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0HM048)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崔彦毕宏生滕达王兴荣李姣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葡萄膜
  • 9篇葡萄膜炎
  • 9篇膜炎
  • 7篇免疫
  • 5篇实验性自身免...
  • 5篇自身免疫性葡...
  • 5篇免疫性
  • 4篇实验性自身免...
  • 3篇自身免疫
  • 3篇细胞
  • 2篇视网膜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中西医结合治...
  • 2篇自身免疫性
  • 2篇网膜
  • 2篇西医
  • 2篇西医结合治疗
  • 2篇抗炎
  • 1篇动物

机构

  • 10篇山东中医药大...
  • 7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崔彦
  • 9篇毕宏生
  • 3篇李姣
  • 3篇滕达
  • 3篇王兴荣
  • 3篇李洋
  • 2篇刘正峰
  • 2篇高延娥
  • 2篇王影
  • 1篇田庆梅
  • 1篇宋继科
  • 1篇解孝锋
  • 1篇马文尊
  • 1篇潘雪梅
  • 1篇郭大东
  • 1篇唐凯
  • 1篇杜然然
  • 1篇解孝峰
  • 1篇王桂敏
  • 1篇刘婷婷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葡萄膜炎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多反复发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多,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目的观察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Lewis大鼠27只,皮下注射200斗l含100μg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多肽、100μl完全弗氏佐剂(CFA)、100μg结核菌素及100μlPBS的乳化液,在大鼠两足垫处、尾根部两侧及脊背正中均匀注射5个点建立EAU动物模型。将免疫后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免疫后第7天开始点眼,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用相应的药物点眼,每日3次,连续用药7d。从免疫后第1天开始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前节炎症反应并进行炎症评分;免疫后第14天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动物并获取眼球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大鼠前房、虹膜和睫状体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脾脏、淋巴结分离的T细胞悬液中CD4^+和CD8^+细胞百分比、CD4^+/CD8^+值以及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免疫后第9天开始出现眼部炎症表现,第11天炎症反应达高峰期,而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眼部炎症反应的发生较模型对照组晚,炎症反应轻,病程短。免疫后13d,3个组大鼠眼部炎症评分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2,P=0.00)。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的炎症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10.11,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模型对照组大鼠前房、虹膜及睫状体组织中可见炎性细�
田庆梅毕宏生崔彦解孝锋宋继科郭大东赵圣亚杜然然
关键词:抗炎剂TH1细胞TH17细胞
稳定性自然杀伤性T细胞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证实,自然杀伤性T(NKT)细胞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参与免疫应答过程,但NKT细胞在调控系统调节致病性辅助T(Th)细胞方面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h17细胞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有关,与以往的研究认为Th1、Th2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主要作用的结果有所不同,Th17亚群的作用可能比Th1更为重要。无论体外研究还是体内研究,稳定性NKT(iNKT)细胞都能抑制CD4’T细胞向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分化,但抑制Th1细胞、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就NKT细胞的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中NKT细胞对Th1细胞、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赵圣亚综述毕宏生审校
关键词:免疫自然杀伤性T细胞葡萄膜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辅助性T淋巴细胞
葡萄膜炎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组复杂的、严重损害视力的疾病,通常由一些感染因素诱发,并且与视网膜蛋白的免疫应答相关。葡萄膜炎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目前已知T细胞亚型包括Th1、Th2、Th17和最近被定义的Th9。早期的研究指出能够产生IFN-γ的Th1亚群引起葡萄膜炎的病理改变,而产生IL-4的Th2亚群起调节作用。新近研究的重点转向Th17和Th9亚群。不同的Th细胞亚群都会产生特征性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具有致病作用,也可能具有保护作用,这取决于细胞因子产生的时间、位置及产生量的多少。本文对Th1、Th2、Th17和Th9的细胞因子在葡萄膜炎中的不同作用进行综述。
滕达毕宏生崔彦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血管炎1例被引量:2
2012年
患者孙某,男,21岁,因"左眼视力下降5个月,加重2个月"于2011年9月4日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出现左眼视力下降,曾到外院就诊,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先后予3次眼底激光治疗。2个月前视力下降加重,为求治疗来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4,矫正1.0(-0.5 DS/-0.5 DC×8°),眼压:20 mmHg(1 mmHg=0.
高延娥崔彦毕宏生马文尊潘雪梅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视网膜血管炎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炎性因子表达的动态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背景C57BL/6(B6)小鼠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常用的小鼠种系,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辅助性T(Th)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相关,但各种Th细胞在EAU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并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RBP)诱导不同天数后EAU小鼠脾脏和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各种炎性因子在EAU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IRBP及完全弗氏佐剂(CFA)的乳化液在小鼠的尾根部及躯干部均匀注射5个点以免疫B6小鼠44只,免疫后每周3次用间接检眼镜观察小鼠的EAU发病情况,并参照Thurau的评分标准进行炎症评分。于注射后第30天摘取20只模型小鼠眼球,于瞳孔视神经平面制备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第2、5、10、15、20、25、30天取模型小鼠脾脏,提取RNA,逆转录扩增并行凝胶电泳,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叮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等因子的mRNA含量,同时收集相同时间点小鼠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因子的质量浓度。结果IRBP及CFA乳化液免疫B6小鼠后第12天可见轻度葡萄膜炎症,炎症评分为0.5分,炎症反应在免疫后第13~15天最重,评分为1.0分,至第30天炎症明显减轻,评分为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注射后第30天模型鼠眼部反应与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吻合,病理评分为0.5。模型鼠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注射后第5天,小鼠血清中IL-17的质量浓度达到峰值,为(51.85±2.42)ng/L,随着时间的延长开始降低。到第15天时降到最低,为(4.01±0.06)ng/L,但在第25天时再次升高至(25.00±0.94)ng/L,之后逐渐下降,第30天时,血清中IL-17的质量浓度为(6.01±0.21)ng/L,与免疫前的(0.98±0.05)ng�
王影李洋毕宏生滕达李姣崔彦
关键词:葡萄膜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免疫辅助T细胞炎性因子C57BL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动物模型被引量:2
2011年
葡萄膜炎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为了对葡萄膜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研究者建立、改进了多种葡萄膜炎的动物模型,但由于葡萄膜炎是一组动态的疾病,所以目前尚无一种动物模型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人类葡萄膜炎的临床或免疫学特征。本文就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模型动物、诱导方式以及动物模型进行综述。
李洋崔彦毕宏生
关键词:葡萄膜炎动物模型自身免疫疾病
葡萄膜炎患者黄斑区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2013年
目的观察葡萄膜炎患者黄斑区病变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临床明确诊断的葡萄膜炎患者51例7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6.75±13.22)岁;病程1~24个月。前葡萄膜炎16例21只眼;小柳一原田综合症12例23只眼;Behqet病6例10只眼;交感性眼炎5例5只眼;其他后葡萄膜炎12例19只眼。患眼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及频域OCT检查,典型图像存盘分析。根据检查结果将黄斑区病变分为黄斑水肿、黄斑前膜形成、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黄斑区萎缩、黄斑板层裂孔、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结果78只眼中,黄斑区水肿48只眼,占患眼的61.5%。其中,黄斑囊样水肿33只眼;黄斑弥漫性水肿15只眼。黄斑前膜22只眼,占患眼的28.2%。脉络膜新生血管4只眼,占患眼的5.1%。黄斑裂孔4只眼,占患眼的5.1%。黄斑萎缩10只眼,占患眼的12.8%。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22只眼,占患眼的28.2%。结论葡萄膜炎患者黄斑区OCT表现具有多种形态特征。
王桂敏崔彦王兴荣李洋刘婷婷王影毕宏生
关键词:葡萄膜炎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诊断显像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的发病特点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 Lewis大鼠是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的常用种系,对其发病特点,尤其是EAU大鼠眼部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 观察EAU大鼠的发病体征及其眼部超微结构的改变. 方法 选取SPF级6~8周龄雌性Lewis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12只.模型组大鼠后肢足底、两侧腹壁和躯干上皮下各注射含有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和结核菌素(TB)的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液,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注射后观察两组大鼠饮食、体温和活动情况,每天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部炎症表现,于免疫后12d获取大鼠眼组织标本,对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免疫后采食量为(190.00± 18.03)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5.33±28.0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5,P=0.012);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饮水量分别为(241.67±18.56)ml和(289.67±18.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1,P=0.033);模型组大鼠体温升高,精神倦怠.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免疫后6d出现虹膜充血、前房积脓和瞳孔膜闭,免疫后12d眼部炎症最严重,炎症评分为(3.83±0.41)分,而对照组大鼠眼前节未见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模型组大鼠前房、虹膜、睫状体组织和玻璃体腔内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虹膜肌纤维粗细不均,睫状体上皮表面粗糙及RPE细胞绒毛疏松.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虹膜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睫状体上皮细胞膜褶皱蓬松及排列紊乱,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有髓样小体,RPE细胞中有线粒体空泡出现,而对照组大鼠虹膜、睫状体及
刘正峰崔彦李姣滕达唐凯毕宏生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炎症超微结构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视网膜脉络膜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视网膜和脉络膜疾病,尤其是防治黄斑囊样水肿和葡萄膜炎,以及潜在的对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治疗上。近年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一些新型NSAID局部制剂如奈帕芬胺和溴芬酸钠滴眼液,奈帕芬胺的结构减少了它对角膜表面毒性的风险,增强了对靶组织的穿透性;溴芬酸钠起效快、可快速穿透和散布到角膜、虹膜、睫状体、视网膜和脉络膜,作用持续达24小时之久。本文还综述了NSAID的作用机制,对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防治现状,在葡萄膜炎中的应用,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潜力和局部应用NSAID的副作用等。(国际眼科纵览,2012,36:51—56)
李姣崔彦王兴荣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黄斑囊样水肿葡萄膜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葡萄膜炎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葡萄膜炎的疗效。方法:将临床收集的慢性前葡萄膜炎病人(46例52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27只眼)和对照组(22例25只眼)。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予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对照组予单纯西药。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葡萄膜炎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葡萄膜炎疗效确切。
高延娥崔彦毕宏生解孝峰王兴荣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