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2010y3006)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谢德兴陈清洪蓝雨芩郭华南郑清花更多>>
相关机构: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发病
  • 3篇尘肺
  • 3篇尘肺病
  • 2篇年龄
  • 2篇工龄
  • 2篇发病年龄
  • 2篇发病情况
  • 2篇病情
  • 1篇电池
  • 1篇电池厂
  • 1篇蓄电池
  • 1篇蓄电池厂
  • 1篇血铅
  • 1篇煤矿
  • 1篇接尘
  • 1篇接尘工
  • 1篇接尘工龄
  • 1篇结核
  • 1篇儿童
  • 1篇发病工龄

机构

  • 4篇龙岩市疾病预...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陈清洪
  • 4篇谢德兴
  • 1篇连理云
  • 1篇郑清花
  • 1篇罗招福
  • 1篇郭华南
  • 1篇江新浪
  • 1篇蓝雨芩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闽西矿区2005-2011年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闽西矿区2005-2011年尘肺病发病情况及特点,为龙岩市职业健康监护体系制定尘肺病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5-2011年龙岩市CDC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587例尘肺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7.0软件包统计分析相关的报告信息。结果闽西矿区2005-2011年累计尘肺病587例。其中新发尘肺病449例,占总病例数的76.49%;晋期病例138例,占总病例数的23.5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尘肺病的平均发病年龄和平均发病工龄〔(50.48±11.06)岁,(27.28±11.69)年〕大于(或长于)其他行业尘肺病的平均发病年龄和平均发病工龄〔(45.05±6.52)岁、(10.27±5.85)〕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行业壹期、贰期、叁期尘肺病例的平均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矽肺平均发病年龄和平均发病工龄〔(53.52±12.25)岁,(28.76±13.70)〕年大于(或长于)煤工尘肺的平均发病年龄和平均发病工龄〔(49.50±10.45)岁,(26.26±11.35)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尘肺病合并肺TB的合并率为3.07%。结论闽西矿区尘肺发病情况严重,职业健康监护覆盖面有待提高。
谢德兴陈清洪蓝雨芩
关键词:尘肺病发病年龄发病工龄肺结核
龙岩市5家省级煤矿2012年尘肺病发病情况
2014年
目的了解龙岩市5家省级煤矿作业人员尘肺病发病情况,为今后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6月间,该5家省级煤矿的接尘作业工人1 539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依据GBZ 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诊断后,按5家省级煤矿作业工人的发病率、初始接尘年龄、发病年龄、发病工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诊断尘肺病242例,其中壹期尘肺181例,贰期尘肺53例,叁期尘肺8人。5家省级煤矿工人发病最高是丙矿16.71%。初始接尘年龄:戊矿与乙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P<0.05);戊矿与乙矿壹期尘肺接尘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尘肺病发病的年龄:甲矿与乙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5);壹期尘肺病发病年龄比较:甲矿与乙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发病工龄:甲矿与戊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结论要加强"三级预防"的各个环节,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全面做到湿式作业,降低或消除作业场所粉尘的危害,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应进行上岗前、在岗时、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陈清洪罗招福谢德兴
关键词:尘肺病
龙岩市尘肺发病情况调查
2013年
895例尘肺病例中新发病例733例,晋期病例162例。接尘工龄3~5年的患者275例,占尘肺总数的30.72%。尘肺患者的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41~70岁年龄段(83.68%)。壹期尘肺与贰期、叁期尘肺的平均接尘工龄、平均发病年龄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纯掘进工种作业人员发病工龄较其他工种短。
谢德兴陈清洪江新浪
关键词:尘肺病接尘工龄发病年龄
某蓄电池厂周边儿童铅蓄积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周边儿童血铅水平,为制定铅中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蓄电池厂周边6月龄~14岁儿童240名为调查对象,按拟定的调查表调查儿童的基本情况;采集儿童静脉血,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分析儿童血铅水平及血铅异常检出率,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住址、饮食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儿童血铅水平。结果儿童血铅水平为(98.89±27.28)μg/L,血铅异常检出率为41.67%。男童血铅水平高于女童血铅水平;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高于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住址在公路边或街边、且靠近工厂的儿童血铅水平高于住址不在公路边或街边、且远离工厂的儿童血铅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无不良习惯的儿童血铅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蓄电池厂周边儿童铅蓄积状况严重,环境干预和健康教育是预防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发生的有效措施。
谢德兴郭华南陈清洪连理云郑清花
关键词:蓄电池儿童血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