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FX002)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余俊温秀丽陈伯礼廖柏明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法律
  • 2篇政府
  • 1篇疫学因果关系
  • 1篇因果关系
  • 1篇影响评价制度
  • 1篇政府环境
  • 1篇政府环境责任
  • 1篇政府主导
  • 1篇政府主导行为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生态保护区
  • 1篇湿地
  • 1篇湿地保护
  • 1篇湿地管理
  • 1篇世居
  • 1篇世居民族
  • 1篇寺庙
  • 1篇寺庙管理
  • 1篇文化旅游

机构

  • 6篇桂林电子科技...
  • 3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7篇余俊
  • 1篇廖柏明
  • 1篇陈伯礼
  • 1篇宋志国
  • 1篇温秀丽

传媒

  • 2篇生态经济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年份

  • 4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开发区开展与环境风险预防的法律协调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已久,已成为制约我国开发区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两者之间的矛盾需要相应的法律来协调,开发方与环保方从不同的立场阐释了法律改善的观点。可以看出,开发区的困境问题凸显了我国环境法律体系协调性的缺...
余俊黎玲玲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发区
文献传递
论旅游业中政府主导行为的法律规制——以名人故里之争为视角被引量:2
2012年
旅游业的效益与发展前景与其文化内涵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各地政府竞相采取一些利用文化来提高旅游竞争力的举措。在旅游开发中,甚至出现了名人故里争夺的白热化场面,这种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应该合法进行,不能伤害主流文化。
余俊
关键词:文化旅游政府主导名人故里
美英湿地保护法对我国湿地管理的启示被引量:3
2014年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美国和英国都采取了许多法律方法对湿地进行保护,美国甚至是最早提出湿地概念的国家,在《清洁水法》中很早就有保护条款。学习这些国家的湿地保护法,可以启发我们寻找具体适宜的湿地保护方法。
余俊温秀丽
关键词:湿地保护
《环境保护法》修改所要解决的问题刍议
众所周知,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是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修改环境法时应强化政府责任。在这次环境保护法修改过程中,对此产生了一些不同观点。有专家认为,修法时应该纳入政府环境责任、公民环境权等...
宋志国余俊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政府环境责任多中心治理
文献传递
论生态景区内寺庙管理的法律介入与豁免被引量:1
2014年
寺庙旅游是生态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功能定位来看,寺庙应为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的社团法人,是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景区旅游业的冲击,寺庙的法律主体属性开始转型,逐渐向商业化经营过渡,寺庙旅游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但景区开发模糊了寺庙与景区的管理权限,导致寺庙与景区之间的管理权限经常发生冲突,超越管理范围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景区旅游开发应该有边界,法律应在维护寺庙正常宗教活动自由权的同时,合理界定景区开发者与寺庙的关系。
余俊
关键词:法律介入豁免权
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发展问题的法律对策分析——以珠江水源林区域为视角
2014年
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也会给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的经济发展带来难题。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政府开始通过构建新型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域等方式来变革传统的法律制度,解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问题。就珠江流域而言,构建合理的水源林区划管理和利益分享机制有利于解决世居民族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原有的生态区划和生态补偿等相关环境法律制度进行改善。
余俊廖柏明
关键词:生态保护区世居民族法律对策
论专家证据在环境污染犯罪认定中的功能被引量:2
2014年
环境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较之传统的犯罪类型认定面临着一些科技难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环境犯罪中因果关系判断的困难。目前世界各国的主流做法是将疫学因果关系原则应用于环境犯罪认定过程中,通过专家证据来证明环境污染犯罪的成立与否。因而,专家证据的采信常常是定案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复杂系统的科学模糊性特征,专家证据需要与公众意见相沟通,并通过一些证据规则对其进行规制,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公众的合理怀疑并达到法官内心确信。
余俊陈伯礼
关键词:环境犯罪疫学因果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