组,包括指挥组、分类后送组、防疫洗消组、抗休克组、手术组、医疗2组、医疗保障组和后勤保障组。根据码头救护所的流程与各自的职责展开5次训练。分析海战时码头救护所救护特点和人员状况,将码头救护所的救治岗位进行合理分配,对各级救护人员工作流程及职责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5次模拟训练展开保障能力不同,第1~3次分别为不及格、及格和良好,第4、5次均为优秀,第5次与其他次比较为最好(P<0.01)。结论通过野战医疗所开设码头救护所救护流程及职责训练,可提高海上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救护水平;丰富了码头救护所救护理论。
谢培增周赤龙胡金明向尚富王松青沙述慧梁乐仇建国朱晖
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时医疗救护的展开实践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时医疗救护的展开效果,提高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方法野战医疗所的10、15、50和120人的编组构成与展开流程的实践回顾。结果本组2314例伤病员中,存活2213例(96%),死亡101例(4%);伤后1h以内死亡23例(23%),24h以内死亡59例(58%);死于创伤合并症者99例(98%),中暑死亡者2例(2%)。结论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在非战争行动时医疗救护的实践,提高了突发事件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救护水平,丰富了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的救护经验。
谢培增陈大军汪先兵刘剑林煜周菲刘妲邵建清朱红胜朱晖
关键词:突发事件医疗救护野战医疗所
野战医疗所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时手术器材的准备与供应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为提高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探讨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时手术器材的准备与供应的效果。方法野战医疗所的30、50和120人的编组构成与展开流程的实践回顾。结果本组手术846台次,满意712(84%)台次、基本满意134(16%)台次;手术器材供应质量优62%,良38%。结论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在非战争行动时手术器材的准备与供应的实践,提高了突发事件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手术器材的准备与供应能力,丰富了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的救护经验。
罗晚媛陈丽周菲谢培增
关键词:突发事件野战医疗所非战争军事行动手术器材
我国南海海上卫勤保障现状与对策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提升南战区海上卫勤保障能力,更好履行捍卫祖国主权的神圣使命。方法对我国南海卫勤保障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外军海上卫勤保障经验进行借鉴。结果提出了建立协调的卫勤保障体制;制订全面的卫勤保障计划;建设不同的卫勤保障队伍;实施全面的卫勤训练程序;制订完整的海上救治方法;掌握完美的海上救治技巧;提高抗颠簸的海上适应能力;更新可靠的海上救护装备"八项"对策。结论现代海上平、战时卫勤保障能力的提升,是南战区卫勤保障亟待研究的重要内容。
王焕春李灵杰谢培增陈大军刘成勇叶汉琛
关键词:卫勤保障
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的院前急救与护理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院前急救疗效,提高有效的救护水平。方法在2004-01/2008-12月期间,全组经院前抢救伤病员203批次,伤病员1837例。对有关伤病员进行分类,心、肺、脑复苏,急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和快速后送。结果本组伤病员1837例,存活1720例(94%),死亡117例(6%)。在死亡病人中,死于院前47例(40%);死于伤后24h以内73例(62%);死于创伤115例(98%),死于热射病2例(2%)。结论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的主要特点是因伤多、伤病员数量多、病情重和诊断难度大的特点。快速、高效的现场急救,全面、细致、早期、准确的院前救护处理,是提高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周菲李乙尼白建萍谢培增朱辉
关键词:大批伤病员院前急救护理
重型颅脑交通伤院前与院内联合急救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交通伤的临床特点,观察院前与院内联合急救重型颅脑交通伤的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医疗队实施院前与院内联合急救192批次,救护重型颅脑交通伤伤员672例,对伤员现场分类,心、肺、脑复苏,手术急救,后送途中有效处理,院内急救。手术与术后处理,观察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在672例伤员中,良好264例(39%),中残154例(23%),重残74例(11%),植物生存27例(4%),死亡153例(23%),其中死于伤后1h以内39例(25%),24 h以内101例(66%),24h以上52例(34%);死于院前51例(33%),急诊室10例(7%),住院后92例(60%)。结论颅脑交通伤的创伤因素多,具有创伤重,变化快,多伴复合伤、多发伤,预后差的特点。采用院前与院内联合急救措施可明显降低颅脑交通伤的死残率。
王启凤谢培增刘剑汪先兵黄传平曹建雄白金喜周峰刘妲饶江
关键词:重型颅脑伤院前急救院内急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