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22447)

作品数:20 被引量:281H指数:10
相关作者:顾学范叶军邱文娟韩连书张惠文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突变
  • 10篇基因
  • 8篇突变分析
  • 8篇基因突变
  • 6篇质谱
  • 6篇基因突变分析
  • 6篇氨酸
  • 6篇串联质谱
  • 5篇质谱法
  • 5篇串联质谱法
  • 4篇血症
  • 4篇酸血症
  • 3篇诊治
  • 3篇色谱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气相
  • 3篇气相色谱
  • 3篇相色谱
  • 3篇甲基丙二酸

机构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上海市儿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市妇女儿...

作者

  • 20篇顾学范
  • 17篇韩连书
  • 17篇邱文娟
  • 17篇叶军
  • 15篇张惠文
  • 13篇王瑜
  • 11篇高晓岚
  • 8篇张雅芬
  • 4篇杨楠
  • 3篇李筱燕
  • 3篇金晶
  • 3篇许浩
  • 2篇张新顺
  • 2篇李晓燕
  • 2篇王彤
  • 2篇王斐
  • 2篇季文君
  • 2篇王霞
  • 2篇杨艳玲
  • 2篇龚珠文

传媒

  • 7篇中华儿科杂志
  • 7篇中华医学遗传...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年份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原累积病Ⅲ型十例AGL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糖原累积病Ⅲ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 typem,GSDⅢ)患者糖原脱支酶AGL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生长落后、运动耐力下降的10例GSDⅢ患者的糖原脱支酶基因进行突变检测。检出突变的片段再经DNA双向测序证实。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荧光PCR结合基因扫描方法证实5个新突变。结果10例患者中共检出13种突变类型,包括4种剪切突变:IVS6+1G〉A、IVS6—1G〉A、IVS14+1G〉T、IVS26-2A〉C;5种无义突变:R469X、R864X、S929X、R977X、Y1428X;3种缺失突变:c.408—411delTTG、c.2717—2721delAGATC、c.2823delT;1种插入突变:C.4234insT。除IVS14+1G〉T、R864X和R977X,其余10种均未见报道过。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证实了3个新剪切突变,荧光PCR结合基因扫描方法证实2个缺失突变的缺失碱基数。2例患者仅检出1个致病突变,其余患者均明确有2个致病突变,突变检出率为90%。IVS14+1G〉T突变频率最高,占25%。结论10例GSDm型患者的糖原脱支酶基因突变呈高度异质性,发现13种突变,其中10种是新突变,IVS14+1G〉T是较常见的突变类型。
王霞邱文娟叶军韩连书张惠文蒋丽蓉张雅芬顾学范
关键词:突变
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MUT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检测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acidemia,MMA)患儿MUT基因突变类型及突变频率,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串联质谱检测血酰基肉碱、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甲基丙二酸以及维生素B12负荷试验等,诊断21例单纯MMA患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法对这些患儿进行MUT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结果在21例单纯MMA患儿中14例检测到17种MUT基因突变,其中8种为未报道突变。以c.323G〉A(R108H)、c.729_730insTT(D244LfsX39)与c.630_1631GG〉TA(G544X)较为常见,突变频率分别为14.3%、10.7%及14.3%,以错义突变多见(64.7%)。14例MUT突变患儿中10例为早发型,1例为迟发型,3例由新生儿出生筛查检出;11例为维生素B12无效型,3例为有效型。结论揭示了中国MMA患儿中MUT基因的部分突变谱,MUT基因突变患儿发病较早,多为维生素B12无效型。
王斐韩连书叶军邱文娟张雅芬高晓岚王瑜杨艳玲顾学范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突变
12例多种羧化酶缺乏症的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旨在从基因水平证实多种羧化酶缺乏症(multiplecarboxylasedeficiency,MCD)的诊断,探讨我国MCD患儿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12例MCD患儿接受基因诊断。采用PCR及直接测序法分别对4例生物素酶(biotinidase,BT)缺乏症和8例全羧化酶合成酶(holocarboxylasesynthetas,HLCS)缺乏症进行BT基因和HLCS基因突变分析,对基因新突变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患儿父母和50名正常对照者基因检测以证实。结果12例患儿基因突变检出率100%。4例BT缺乏症中发现BT基因突变6种:C.98104del7ins3,C.1369G〉A(V457M),C.1157G〉A(W386X),C.1284C〉A(Y428X),C.1384delA,c-493—1494insT,后4种为新突变。8例HLCS缺乏症中发现HLCS基因突变4种:c.126G〉T(E42D),c.1994G〉C(R665P),c.1088T〉A(V363D),c.1522C〉T(RS08W),后两种为热点突变[75%(12/16)],c.1994G〉C为新突变。结论本研究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12例MCD的诊断。共发现了6种BT基因突变,4种HLCS基因突变,其中5种为新突变;得出2种HLCS基因的热点突变。
王彤叶军韩连书邱文娟张惠文张雅芬高晓岚王瑜顾学范
关键词:串联质谱突变
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7例诊治与随访被引量:40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27万例新生儿和1.2万例临床遗传代谢病疑似患儿进行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检测,对游离肉碱降低的患儿进行肉碱转运蛋白基因突变检测确诊。对确诊患儿给予左旋肉碱治疗,100-300mg/(kg·d),分3次静滴或口服。随访时间3个月-3年。结果共确诊17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其中6例来自新生儿筛查,11例来自临床患儿。17例患儿均检测到基因突变。患儿血游离肉碱水平[(2.85±1.87)μmol/L]低于参考值(10μmol/L),伴不同种类的酰基肉碱水平下降。治疗随访14例,给予左旋肉碱治疗1-3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血游离肉碱升至正常,由(2.91±2.01)μmol/L升至(20.63±8.32)μmol/L,其他酰基肉碱也升至正常。结论采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血游离肉碱、酰基肉碱水平及肉碱转运蛋白基因检测诊断了17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其中14例患儿经大剂量左旋肉碱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韩连书叶军邱文娟张惠文王瑜季文君高晓岚李晓燕金晶顾学范
关键词:肉碱串联质谱法
枫糖尿病患者12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枫糖尿病患者12例,经给予限制天然蛋白质摄入、特殊营养粉及维生素B,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亮氨酸和缬氨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尿支链仅一酮酸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未达显著程度。
韩连书杨楠叶军邱文娟张惠文高晓岚王瑜李筱燕许浩顾学范
关键词:枫糖尿病
黏多糖病Ⅱ型的产前诊断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应用胎儿羊水细胞艾杜糖一2一硫酸酯酶(idumnate-2-sulfatase,IDS)活性测定和基因突变检测的方法,对2例黏多糖病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Ⅱ,MPSII)高危妊娠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方法胎儿羊水细胞培养,测定其IDS活性,并抽取羊水细胞基因组DNA,做胎儿性别鉴定和IDS基因突变检测。结果2例胎儿羊水细胞IDS活性均明显下降,基因测序发现1例男性胎儿为IDS突变半合子,另1例女性胎儿为IDS基因突变携带者。结论胎儿羊水细胞酶活性测定结合基因突变分析是一种准确、可靠、灵敏的MPSⅡ产前诊断方法,可对高危妊娠孕妇作出快速的产前诊断。
张新顺张惠文顾学范
关键词:酶活性基因突变产前诊断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症的临床诊断及WISP3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从临床及影像学角度识别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症(PPD);了解PPD的基因突变类型。方法3例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及运动障碍的患儿(9~16岁)纳入本研究。根据临床表现、骨骼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进行PPD的诊断;采用PCR及直接测序法对PPD家系进行WISP3基因突变分析。结果3例患儿符合PPD的临床诊断:表现为非炎性的多关节(包括指趾关节)膨大,影像学表现为扁平椎、椎体前缘呈鸟嘴或子弹头样改变、股骨头及外周大小关节骨骺(干骺端)扩大等,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指标正常;3例患儿中发现了3种未见报道的WISP3基因突变,突变类型分别为巳624—625insA/c.729_735delGAGAAAA、c_624—625insA/c.866—867insA及c.866_867insA/c.866_867insA,均为插入或缺失突变,突变位于外显子4及外显子5,各占50%(3/6)。结论PPD临床特点是进行性、非炎性的多关节(包括指趾关节)膨大及运动障碍,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指标正常;全身骨骼(包括脊柱)的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十分重要,主要特征为扁平椎、关节骨骺(干骺端)扩大及关节腔狭窄。发现了3种WISP3基因新变异。
叶军张惠文王彤曹兰芳邱文娟韩连书张雅芬顾学范
关键词:骨软骨发育不良突变
干血滤纸片和白细胞酸性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平台的建立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建立干血滤纸片和白细胞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测定方法及正常参考值,用于糖原累积病Ⅱ型(GSDⅡ患者的酶学诊断。方法利用GAA特异性水解荧光底物4-MUG的原理,采用阿卡波糖抑制其同工酶,建立干血滤纸片(DBS)和白细胞测定GAA活性方法。取700例DBS样本和100例白细胞样本作为正常对照建立DBS和白细胞测定GAA活性正常参考值,并对临床疑诊4例患者及其父母进行GAA活性测定。结果DBS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室温或低于室温保存至少4周对DBSGAA活性无明显影响。正常新生儿和儿童-成人DBS的GAA参考范围分别为8.92~60.03pmol/(punch·h)和8.00~37.43pmol/(punch·h);正常人白细胞GAA参考范围:12.56~50.26nmol/(mg蛋白·h),共检出4例GSDⅡ型患者。结论DBS法测定GAA活性具有敏感、快速、高通量等特点,适于GSDⅡ型高危人群筛查和诊断;白细胞法测定GAA活性也具有快速、特异性高等特点,适于患者的确诊。
邱文娟王霞王瑜叶军韩连书张惠文顾学范
关键词:白细胞
甲基丙二酸血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检测甲基丙二酸血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的MMACHC基因突变类型及突变频率。方法依据串联质谱检测血中的酰基肉碱、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甲基丙二酸、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及维生素B12负荷试验等,对28例甲基丙二酸血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进行诊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这些患儿及其部分直系亲属、健康对照组的MMACHC基因外显子进行扩增,通过DNA直接测序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在28例患儿中27例检测到突变,共10种,其中2例仅检测到1个杂合突变,3例仅检测到多态性。突变集中在外显子3和4上(91.3%),以609G〉A(W203X)最常见,突变频率为53.6%,其中10例为纯合突变,10例为杂合突变,其次为658—660delAAG(K220del),突变频率为8.9%,均为杂合突变。另外检测到6种未报道突变,分别为1A〉G、365A〉T、658_del660AAG、301-3_327del30、567_568insT和625_626insT。3种基因多态性分别为-302T〉G(rs3748643)、-234A〉G(rs3728644)和321G〉A(rs2275276)。结论揭示了中国甲基丙二酸血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的部分基因突变谱,其中609G〉A(W203X)可能为热点突变。
王斐韩连书胡宇慧杨艳玲叶军邱文娟张雅芬高晓岚王瑜顾学范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同型半胱氨酸基因突变
串联质谱联合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遗传性代谢病被引量:57
2008年
目的应用串联质谱检测干血滤纸片中的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谱,联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尿液中有机酸谱,对遗传性代谢病进行筛查和诊断。方法留取4981例临床疑似遗传性代谢病儿童的干血滤纸片、尿或尿滤纸片,利用串联质谱仪检测血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尿中有机酸,部分患儿结合相关酶活性测定及基因突变分析进行诊断。结果在4981例患儿中共诊断319例(6.4%)24种遗传代谢病,其中氨基酸代谢病155例(48.6%),8种疾病;有机酸血症150例(47.0%),10种疾病;脂肪酸8氧化代谢病14例(4.4%),6种疾病。结论串联质谱对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气相色谱-质谱对有机酸血症的诊断具有特异性,部分氨基酸代谢病需要这2种技术联合应用才能诊断。
韩连书叶军邱文娟高晓岚王瑜金晶顾学范
关键词:串联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氨基酸类遗传性代谢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