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338)

作品数:10 被引量:148H指数:7
相关作者:郭胜利张彦军南雅芳刘庆芳周小刚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土壤
  • 6篇土壤呼吸
  • 5篇水分
  • 5篇土壤水
  • 5篇土壤水分
  • 4篇有机碳
  • 4篇土壤温度
  • 4篇土壤有机
  • 4篇温度
  • 4篇黄土高原
  • 3篇土壤有机碳
  • 3篇小流域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呼吸速率
  • 2篇退耕
  • 2篇年际
  • 2篇年际变化
  • 2篇黄土丘陵
  • 2篇沟壑
  • 1篇地形

机构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郭胜利
  • 7篇张彦军
  • 4篇刘庆芳
  • 4篇南雅芳
  • 3篇周小刚
  • 3篇李俊超
  • 3篇郭慧敏
  • 3篇张芳
  • 3篇邹俊亮
  • 3篇李泽
  • 3篇王蕊
  • 2篇姜继韶
  • 2篇李娜娜
  • 1篇车升国
  • 1篇党廷辉
  • 1篇李春越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田间条件下黑垆土基础呼吸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明确土壤基础呼吸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托其长期(始于1984年)的裸地处理,于2009—2011年,利用Li-8100系统(Li-COR,Lincoln,NE,USA)监测了土壤呼吸、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研究田间条件下土壤基础呼吸的年际和季节间变化及其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裸地土壤呼吸具有显著地季节和年际变异特性。2009年土壤呼吸速率波动于0.62—1.83μmol·m-2·s-1,平均为1.16μmol·m-2·s-1;2010年土壤呼吸的变化范围为0.30—1.46μmol·m-2·s-1,均值为0.92μmol·m-2·s-1;2011年则为0.06—1.68μmol·m-2·s-1和0.88μmol·m-2·s-1。2009到2011的3a期间裸地土壤呼吸的年累积量依次为282、234和230 g C/m2。裸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关系,而与土壤水分呈显著一元二次方程关系。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共同控制土壤呼吸的变化。试验期间,土壤呼吸累积量与试验期间降水总量相反,但与年均气温无关。在裸地处理上,因土壤呼吸年流失有机碳达到2.5Mg C/hm2。
张彦军郭胜利刘庆芳南雅芳郭慧敏李俊超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温度裸地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地表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被引量:33
2012年
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26年刺槐人工林(Robinia pseudoacacia)中,设置对照(CK)、去除凋落物(no litter,NL)和倍增凋落物(double litter,DL)3个处理,利用Li-8100系统测定各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添加或去除凋落物显著影响土壤呼吸(P=0.091-0.099),与对照(CK)的土壤呼吸速率(3.23μmol m-2s-1)相比,添加凋落物(DL)使土壤呼吸速率增加26%,去除凋落物(NL)使土壤呼吸速率减少22%。NL、CK和DL的累积土壤呼吸分别为631、787和973 g C m-2a-1。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R2=0.81-0.90,P<0.0001),但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不明显。NL、CK和DL的Q10依次为1.92、2.29和2.31。地表凋落物对土壤呼吸年平均贡献量为20%。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测定日地表凋落物贡献与土壤温度(r=0.54,P<0.05)或土壤水分关系显著(r=0.68,P<0.05)。刺槐人工林地表凋落物的输入量为213 g C m-2a-1,大于凋落物引起的呼吸量156 g C m-2a-1。在黄土区通过植被恢复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随着地表凋落物的积累,林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将逐步得到加强。
周小刚郭胜利车升国张芳邹俊亮张彦军南雅芳李泽蒲辉
关键词:刺槐人工林土壤呼吸凋落物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9
2011年
研究局域尺度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对准确估算大尺度土壤碳库储量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为对象,采集0-10、10-20、20-40、40-60、60-80、80-100cm土层中(898个土壤样品),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方法,分析了地形(峁顶、峁坡、沟底)、土地利用(农田、果园、川坝地、草地、灌木林、乔木林)等作用下,小流域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形因素不仅对表层(0-10cm)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差异影响显著,而且对深层(40-100cm)影响也显著,且空间格局图上40-100cm可以清晰地看地沟底与峁顶和峁坡显著差异。在0-10cm土层,峁顶以中值斑块(50%)和低值斑块(48%)为主;峁坡以中值斑块(62%)为主,其次是低值斑块(22%);沟底中值斑块占70%,其次为低值斑块(23%)。40-100cm均为低值斑块,沟底低值绿色斑块占34%,远高于峁坡(8%)和峁顶(13%)。土地利用对表层(0-40cm)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对40-100cm土层无影响。在0-10cm土层,乔木林、灌木林、草地上高值斑块分别占18%、47%、10%,川坝地、农田和果园没有高值斑块,中值斑块分别占80%、53%、85%、73%、39%、23%。10-40cm土层,乔木林、灌木林、草地、川坝地、农田和果园中值斑块分别占21%、46%、22%、19%、5%、4%。但在40-100cm土层,各土地利用下有机碳均处于低值斑块区。坡向上0-100cm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半阴坡(北部、东北、东部)最高,半阳坡(西部、西南、南部)含量较低。
孙文义郭胜利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层土地利用地形
苹果园土壤呼吸的变化及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了解果园土壤呼吸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深入理解退耕还果条件下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碳源汇功能.在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以盛产期果园(2000年建成)为对象,利用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COR,Lincoln,NE,USA)于2011、2012年监测了果树冠幅下距树干不同距离处土壤呼吸、土壤水分和温度变化,分析了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土壤呼吸速率随着距树干距离延长而降低.与2 m处相比,0.5 m处土壤累积呼吸量2011年提高20%,2012年提高31%;0.5 m和2 m处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2011年相应依次为1.79和1.56,2012年依次为1.79和1.38.②距树干2 m处温度和水分稍高于0.5 m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的指数关系,而与土壤水分的相关性不显著.温度变化可解释土壤呼吸的季节性变化,但并不能解释距离树干不同处的差异.③距离树干不同位置处的根系密度差异是影响果园土壤呼吸空间变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的重要生物因素;④冠幅下土壤呼吸的变异系数为23%~31%.估算果园土壤呼吸需考虑其距离树干的空间差异性.
王蕊郭胜利刘庆芳张彦军姜继韶郭慧敏李如剑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根系生物量
水分对苹果园土壤呼吸季节性与年际变化的影响
2019年
[目的]了解果园土壤呼吸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退耕还果条件下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碳源汇功能变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以盛产期果园为对象,利用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Li-COR,Lincoln,NE,USA)连续3 a原位监测了土壤呼吸、土壤水分和温度变化,分析了土壤呼吸的季节性和年际间的变化及其与水分、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异特征:最高值出现在雨季(7-9月),3 a分别为3.14,3.98,4.71μmol/(m^2·s),最低值出现在11月后,3 a依次为0.99,0.88,0.69μmol/(m^2·s);年际间累积呼吸量变异约21%。土壤呼吸与温度呈显著指数关系,而不同水分状况下土壤呼吸及温度敏感性(Q10)不同,当土壤水分含量<11.12%时,土壤呼吸为2.01μmol/(m^2·s),当土壤含水量变化于11.12%~23.63%之间时,土壤呼吸为2.24μmol/(m^2·s),当土壤含水量>23.63%时,土壤呼吸则为1.38μmol/(m^2·s);相应地不同水分条件下Q10值分别为1.57,1.63和1.38。[结论]土壤水分显著影响黄土区苹果园土壤呼吸和Q10,研究结果为黄土区果园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估算提供了依据。
高胜王蕊Salman Ali郭胜利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水分
退耕还果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坡地土壤和植被碳、氮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重要因素。试验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杜家坪坡地果园和邻近农田为对象,分析了坡地退耕还果20年后,地上植被生物量、地下根系生物量以及0—100 cm土层有机碳氮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坡地果园0—100 cm土层有机碳(SOC)储量为C 50.7 t/hm2低于农田(C 57.3 t/hm2),但0—20 cm土层,果园SOC储量为C 16.7 t/hm2高于农田(C 15.3 t/hm2),增幅为9.2%;而在20—100 cm土层,SOC含量基本呈现出农田>果园的趋势。果园土壤1 m剖面各层次全氮(TN)含量都低于农田,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农田退耕为果园20年后,坡地果园植株和根系碳储量(C 19.7 t/hm2)、氮储量(N 165.9kg/hm2)约为农田作物(C 3.4 t/hm2、N 96.8 kg/hm2)的5.8和1.7倍。果树主干、枝条和根部的新增生物量是导致果园生态系统碳、氮储量积累的主要因素。
李泽郭胜利张芳邹俊亮
关键词:果园土壤黄土高原沟壑区
黄土区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8
2013年
明确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对预测黄土区退耕还草条件下的土壤碳循环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于2010年7月~2011年12月,利用Li-8100系统(Li-COR,Lincoln,NE,USA)监测黄土高原沟壑区塬坡上相邻农田和草地的土壤呼吸速率,用以验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导致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发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导致了土壤呼吸速率的显著(P<0.05)变化,试验期间草地平均土壤呼吸速率[1.67μmol·(m2.s)-1]较相邻农田[1.35μmol·(m2.s)-1]提高24%(P<0.05),累积土壤呼吸草地(856 g·m-2)较农田(694 g·m-2)提高了23%(P<0.05).农田与草地的土壤温度差异显著,草地平均土壤温度(14.9℃)较农田(12.4℃)高2.5℃(P<0.05).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均呈显著的指数关系(P<0.000 1).但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呼吸对温度响应存在本质差异(α=0.05),农田土壤呼吸的Q10(2.30)高于草地(1.74).土壤温度能够很好地解释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之间土壤呼吸的差异.
周小刚张彦军南雅芳刘庆芳郭胜利
关键词:土壤呼吸速率草地土壤温度土壤水分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方式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及其空间变化被引量:9
2014年
比较退耕条件下流域间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变化,有助于理解黄土高原区域土壤有机碳源/汇效应的变化机理。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自北向南从砒沙岩区、风蚀水蚀交错区、水蚀区分别选取五分地沟、砖窑沟、燕沟三个典型治理小流域,研究了坡地退耕为林草地后SOCD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流域内,林草地SOCD显著大于坡耕地,表层0~10 cm高于亚表层10~20 cm,且差异显著(P〈0.05)。(2)流域间,同一土地利用方式SOCD因流域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北到南,坡耕地和林地SOCD基本呈增加的趋势,坡耕地表层SOCD分别是0.54、0.56 kg·m-2和0.61 kg·m-2,林地SOCD依次为0.64、0.90 kg·m-2和1.05 kg·m-2;而草地先略有下降后又呈增加的趋势,分别为0.71、0.67 kg·m-2和0.73 kg·m-2。(3)相对于坡耕地,流域间同一退耕方式SOCD的增幅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退耕还林方式下SOCD的增幅从北到南依次变大,由五分地沟流域表层的18.8%变化到燕沟流域的72.7%;退耕还草SOCD的增幅较小,从32.1%变化到20.1%。可见,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方式不仅影响流域内SOCD含量的变化,而且影响流域间SOCD增幅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南北流域的气候条件、生物因素(细根生物量)、土壤性质以及土壤侵蚀强度密切相关。
李俊超郭胜利党廷辉张彦军李娜娜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小流域退耕还林(草)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呼吸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4
2014年
明确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条件下引起土壤呼吸差异性的因素,对预测黄土区退耕还草条件下土壤碳循环变化有重要意义。基于建立于198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于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利用Li-8100系统(Li-COR,Lincoln,NE,USA)监测了退耕还草(苜蓿)处理和农田(冬小麦)土壤呼吸季节变化以及土壤表层(0~5 cm)温度和含水量,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温度、水分以及有机碳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退耕27 a来(自1984年麦地转化为苜蓿地),土壤呼吸速率苜蓿地(3.55μmol·m-2·s-1)达小麦地(1.36μmol·m-2·s-1)的2.61倍,累积呼吸量苜蓿地(981 g·m-2)达小麦(357 g·m-2)的2.75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苜蓿地较小麦地2011年提高24.5%,2012年提高2.4%。苜蓿地SOC含量(10.5 g·kg-1)较小麦地(6.5 g·kg-1)提高61.5%,微生物量碳(204 mg·kg-1)较小麦地(152 mg·kg-1)提高34%,0~5 cm土壤水分含量同期高于小麦地,但二者土壤温度差异不显著。土壤水分、SOC、微生物量碳等是造成二者呼吸差异的因素。
郭慧敏张彦军刘庆芳姜继韶李俊超王蕊李娜娜李如剑郭胜利李春越
关键词: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黄土高原
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积累及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地形和土地利用决定的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空间分布格局为研究水碳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但土壤水分的强变异性和SOC的相对稳定性对土壤水碳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挑战。研究基于陆地水量平衡角度,选择雨季后土壤水分恢复期在晋西黄土丘陵小流域尺度进行了重复采样,按照3种地貌类型(沟底、沟坡、峁坡)和3种土地利用方式(农地、林地、草地)共布置37个样点,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水分和SOC,探讨土壤水分与SOC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和SOC总体上沟底>沟坡>峁坡;同一地貌类型下,土壤水分农地>草地>林地,SOC农地<草地<林地。SOC与土壤水分呈现正相关关系,二者符合指数增长(y=y0+log a×ax,y为SOC,x为土壤水分)关系,因地貌部位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决定系数在7%~37%之间变化。这一结果为基于土壤水分变化预测SOC积累和分布提供了参考。
邹俊亮郭胜利李泽张芳张彦军周小刚南雅芳
关键词:土壤土壤有机碳小流域土壤水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