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3127)

作品数:23 被引量:55H指数:4
相关作者:唐旭东唐玉凤张路刘锋杨秀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异常综合征
  • 15篇增生
  • 15篇增生异常综合...
  • 15篇综合征
  • 15篇骨髓
  • 15篇骨髓增生
  • 15篇骨髓增生异常
  • 15篇骨髓增生异常...
  • 10篇血液
  • 10篇血液学
  • 10篇美国血液学会...
  • 5篇再生障碍性贫...
  • 5篇障碍性贫血
  • 5篇贫血
  • 5篇细胞
  • 5篇基因
  • 3篇障碍性
  • 3篇铁过载
  • 3篇突变
  • 3篇重型

机构

  • 24篇中国中医科学...
  • 12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24篇唐旭东
  • 14篇唐玉凤
  • 12篇张路
  • 9篇刘锋
  • 7篇杨秀鹏
  • 3篇王德秀
  • 2篇麻柔
  • 2篇王洪志
  • 2篇刘驰
  • 2篇肖海燕
  • 2篇全日城
  • 2篇张姗姗
  • 2篇李柳
  • 2篇胡晓梅

传媒

  • 15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光明中医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应用与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是获得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如何选择适合移植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的:从HLA全相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非血缘脐血移植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3个方面进行综述,阐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2000至2018年期间收录在PubMed、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unrelated donor,haploidentical,unrelated cord blood,severe aplastic anemia”及“无关供者,单倍体相合,无血缘脐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果与结论: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线治疗方案,但鉴于HLA相合同胞供者不易寻找,HLA全相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重要的替代治疗手段,目前疗效已接近HLA全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但移植物抗宿主病、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仍高于HLA全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选择HLA全相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时仍然需要多因素综合考虑;②脐血造血干细胞来源丰富且配型成功率高,使得非血缘脐血移植的应用变得普遍,预冻存总有核细胞量>3.9×107/kg时非血缘脐血植入概率较高,但鉴于非血缘脐血植入延迟、免疫功能重建延迟等因素,临床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只有在其他移植方式不可行且第1个疗程免疫抑制治疗失败后才应考虑非血缘脐血移植;③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供者易获得且依从性好等优点,疗效接近全相合移植,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移植选择;巴利昔单抗和(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的使用有望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以拓展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范围。
丁宇斌唐玉凤唐旭东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无关供者单倍体相合
以补肾中药为主联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预测因素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以补肾中药为主联合强烈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的治疗预测因素。方法:选取1992年1月至2016年5月西苑医院血液科病房住院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型患者151例,以补肾中药治疗为主,联合强烈免疫抑制剂ALG/ATG,并后期辅以环孢霉素A、雄性激素和造血生长因子等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观察临床疗效、预计生存率等指标。所有可以评价的14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生存期自用药第1天开始计算,观察结束时间为2016年4月,观察1~276个月,中位观察时间54个月。结果:基本治愈30例(42.3%),缓解11例(15.5%),明显进步18例(25.4%),无效12例(16.9%),总有效率为83.1%。观察结束时整体生存率为83.6%。5年、10年的预计生存率分别为82.8%、80.3%。与疗效相关的15个因素,另外加上系数(常数),构成了预测疗效的4个方程,交叉验证试验显示该方程的疗效预测准确率为83.8%。结论:以补肾中药联合ATG/ALG为主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进一步提高有效率,疗效预测方程操作简单,在治疗早期可以进行疗效预测且疗效判别准确率高。
唐旭东刘锋李柳刘驰肖海燕张姗姗杨秀鹏王洪志郭晓青全日城胡晓梅麻柔
关键词:补肾中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血小板计数在以补肾中药为主联合ATG/ALG治疗重型再障的预测作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讨论血小板计数在以补肾中药为主联合强烈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的治疗重型再障的预测作用。方法治疗上以补肾中药为主,联合强烈免疫抑制剂—ALG/ATG,并后期辅以环孢霉素A、雄性激素和造血生长因子等治疗重型再障,观察血小板计数。结果 (1)在所有可以评价的全部140例重型再障患者中,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治疗结果显示:基本治愈的患者30例(42.3%),缓解的患者11例(15.5%),明显进步的患者18例(25.4%),无效的患者12例(16.9%),总有效率为83.1%。(2)以补肾中药联合ATG/ALG治疗前,血小板计数<10×109/L组疗效最好(P=0.024);治疗后2个月,男性患者的血小板计数20×109/L组的疗效最高(P=0.07),而女性患者群无此趋势(P=0.130);治疗后6个月,血小板计数20×109/L组疗效最高(P=0.008)。而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无此趋势(P=0.609,P=0.597)。(3)以补肾中药联合ATG/ALG治疗前,血小板计数<10×109/L组的1年、3年、5年和10年的累积生存率最高(P=0.030,P=0.049,P=0.049,P=0.047);治疗后1个月,血小板计数<10×109/L组的1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最高(P=0.041,P=0.044);治疗后2个月,血小板计数20×109/L组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最高(P=0.025,P=0.042,P=0.025);治疗后3个月,血小板计数<10×109/L组的3年的累积生存率最高(P=0.039);治疗后6个月,血小板计数10且<20×109/L组的1年累积生存率最低(P=0.035)。但是在血小板计数<10×109/L、10且<20×109/L组和20×109/L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预期总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277,P=0.107,P=0.025,P=0.979,P=0.054)。结论血小板计数在以补肾中药为主强烈免疫抑制剂—ATG/ALG治疗重型再障的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具有潜力的早期预测临床疗效、预估患者累积生存率的有效指标。
唐旭东刘锋李柳刘驰肖海燕张姗姗杨秀鹏王洪志郭晓青全日城胡晓梅麻柔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补肾中药血小板计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突变与预后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复杂的基因异常的积累,这些异常决定了疾病的表型、预后以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风险。不同表型的MDS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很大,总生存期在数月至数年不等。预后评分系统是重要的分层工具,目前的模型对于预测MDS患者预后非常有效,但这些模型的变量主要集中在骨髓和外周血分析,将基因突变添加到现有模型会提高整体预测能力。探寻将临床和基因组数据合并到一个复杂且高度精确模型中的最佳方法仍是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最终将建立一个全面的基因-临床模型,将基因组数据的使用转化为临床实践。文章结合第60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相关报道就MDS的基因突变与预后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丁宇斌唐玉凤唐旭东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突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时机选择: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被引量:2
2015年
介绍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时机选择的报道.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MDS是疾病治愈的有效途径,但病死率也很高.对于低危和中危-Ⅰ MDS患者,应尽量延后HSCT的应用时间.但是对中危-Ⅱ和高危MDS患者,在确诊后应尽快进行HSCT,其生存期明显优于延后HSCT的患者.HSCT前的预处理方案可以选择阿扎胞苷、白血病形式的诱导化疗或联合以上2种治疗.HSCT已被证实可以治愈重型AA,但新诊断的患者中HLA相合的同胞供者仅占1/4.总之,HLA匹配的相关和无关供者HSCT会成为大多数高危MDS和初发重型AA的治疗选择.
唐旭东张路刘锋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领域新进展:5-氮杂胞苷和地西他滨疗效及治疗方案评述
2014年
介绍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有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研究领域对5-氮杂胞苷和地西他滨的评价和展望.除了较年长的女性患者,自2004年5-氮杂胞苷问世以来,MDS患者的生存期未有明显延长.但是,临床和试验数据提示,随着5-氮杂胞苷和地西他滨应用的不断扩展,会对MDS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这些药物是相对于传统细胞毒性药物的成功范例,其为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方法.
唐旭东刘锋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潜质未定的克隆性造血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克隆性造血是一种常见的与衰老相关的生物学状态,潜质未定的克隆性造血(CHIP)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每年0.5%~1%。扩增压力增加导致内源性免疫紊乱,端粒缩短引起染色体不稳定,当正常造血不能维持,出现克隆性干细胞的扩增和新的突变、造血干细胞和衰老相关的改变,包括DNA损伤应答改变、转录程序改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等,这些都是导致克隆进展的潜在因素。CHIP是一种血管风险因素,该危险是由克隆单核-巨噬细胞与内皮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CHIP也是一种肿瘤进展危险因素,该危险由获得额外的突变引起。制定策略以减少CHIP相关性克隆负荷并抑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炎症通路,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丁宇斌唐玉凤唐旭东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55届美国血液学年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领域新进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预后模型的评述被引量:2
2014年
介绍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有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研究领域对预后模型的评价和展望.[PSS仍是目前最具有临床指导作用、应用也最为广泛的预后模型,但其缺失细胞遗传学和突变的相关变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作用的发挥.其他预后指标包括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体力状态、血清铁蛋白、BM纤维化、β2微球蛋白和流式细胞分析,但目前这些指标还不具备临床预后指导价值.
唐旭东刘锋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因和遗传学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以造血功能受损和骨髓形态学异常为特征的临床异质性疾病。基因组学研究表明,MDS通常是由一系列影响核心基因组的多步骤的体细胞遗传过程驱动的。通过定义,重现性的MDS驱动突变引发克隆优势。此外,暴露因素如经过细胞毒性化疗或有生殖系遗传倾向可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临床结果。文章结合第59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对有关MDS基因和遗传学特征进行介绍,以期提高MDS的诊断水平及对治疗相关性MDS发病机制和生殖系遗传倾向的认识。
唐旭东张路杨秀鹏唐玉凤王德秀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遗传学
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18年
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指国际预后积分系统修订版(IPSS.R)评分≤3.5分的MDS,支持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染色体5q缺失[del(5q)]MDS患者,如果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500U/L(最好〈200U/L),红系造血刺激剂(ESA)仍是最佳选择。对应用EPO无效或脱离输血后复发的患者,可以选择免疫抑制剂、转化生长因子抑制剂和来那度胺。del(5q)患者可以从来那度胺长期受益。血小板减少造成严重出血的情况较少,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类似物可以减少出血,提高血小板数,可用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05的患者。治疗失败或有进展为高危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风险者,可能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文章结合第59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介绍有关低危MDS的治疗策略。
唐旭东张路杨秀鹏唐玉凤王德秀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