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3)

作品数:248 被引量:2,177H指数:28
相关作者:廖庆喜鲁剑巍任涛李小坤丛日环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1篇农业科学
  • 16篇经济管理
  • 6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1篇油菜
  • 42篇甘蓝型
  • 41篇甘蓝
  • 36篇甘蓝型油菜
  • 28篇直播
  • 27篇性状
  • 23篇栽培
  • 20篇冬油菜
  • 14篇氮肥
  • 13篇养分
  • 13篇移栽
  • 12篇油菜产量
  • 12篇施肥
  • 12篇农艺
  • 12篇农艺性
  • 12篇农艺性状
  • 12篇高产
  • 11篇氮素
  • 11篇油菜品种
  • 11篇胁迫

机构

  • 108篇华中农业大学
  • 17篇江西省农业科...
  • 17篇陕西省杂交油...
  • 1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篇江苏省农业科...
  • 12篇学研究院
  • 1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1篇青海大学
  • 9篇江苏里下河地...
  • 7篇重庆三峡农业...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全国农业技术...
  • 4篇安徽省农业科...
  • 4篇石河子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4篇常德市农林科...
  • 3篇青海省农林科...
  • 3篇新疆农业科学...
  • 3篇浙江省农业科...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42篇廖庆喜
  • 36篇鲁剑巍
  • 31篇任涛
  • 28篇李小坤
  • 26篇丛日环
  • 22篇廖宜涛
  • 17篇田建华
  • 16篇邹小云
  • 16篇李殿荣
  • 16篇宋来强
  • 15篇张耀文
  • 14篇赵小光
  • 13篇李书宇
  • 13篇陈伦林
  • 12篇邹晓芬
  • 11篇李海同
  • 10篇熊洁
  • 10篇王学芳
  • 10篇冯中朝
  • 9篇张洁夫

传媒

  • 26篇中国油料作物...
  • 19篇农业机械学报
  • 14篇江苏农业科学
  • 13篇湖北农业科学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1篇植物营养与肥...
  • 8篇华中农业大学...
  • 8篇江西农业学报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7篇西北农业学报
  • 6篇江苏农业学报
  • 6篇贵州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土壤与肥...
  • 5篇南方农业
  • 4篇华北农学报
  • 4篇土壤学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青海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作物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4篇2020
  • 9篇2019
  • 11篇2018
  • 35篇2017
  • 42篇2016
  • 42篇2015
  • 41篇2014
  • 33篇2013
  • 20篇2012
  • 5篇2011
2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氮水平下冬油菜光合氮利用效率与光合器官氮分配的关系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氮是限制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子,除含量之外,氮在光合器官各组分间的分配可能也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叶片尺度探究冬油菜苗期氮素在光合器官中的分配,分析不同氮水平下光合氮素利用特征及其与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关系,以揭示氮素营养影响光合氮利用效率的机制。【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3个施氮水平(0、180、360 kg/hm2,分别以N0、N180、N360表示),在苗期测定最新完全展开的叶净光合速率(Pn)、氮含量、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以及最大羧化速率(Vc 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等相关生理、光合参数,并计算叶片氮素在光合器官(羧化系统、生物力能学组分和捕光系统)的分配比例。【结果】施氮明显改善冬油菜苗期的生长,显著增加了叶片数、叶面积和叶片干重,但单位叶面积干重低于不施氮处理。与N0相比,N180和N360处理的冬油菜最新完全展开叶的氮含量和Pn显著升高,其中叶片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55.0%、157.3%,Pn则增加57.6%、56.1%,N180与N36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PNUE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与N0相比,N180和N360处理分别下降了35.6%和39.6%。施氮提高了冬油菜苗期叶片的光合能力,N180和N360处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羧化效率(CE)、最大羧化速率(Vc max)及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显著高于N0处理。氮肥用量同样影响氮素在光合器官中的分配,与N0相比,N180和N360处理的氮素在叶片光合器官投入的比例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29.3%、34.5%;其分配比例在羧化系统(PC)、生物力能学组分(PB)及捕光系统(PL)分别降低了24.1%、23.3%、34.6%和31.0%、26.7%、38.5%。相关分析表明,叶片中羧化和生物力能学组分及光合组分氮的分配比例与PNUE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非光合组分氮分配比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随施氮量的升高,油菜苗期光合氮利用效率呈下�
刘涛鲁剑巍任涛李小坤丛日环
关键词:冬油菜光合器官氮分配
油菜稀植栽培的产量形成及投入/产出效益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为探究山区油菜稀植栽培的推广价值,在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设计实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2和阳光2009为材料,比较了油菜稀植移栽(D1,1. 2万株/hm^2)和常规移栽(D2,12万株/hm^2)、密植直播(D2,37. 5万株/hm^2)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D1处理显著提高有效分枝数的数量,提高了株高,增加了茎粗,这些因素构成了产量提高的生物学基础。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角果数差异最为显著,D1单株角果数在3 000个以上,而D2为250~285个,D3为130~150个,同时,D1产量分别比D2、D3提高31. 27%、26. 63%,平均产量在3 000 kg/hm^2以上。试验结果还表明,D1所需人工投入较少,分别比D2、D3降低39. 5工/hm^2、42. 5工/hm^2,从而使经济效益分别增加7 543. 55元/hm^2、5 535. 73元/hm^2,可显著提高投入产出比。因此,在湖北省的山区条件下,稀植移栽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赵运成杨雪李必钦陈畅李俊马霓张春雷
关键词:油菜稀植
烯效唑对油菜植株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降低株高、提高抗倒性有利于油菜机械化收获操作,植物化控是降低植株株高、防止倒伏发生的有效措施。通过油菜抽薹后不同时期喷施烯效唑发现,在薹高10~20 cm时用50 mg/L烯效唑600 L/hm2均匀喷雾,不仅可有效降低植株高度,提高机械化作业的适用性,同时还可明显提高产量。
朱志武刘雪基陈震李爱民张建华
关键词:油菜烯效唑性状
里下河地区“宁杂1818”一穴双株栽培技术规程
2016年
油菜一穴双株移栽是一项轻简、高产、高效栽培方式,研制"宁杂1818"一穴双株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对指导"宁杂1818"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通过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采用田间定点观察与室内测定等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宁杂1818"一穴双株栽培条件下每667m2产量达300kg的生育指标,并制定了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李锦霞李爱民张洁夫李祥陈书健
关键词:移栽生育指标技术规程
甘蓝型油菜两类同核异质杂交种遗传效应的比较分析
2015年
探究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型雄性不育(CIMS)和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种间遗传效应的差异,为利用CIMS和CMS途径进行油菜超高产育种提供依据。以3个甘蓝型油菜CMS和同核CIMS与4个恢复系按照ACII不完全双列杂交(3×4)配制2套同核异质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将29个性状指标划分为农艺、产量、品质3类性状,利用QGA Station Microsoft分析软件中的加-显性(AD)模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同核CIMS杂种比较,CMS杂种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加性方差分别高21.85%,72.11%,13.48%,显性方差分别高3.58%,94.44%,56.90%,加性方差比率分别高39.29%,8.94%,-7.05%;显性方差比率分别高15.83%,4.30%,89.97%。CIMS杂种与同核CMS杂种间在F1的差异大小为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在F2为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在F1、F2,与同核CIMS杂种比较,CMS杂种的群体平均优势农艺性状分别低31.61%,32.74%,产量性状高72.82%,76.95%,品质性状指标则低58.81%,22.63%;在F1、F2,CMS杂种的群体超亲优势为农艺性状分别低75.35%,76.33%,产量性状低47.53%,32.90%,品质性状高14.09%,20.53%。CMS杂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则分别比CIMS杂种高47.77%,54.31%。CMS不育细胞质对油菜杂种的性状产生了影响,且不同性状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即CMS杂种的性状受亲本基因型的控制程度高于CIMS杂种;对CMS杂种的亲本应在早期世代加强选择,主要利用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加性效应)进行选择,而CIMS杂种的亲本则应在高世代加强选择;亲本的性状和亲本的特殊配合力(显性效应)对2类杂交种的表现都有较大影响,因而亲本的选配对杂种的表现有很大的决定性。
张耀文赵小光田建华王学芳李少钦李殿荣李永红董育红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油菜浙油50在富阳市的试种表现被引量:3
2012年
浙油50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育成的油菜品种。品质优,芥酸含量0.05%,硫甙含量26.0μmol.g-1,优于国家"双低"油菜标准。含油量达50.79%,熟期适中,株型较紧凑,茎杆粗壮、抗倒性好,丰产性好。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油2009001)。2011年在富阳市洞桥宜桥畈、高桥观前畈两地示范14.5 hm2,平均产量为2.634 t.hm-2,比全市平均产量增产13.4%,其中攻关田6块,面积0.5 hm2,平均产量为3.780 t.hm-2。总结在富阳市试种的栽培要点。
唐双喜吴梅娟杨叶松应婉琴
关键词:油菜
缺钾对油菜主序产量性状的影响及施钾效果被引量:10
2014年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施钾(+K)与不施钾(–K)处理,研究缺钾土壤上施钾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主序不同部位产量性状对施钾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缺钾土壤上施用钾肥油菜产量显著提高,增产量为1 321 kg/hm2,增产率达111%,同时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50.1%和9.2%。施钾显著提高单株主序籽粒重、单株主序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增幅分别为33.6%、21.6%和10.3%。施钾对主序不同部位籽粒重、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的提高程度不同,其中对主序上部的影响显著大于主序中下部;与不施钾相比,施钾主序上部籽粒重、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分别提高69.6%、41.7%和20.1%,该序段相应的钾积累量提高124.4%。综合结果表明,钾肥施用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主要途径是增加了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从油菜果序产量性状看,钾素对果序上部的影响显著大于果序中下部。
刘秀秀鲁剑巍王寅张洋洋汪洋任涛李小坤丛日环
关键词:油菜产量性状
不同天气下甘蓝型油菜光合日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研究了不同天气下甘蓝型油菜秦优33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等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晴天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都表现为双峰曲线,并出现"光午休"现象,而阴天则都表现为单峰曲线,晴天和阴天的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均呈先降低后升高;晴天和阴天的净光合速率都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晴天出现"光午休"主要是气孔因素引起的,而在阴天由于光强和温度较低不会发生"光午休"。
赵小光张耀文田建华陈文杰王竹云李殿荣
关键词:光合日变化甘蓝型油菜
中国不同区域油菜氮磷钾肥增产效果被引量:48
2013年
【目的】研究中国油菜氮、磷、钾肥增产效果,明确不同区域油菜施肥效果概况和区域特点,为区域推荐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总结2005—2010年中国2 106个油菜田间试验数据,通过计算获得最高产量时氮、磷、钾肥的增产量、增产率和农学利用率,分析各油菜区域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结果】中国油菜施用氮肥增产量和增产率均值分别为1 044 kg.hm-2和87.4%,主要分布在500—1 500 kg.hm-2和5%—100%范围内,99%的试验有增产效果;磷肥增产量和增产率均值分别为634 kg.hm-2和39.9%,主要分布在200—1 000 kg.hm-2和5%—40%范围内,94%的试验有增产效果;钾肥增产量和增产率均值分别为420 kg.hm-2和22.9%,主要分布在100—600 kg.hm-2和10%—40%范围内,88%的试验有增产效果。每千克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平均增收油菜籽6.2、7.8和5.4 kg。长江下游冬油菜区氮、磷肥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均值分别为128.8%和51.3%,长江中游冬油菜区钾肥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均值为24.6%,春油菜区氮磷钾肥施用增产效果较低,增产率均值分别为42.6%、31.6%和21.3%。【结论】中国油菜施用化肥增产效果显著,具体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素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养分因素。春油菜区氮磷钾肥增产效果较差,长江下游冬油菜区氮、磷肥增产效果最好,长江中游冬油菜区钾肥增产效果最好。部分试验施用肥料不增产或肥料用量不合理,需要进一步改进施肥量,实现油菜施肥高产高效。
李慧马常宝鲁剑巍李小坤任涛丛日环
关键词:油菜氮肥磷肥钾肥增产效果
不同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被引量:3
2015年
在张掖市开展双低油菜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有效降水较往年偏多,所有参试材料产量表现较好,通过田间观察,B1(15R×5A)其小区折合产量最高,同时在收获时成熟度较对照青杂5号(青杂305)好,拟推荐该品种参加省级油菜区域试验。
徐娅梅李继强
关键词:油菜双低农艺性状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