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10180)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滕应骆永明李振高田晔马文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污染
  • 3篇土壤
  • 2篇多氯联苯
  • 2篇植物修复
  • 2篇砷酸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木霉
  • 2篇海州香薷
  • 1篇多氯联苯污染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相色谱法测...
  • 1篇原位修复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法测定
  • 1篇砷酸根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滕应
  • 5篇骆永明
  • 3篇李振高
  • 2篇宋静
  • 2篇涂晨
  • 2篇李秀芬
  • 2篇马文亭
  • 2篇黄玉娟
  • 2篇李士杏
  • 2篇田晔
  • 2篇潘澄
  • 1篇刘五星
  • 1篇张明旭
  • 1篇李振炫
  • 1篇张满云
  • 1篇马婷婷
  • 1篇赵静
  • 1篇吴龙华
  • 1篇章海波

传媒

  • 3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3
  • 5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化学武器降解产物二苯砷酸被引量:3
2012年
二苯氰砷(diphenylcyanoarsine)和二苯氯砷(di-phenylchloroarsine)是一战和二战期间被大量制造和使用的一类呕吐剂和糜烂剂,在日制化学武器系统中俗称“红弹”。
李士杏刘五星黄玉娟滕应骆永明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土壤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phenylarsenicals in two contrasting soils被引量:8
2013年
Diphenylarsinic acid (DPAA) is formed during the leakage of aromatic arsenic chemical weapons in soils, is persistent in nature, and results in arsenic contamination in the field.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PAA were investigated in two typical Chinese soils, an Acrisol (a variable-charge soil) and a Phaeozem (a constant-charge soil). Their thermodynamics and some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m (i.e., initial pH value, ionic strength and phosphate) were also evaluated using the batch metho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al fate of DPAA in soi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crisol had a stronger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DPAA than Phaeozem. Soil DPAA adsorption was a spontaneous and endothermic process and the amount of DPAA adsorbed was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variation in soil pH and phosphate. In contrast,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ionic strength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adsorption. This suggests that DPAA adsorption may be due to specific adsorption on soil mineral surfaces. Therefore, monitoring the fate of DPAA in soils is recommended in areas contaminated by leakage from chemical weapons.
Anan WangShixin LiYing TengWuxin LiuLonghua WuHaibo ZhangYujuan HuangYongming LuoPeter Christie
紫花苜蓿、海州香薷及伴矿景天对多氯联苯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13
2012年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有机或无机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在一些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毒害物质已经大量积累,部分农田中重金属(镉、汞、砷等)、农药(滴滴涕等)、多环芳烃、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突出,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本课题组前期调查研究表明,在长江三角洲某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其土壤中存在着严重的多氯联苯与重金属铜镉的复合污染问题心。多氯联苯是国际上极为关注的12种优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之一,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效应以及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
潘澄滕应骆永明涂晨马文亭李振高吴龙华李秀芬宋静
关键词: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土壤植物修复
不同性质铁铝土对砷酸根吸附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批平衡法研究了8种不同性质铁铝土对砷酸根的吸附特性,分别运用Langmuir单表面方程和Langmuir双表面方程对等温吸附数据进行拟合,以较优拟合方程求出土壤对砷的最大吸附量,并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法探讨土壤性质对砷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铁铝土对砷吸附强烈,吸附等温线均为非线性。双表面方程对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效果优于单表面方程。采用双表面方程预测的吸附量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0.935~0.978)大于采用单表面方程预测获得的决定系数(0.989~0.998)。土壤的砷吸附能力可采用高能表面和低能表面两种吸附位点进行解释。采集于云南昆明的砂页岩母质发育的红壤具有最强的砷吸附能力,根据Langmuir双表面方程计算的最大吸附量为3 498 mg kg-1。土壤的砷吸附能力受到土壤中游离氧化铁、全铝、全铁、黏粒和全磷含量的显著影响,最大吸附量与这几种土壤组成与性质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李士杏骆永明章海波黄玉娟李振炫
关键词:LANGMUIR方程土壤性质
木霉属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潜力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成为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但目前尚待寻找新的耐重金属的多功能真菌用于修复研究。通过对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理及木霉与重金属污染修复相关的功能的分析,初步阐明了木霉属真菌在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潜力,为开发新的安全高效的重金属修复剂提供参考。
田晔滕应
关键词:木霉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生物修复
木霉制剂对海州香薷生长和铜吸收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将里氏木霉FS10-C用苜蓿粉发酵制成固体木霉制剂.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在外源铜浓度为0,100,200,400mg/kg的土壤上,施加木霉制剂对海州香薷生长和铜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木霉制剂后,除400mg/kg外源铜浓度土壤上地上部干重外,海州香薷生物量在各外源铜浓度土壤上均呈增加趋势.施加木霉制剂的各外源铜浓度土壤NH4OAc提取态铜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且除100mg/kg外源铜土壤上地上部外,海州香薷铜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地上部积累量在200和400mg/kg外源铜土壤上均差异显著(P<0.05),根积累量在100mg/kg外源铜土壤上差异显著(P<0.05),总积累量在100和400mg/kg外源铜土壤上均差异显著(P<0.05).可见,里氏木霉FS10-C制剂可通过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土壤铜的植物有效性而提高海州香薷对铜的吸收能力,是一种颇具研发潜力的生物修复剂.
田晔滕应赵静李振高马文亭张明旭骆永明
关键词:里氏木霉铜污染土壤海州香薷生物强化
多氯联苯污染农田土壤的原位生态调控修复效应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田间原位修复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生态调控措施对多氯联苯(PCBs)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经添加石灰、翻耕、种植紫花苜蓿、种植水稻等修复阶段后,土壤中PCBs含量呈显著降低,平均去除率达86.9%;同时也降低了土壤中类二英PCBs毒性当量.对土壤PCBs同系物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控翻耕与种植紫花苜蓿修复阶段,主要对低氯代PCBs进行降解去除;在种植水稻修复阶段,则主要降低了高氯代PCBs含量.结果还显示原位生态调控修复并未对土壤微生物生态产生较大影响.可见,该技术对于修复PCBs污染农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推广意义.
潘澄滕应骆永明涂晨李秀芬马婷婷张满云李振高宋静
关键词:多氯联苯土壤污染生态调控原位修复农田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