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823)

作品数:31 被引量:278H指数:11
相关作者:阮玉华秦光明刘石柱何益新陈康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昌市皮肤病性病防治站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9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9篇吸毒
  • 18篇吸毒人群
  • 18篇静脉吸毒
  • 16篇静脉吸毒人群
  • 8篇队列研究
  • 8篇艾滋病
  • 8篇病毒
  • 5篇前瞻性队列
  • 5篇前瞻性队列研...
  • 5篇注射器具
  • 5篇渐近
  • 5篇共用注射器
  • 5篇共用注射器具
  • 5篇艾滋病病毒
  • 5篇HIV
  • 4篇性行为
  • 4篇人口学
  • 4篇随访
  • 4篇年龄结构
  • 4篇渐近分析

机构

  • 2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8篇四川省疾病预...
  • 18篇西昌市皮肤病...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凉山彝族自治...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烟台师范学院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安工程科技...
  • 1篇凉山彝族自治...

作者

  • 21篇阮玉华
  • 18篇刘石柱
  • 18篇秦光明
  • 17篇何益新
  • 15篇陈康林
  • 14篇周枫
  • 6篇张莉
  • 5篇滕涛
  • 5篇刘刚
  • 5篇徐文雄
  • 4篇尹潞
  • 4篇郝沁宁
  • 3篇周义仓
  • 3篇胡新利
  • 3篇杨正宁
  • 2篇徐佳
  • 2篇张素霞
  • 2篇张仲华
  • 2篇王云霞
  • 2篇张亚峰

传媒

  • 6篇中国艾滋病性...
  • 3篇中国药物滥用...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纺织高校基础...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工程数学学报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应用科学学报
  • 1篇纯粹数学与应...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06
  • 6篇2005
  • 17篇2004
  • 7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吸毒人群按约定日期随访的影响因素队列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我国静脉吸毒人群前瞻性研究队列按约定日期随访的方法。方法  2 0 0 2 - 11在四川省凉山州社区中招募了HIV抗体阴性静脉吸毒人群前瞻性研究队列 333人 ,于第 12个月随访期间 ,分阶段抽取 133名随访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分析与研究对象按约定日期随访相关的社会人口学和队列保持方法等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 133名研究对象按约定日期随访率为 6 0 2 % (80 / 133) ,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的变量是住处距门诊点距离、种子通知、 6个月回访和愿意继续参加项目。结论 通过种子帮助外勤组联系参加者是吸毒人群研究队列重要的随访方法之一 。
张莉姜正清阮玉华杨正宁杨学贵姚惠鸣刘石柱尹潞周枫何益新秦光明邵一鸣
关键词:前瞻性队列研究HIV静脉吸毒人群随访
一类SEIS流行病传播数学模型的渐近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研究了具有Michaelis Menten接触率SEIS非线性流行病传播数学模型的渐近性态,得到了决定疾病绝灭和持续的阈值 基本再生数.利用Hurwitz判据、Lasalle不变集原理和Bendixon_Dulac判别法等,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以及无因病死亡情形极限方程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张仲华徐文雄
关键词:渐近分析全局渐近稳定性局部渐近稳定性判别法渐近性态不变集
一类非线性SEIRS流行病传播数学模型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研究一类具有饱和接触率且潜伏期、染病期均传染的非线性SEIRS流行病传播数学模型动力学性质。方法 利用Lasalle不变集原理和Routh Hurwitz判据探讨系统的渐近性态。结果 得到了疾病绝灭与持续的阈值———基本再生数,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揭示了潜伏期传染的影响。结论 潜伏期有传染的疾病,不但要注意控制染病期的病人,还要注意控制潜伏期的病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蔓延。
徐文雄张太雷
关键词:饱和接触率潜伏期数学模型阈值
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HIV/AIDS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在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中 ,利用传播动力学数学模型预测未来几年艾滋病病毒 (HIV) /艾滋病(AIDS)的流行趋势。方法 对当地静脉吸毒人群进行HIV感染横断面和前瞻性队列研究获得的有关数据 ,利用离散型HIV/AIDS传播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了静脉吸毒人群中的HIV/AIDS传播动力学模型 ,给出了有关参数的确定 ;通过数值模拟对未来几年HIV感染情况进行了预测。结论 由模型可以看出 :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 ,到 2 0 10年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中的累计HIV感染者 /AIDS患者人数约为 10 70 ,HIV感染率约为18% ;如果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使得HIV感染者的传染性降低 5 0 % ,则到 2 0 10年累计HIV感染者 /AIDS患者人数约为 6 30 ,HIV感染率约为 8%。因此 ,对吸毒人群施加必要的干预措施 ,就变成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韩丽涛阮玉华周义仓马知恩邵一鸣
关键词:静脉吸毒人群HIV/AIDSHIV感染者HIV感染率前瞻性队列研究艾滋病病毒
静脉吸毒人群HIV自愿咨询检测对其性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4
2004年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人群接受艾滋病病毒 (HIV)自愿咨询检测 (VCT)前后其高危性行为的变化情况。方法 以社区为基础招募HIV阴性的静脉吸毒人群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 ,比较HIVVCT前后 6个月研究对象的性行为变化情况 ,调查的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在近 6个月及近 1个月高危性行为情况。结果 HIV阴性的静脉吸毒者 2 4 7人 ,接受HIVVCT前后 6个月性行为特征变化为 :研究对象在近 1个月与主要或固定的性伙伴与其他性伙伴的非保护性性行为 ,分别从 78人 (31 6 % )下降到 39人 (15 8% ) ,从 5 4人 (2 1 9% )下降到 34人(13 8% ) ,其P值分别为 <0 0 0 0 1和 <0 0 0 4 8;在近 1个月与其他的性伙伴性交时从未使用、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 ,分别从 6 5 6 %下降到 4 6 9% ,从 11 5 %上升到 30 6 % ,其P值为 0 0 36 4。结论 HIVVCT可减少静脉吸毒人群的高危性行为。
阮玉华陈显煌滕涛陈康林秦光明刘刚李崇行张建华何益新刘石柱周枫邵一鸣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静脉吸毒人群自愿咨询检测性行为安全套
HIV传播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用数学模型来预测中国近几年艾滋病病毒感染 /艾滋病 (HIV/AIDS)的流行情况。方法 用离散型HIV传播动力学的基本模型和分阶段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 给出了基本模型和对HIV感染者进行分阶段的模型 ,确定了一些有关参数 ,并用Matlab软件对未来几年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人数进行了预测。结论 未来几年内中国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人数将会继续增加。从两种模型可以看出 :如果对AIDS不加有力的控制 ,到 2 0 10年中国的HIV感染者人数将达到 10 0 0万人左右 ,AIDS患者人数约达到 6 5万人左右。因此 ,预防和控制AIDS的发生及对其流行动态的研究已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
刘茂省阮玉华韩丽涛周义仓
关键词:HIV动力学模型艾滋病
以社区为基础的女性静脉吸毒人群吸毒行为及性行为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某地女性静脉吸毒人群的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方法 以社区为基础招募女性静脉吸毒人群 ,调查其人口学、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情况。结果 在静脉吸毒的 6 6名女性中 ,曾经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的 39人 ( 5 9 1% ) ,19人 ( 2 8 8% )首次静脉吸毒即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近 3个月使用别人用过的注射器具吸毒的 2 4人 ( 36 4 % ) ,近 3个月共用过非直接注射器具的 14人 ( 2 1 2 % )。近 6个月有商业性行为的 39人 ( 5 9 1% ) ,近 6个月有新性伙伴的 36人 ( 5 4 5 % ) ,近 6个月与非主要性伙伴的性交频率每周≥ 1次的 33人 ( 5 0 0 % )。近 1个月与主要和非主要性伙伴每次性交均使用安全套的分别为 9 7% ( 3/ 31)和2 8 6 % ( 10 / 35 )。
何益新阮玉华滕涛郝沁宁秦光明巫俊林朱国平陈康林刘石柱周枫邵一鸣
关键词:女性静脉吸毒吸毒行为性行为
年龄结构SIR流行病传播数学模型渐近分析被引量:32
2003年
研究一类具有年龄结构SIR流行病传播数学模型动力学性质,得到疾病绝灭和持续生存的阈值条件———基本再生数.当基本再生数小于或等于1时,仅存在无病平衡点,且在其小于1的情况下,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疾病将逐渐消除;当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存在不稳定的无病平衡点和惟一的局部渐近稳定的地方病平衡点,疾病将持续存在.本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小于H.R.Thieme等人所得到的基本再生数,表明预防接种、宣传教育等积极措施对疾病消除和控制的重要作用.
徐文雄张仲华
关键词:年龄结构数学模型基本再生数无病平衡点地方病平衡点
具有年龄结构的接种流行病模型正平衡解的全局稳定性被引量:5
2003年
研究一个具有年龄结构的接种SIS流行病模型正平衡解的稳定性,先利用等价积分方程给出了正平衡解存在的充分条件,再利用迭代方法及函数的单调性,得到了零平衡解与正平衡解全局稳定的充分条件.
朱礼营周义仓
关键词:流行病模型年龄结构接种稳定性
具有脉冲接种的传染病模型的渐近分析被引量:7
2003年
研究具有比例接种和脉冲接种的传染病模型的渐近性态,给出了对疾病传播有重要影响的再生数,得到了比例接种模型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及脉冲接种模型无病周期解的全局稳定性。比较了接种效果,并对一定的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
周玲丽胡新利孙传姣
关键词:脉冲接种传染病模型渐近性态疾病传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