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zd026)

作品数:10 被引量:338H指数:6
相关作者:江飞涛李平史青郭朝先傅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产业政策
  • 2篇新兴产业
  • 2篇竞争力
  • 2篇就业
  • 2篇国际竞争力
  • 2篇干预市场
  • 2篇产业转型
  • 1篇电子信息
  • 1篇电子信息产业
  • 1篇多维度
  • 1篇信息产业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条件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有色
  • 1篇有色金属
  • 1篇有色金属工业
  • 1篇有所不为
  • 1篇占有率
  • 1篇战略性

机构

  • 11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作者

  • 6篇江飞涛
  • 4篇李平
  • 2篇李晓萍
  • 2篇郭朝先
  • 2篇史青
  • 1篇耿强
  • 1篇刘芳
  • 1篇王宏伟
  • 1篇宗庆庆
  • 1篇王燕梅
  • 1篇傅坦
  • 1篇简泽
  • 1篇周丹

传媒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中国市场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财贸经济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团结
  • 1篇工程研究(跨...
  • 1篇产业组织评论

年份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情况,对六种常用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锡、镍)进行了国际比较,基本结论是:我国是有色金属工业大国,但还不是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现阶段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总体偏弱,一些传统优势品种如铅、锌、锡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则出现明显弱化趋势。本文最后对影响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变动的因素如工业化阶段、资源禀赋、政府政策进行了具体分析。
郭朝先
关键词: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
中速增长时期的产业政策转型——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后,如何切实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就显得更为紧迫。本文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例,在分析政策效果的基础上对既有产业政策进行了反思。认为对于这种重点突破式的产业扶持政策,政策手段进一步扩展的空间已经不大,而再加大政策力度,其效果又会受到企业行为方式的制约。因此,需要逐步弱化重点扶持型的产业政策,将政策重心转向影响企业行为方式的外部制度环境的建设。
王燕梅周丹
关键词:产业政策企业行为方式装备制造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4年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政府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提出的战略性抉择.也是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政府行为的越位和缺位正是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准确把握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和行为边界.进而对当前政策及政策思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江飞涛
关键词:新兴产业中央政府有所不为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政府行为
企业出口对劳动力就业风险影响的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贸易不仅通过影响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和就业水平,还能通过影响较为隐蔽的就业风险等问题来对劳动力市场形成冲击。本文利用中国2000—2007年持续存活的工业企业,测算出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工资,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出口贸易对劳动力自身需求弹性、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交叉需求弹性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整体而言,出口强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两类弹性,即不管从劳动力整体还是从其内部更细分的角度来看,出口都增大了就业风险。对于高科技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而言,出口降低了其交叉需求弹性,稳定了劳动力内部不同类型工人的就业,而且出口对从事较高技术行业的劳动力内部的稳定作用大于从事较低技术行业的劳动力。因此,出口即使不影响工资和就业规模,也可以通过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以不易察觉的方式冲击劳动力市场。
史青李平宗庆庆
关键词:就业风险
弥补“市场失灵”还是阻碍市场机制: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探讨与反思被引量:1
2011年
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历经过去30年来的持续演变,其效果引起广泛的质疑。本文基于对产业政策观点及其理论依据的重新解读,结合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发展和演变的实际,以及产业政策特征与效果的总结与梳理,对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思考框架进行尝试性的构建。以市场过程理论为切入点,反思“直接干预市场、以政策部门选择代替市场机制、限制竞争”的管制性特征,是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根本缺陷。汽车产业政策的思维应转为推进市场体制改革和完善市场机制,维护市场机制和促进市场竞争,以确保整个竞争性市场过程不受到政府干预的扭曲,确保市场过程在开放的环境中透明且良序运行。
李晓萍江飞涛
关键词:干预市场产业政策
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转型与创新被引量:7
2013年
信息化的深化发展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催化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当前,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两化融合"水平亟待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且处于价值链低端,信息化深化发展面临诸多体制障碍,不利于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和创新。政府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积极应对: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支持传统产业利用信息技术转型升级,借助信息化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李平江飞涛王宏伟
关键词:信息化产业转型新兴产业
干预市场抑或增进与扩展市场——产业政策研究述评及理论重构的初步尝试
21世纪以来,中国产业政策进一步强化了行政性干预措施的运用,体现出强烈的直接干预市场特征。然而,大量研究文献表明,以直接干预市场为特征的选择性产业政策,无论其理论依据还是实施效果都受到广泛的质疑。本文在重新认识市场机制与...
李晓萍江飞涛
关键词:干预市场产业政策
文献传递
政策性补贴、产能过剩与中国的经济波动——引入产能利用率RBC模型的实证检验被引量:235
2011年
地方政府的政策性补贴,扭曲了要素市场价格,压低投资成本,形成产能过剩,并成为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刻画这一现象,本文将产能利用率作为厂商最优选择的内生变量加入实际商业周期(RBC)模型,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下讨论外生的随机冲击、政策性补贴冲击对经济主要变量的影响。对引入产能利用率的RBC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其可以较好解释中国经济的现实波动;利用这一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发现,政策性补贴加大会更快形成产能过剩,从而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方差分解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政策性补贴的变化和外生的随机冲击对产能过剩和宏观波动影响不相上下,都构成产能利用率和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其中在投资增量的波动中,政策性补贴的影响更是成为最主要因素。缓解中国经济波动中产能过剩顽疾的根本途径,还是应该着力改善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减少其进行政策性补贴的冲动,理顺要素市场价格。
耿强江飞涛傅坦
关键词:政策性补贴产能过剩中国经济波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多维度比较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对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化进行了多维度比较分析。基本情况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现在比美、日、德三国之和还要高;中国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不断增强,全面超越了美国、日本和德国;中国贸易竞争力已超越美国和德国,但仍落后于日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价格和质量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的中低端环节。中国已经是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但要完成从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尚需时日、任重而道远。
刘芳郭朝先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进入退出、竞争与中国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开放竞争作为一个效率增进过程被引量:59
2012年
本文基于大规模的微观数据集,考察经济转轨与市场开放过程中大规模的进入退出、市场竞争与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市场开放激发了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大规模的进入退出和动态竞争过程;通过竞争的激励效应,进入退出促进了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通过跨企业的资源再配置效应,进入退出促进了总量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本文的结果亦表明,在政府干预较多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在位企业之间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仍然较低。继续推进开放竞争对于工业部门生产率的进一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李平简泽江飞涛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