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12078)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春陈泰生李鹏王靖江岭更多>>
相关机构:滁州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DEM
  • 4篇地形描述误差
  • 3篇地图
  • 3篇点状符号
  • 3篇共享
  • 3篇PB
  • 2篇地图符号
  • 2篇共享研究
  • 1篇地表
  • 1篇地图服务
  • 1篇地形
  • 1篇顶点
  • 1篇信息图谱
  • 1篇实景
  • 1篇数据整合
  • 1篇图元
  • 1篇平原区
  • 1篇主控
  • 1篇西安坐标系
  • 1篇流域

机构

  • 13篇滁州学院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四川省基础地...
  • 1篇安徽省经济研...
  • 1篇江苏省测绘地...

作者

  • 10篇王春
  • 4篇陈泰生
  • 3篇陈梦琳
  • 3篇李鹏
  • 3篇王靖
  • 3篇江岭
  • 2篇吴明光
  • 2篇刘民士
  • 2篇顾留碗
  • 2篇杨灿灿
  • 1篇何桂芳
  • 1篇戴仕宝
  • 1篇徐静
  • 1篇史照良
  • 1篇孙京禄
  • 1篇张耀民
  • 1篇王本林
  • 1篇汤国安
  • 1篇杨庆
  • 1篇蒋旭东

传媒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测绘通报
  • 2篇测绘科学
  • 2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测绘工程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规则格网DEM中平直面状特征地形识别与提取被引量:6
2014年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平直面状地形已成为主要的特征地形之一,具有其特殊的地理学、水文学价值。鉴于现有的DEM数字地形分析模型中缺乏平直面状地形的识别与提取模型,文章以黄土梯田样区数据为基础研究构建了基于空间法向量的平直面状地形的识别与提取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提取精度;DEM格网大小对平直面状地形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影响,3×3DEM格网范围是比较妥当的统一核面,提取的平直面区域具有较好精度;我国现有的系列尺度DEM对平直面状地形的描述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有待进一步完善。
徐静王春张耀民顾留碗
关键词:DEM地形描述误差
利用DEM提取山顶点精度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山顶点是重要的地形特征点之一,针对现有的基于DEM的山顶点提取算法存在的缺陷,本文首先依据山顶点的地表形态特征,建立了基于最大起伏度阈值的山顶点提取模型;然后,以黄土丘陵1∶5万不同格网属性DEM为基础,分析了DEM格网属性对山顶点提取精度的影响特征;最后,基于1∶100万DEM提取了中国内陆山顶点数量及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最大起伏度阈值的山顶点提取模型提取的山顶点符合实际地形意义,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2对于已知综合尺度的地形,存在最佳DEM格网分辨率阈值,当实际DEM格网分辨率不低于该阈值时,提取的山顶点具有很好精度,否则提取的山顶点数量及空间位置均存在不确定性偏差;3在我国的1∶100万DEM中,中国内陆满足海拔高度500 m以上、相对起伏大于200m的山顶点共有40 038个。
顾留碗王春李鹏王靖王壮壮
关键词:DEM地形描述误差不确定性
基于Pfafstetter规则的流域编码算法并行化方法被引量:4
2015年
流域编码是以子流域划分进行流域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Pfafstetter流域编码以编码唯一、顾及流域拓扑关系及编码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本文在流域相关研究的分析范围不断增大、数据精度越来越高的需求背景下,以Pfafstetter编码为基础,对流域编码并行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Pfafstetter编码不全面和码位不一致的问题,改进了Pfafstetter编码规则;然后,从数据并行的角度,讨论了并行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划分及并行化策略,进而设计了流域编码并行算法;最后,利用长江中上游流域SRTM数据,在集群系统上对流域编码并行算法的正确性和并行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实现的流域编码并行算法可获取与实际较为一致的计算结果,且提高了编码计算效率,可为基于子流域划分的流域分析并行化提供参考。
王春江岭陈泰生杨灿灿
关键词:并行计算DEM
公里格网约束下的大区域平面坐标快速转换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提出了以公里格网为约束,以区域面积为加权因子的逐格网纠正技术的大区域平面坐标快速转换模型。该模型首先在待转换数据上布设公里格网,建立公里格网与待转数据间的关系,然后以格网控制点为基准数据,通过区域面积加权求解的方法对待转数据进行逐格网坐标转换。通过安徽省域范围内1954北京坐标系到CGCS2000平面坐标转换试验表明,该模型在保证转换精度的条件下,避免了大区域平面坐标转换过程中分幅或分区转换,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何桂芳杨军生刘民士钟文军
中国实景地图服务的现状与思考被引量:7
2015年
从实景地图服务网的服务内容、服务模式等角度,对比分析了国内现有实景地图服务网站的优缺点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实景地图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实景、实景旅游、校园实景等;2实景地图服务模式主要是Web网页在线导航和移动端实景APP地图服务;3搜搜腾讯地图的街景地图在服务形式和数据质量上较好,服务达到用户期望;4实景地图开创了地理信息服务新模式,逐步成为互联网地图服务的主体模式,但在今后发展中还应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画面质量和服务可扩展性等问题。
韩光辉王春朱林卜全祥
关键词:GIS地图服务
DEM地形表达的尺度效应及其主控因子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论文在介绍DEM地形分析尺度体系的基础上,重点针对DEM地形描述自身,阐述了DEM地形表达的五大尺度效应和影响DEM地形表达尺度效应的五大主控因素,以及高保真DEM构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论文对深化DEM尺度问题研究,实现高保真DEM的构建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春王靖刘民士李鹏
关键词:信息图谱
区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空间信息数据整合思路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空间信息已成为区域发展的战略性和基础性资源。其有效交换与服务是区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目前存在着多源、海量、异构、分散的区域空间信息急需有效管理。为此,应以"整合→共享→服务"为技术路线建设区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将空间信息数据分为专题(行业)数据、综合数据和元数据,并分别通过综合空间信息管理中心和行业空间信息管理中心共同协作实现集散式的数据管理,随后讨论了综合空间信息管理中心和行业空间信息管理中心的组成,提出了加强空间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的建议措施。
杨庆孙京禄王春蒋旭东
关键词:基础设施
基于PB符号的ArcGIS点状符号共享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不同平台间地图符号难以共享问题,分析ArcGIS点状符号与PB点状符号结构,对比符号词素类型,验证PB点状符号模型的通用性。基于PB符号模型,从图元类符号、字符类符号、图片类符号等方面,建立符号数据映射方式,提出ArcGIS点状符号共享方法。并利用天地图符号库进行实验,结果表明PB点状符号能够共享ArcGIS点状符号,提高地图产品的生产效率。
陈泰生陈梦琳周俊王春
关键词:地图符号共享
DEM地形描述误差场量化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借鉴误差椭圆和ε误差带建模思想,提出了DEM地形描述误差(简称为Et)的中误差场和极值场(统称为Et场)模型,研究建立了Et场的构建方法,并以平原河网、黄土丘陵、秦岭山地等为例,采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Et场的基本特征。
王春汤国安戴仕宝江岭王靖
关键词:DEM地形描述误差
引入PB模型的CAD点状符号共享方法
2014年
本文从数据结构、关联方式、存储方法与绘制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异构符号间难以共享的原因,剖析了CAD符号与GIS符号间难以共享的根本原因;引入PB符号模型,设计了CAD点状符号与PB符号间的映射方法,提出了符号数据共享与符号渲染功能共享相结合的符号共享机制,实现了CAD点状符号共享,并利用实验对其进行了验证。
陈泰生陈梦琳吴明光王春
关键词:点状符号共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