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14061)

作品数:82 被引量:308H指数:9
相关作者:邹声泉陈正望左石罗剑王剑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16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9篇胆管
  • 35篇胆管癌
  • 30篇细胞
  • 27篇肿瘤
  • 20篇蛋白
  • 19篇癌细胞
  • 18篇胆管肿瘤
  • 17篇胆管癌细胞
  • 16篇基因
  • 10篇化疗
  • 7篇转移酶
  • 7篇免疫
  • 7篇甲基转移酶
  • 6篇转染
  • 6篇纳米
  • 5篇液相色谱
  • 5篇真核
  • 5篇真核表达
  • 5篇色谱
  • 5篇相色谱

机构

  • 73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武汉理工大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西南民族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4篇邹声泉
  • 19篇陈正望
  • 17篇左石
  • 16篇罗剑
  • 14篇王剑明
  • 13篇郑建伟
  • 12篇刘民锋
  • 12篇董泾青
  • 12篇徐立宁
  • 11篇陈勇军
  • 11篇陈波
  • 11篇郭伟
  • 10篇赵燕英
  • 9篇唐滔
  • 8篇陆婕
  • 7篇肖宝来
  • 7篇李宏
  • 6篇付康
  • 5篇曾繁典
  • 5篇程海斌

传媒

  • 11篇中华实验外科...
  • 9篇中国普通外科...
  • 7篇中华肝胆外科...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贵阳医学院学...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昆虫学报
  • 1篇药学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7篇2011
  • 1篇2010
  • 9篇2008
  • 25篇2007
  • 26篇2006
  • 10篇2005
  • 2篇2004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靶纳米化疗药物治疗胆管癌移植瘤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比较纳米磁靶向性药囊与其他化疗药物治疗裸鼠人胆管癌移植瘤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在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QBC939接种裸鼠。20d后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5-FU治疗组(B组),纳米磁靶向性药囊+内磁化支架治疗组(C组),健择治疗组(D组)。记录各组各时段肿瘤体积变化和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于治疗后35d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A,B,C,D组于治疗后35d肿瘤体积分别为(2256.1±267.1)mm3,(2096.5±237.9)mm3,(1392.2±189)mm3,(1534.9±115)mm3,其中C,D组与A,B组之间的肿瘤体积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B,C,D组抑瘤率为7.4%,39.6%和33%。电境观察C组和D组均有凋亡细胞出现。结论同等剂量下,纳米磁靶向性药囊治疗效果优于5-FU,但与健择无明显差异。
唐滔郑建伟李宏肖宝来陈波李高许帅邹声泉艾星李曦
关键词:肿瘤移植
DNA甲基转移酶在肿瘤形成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DNA甲基化是基因表达调控中重要的调节方式之一,可通过影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以及基因组的稳定性而参与肿瘤形成。DNA甲基化是由DNA甲基转移酶(DNMT)催化发生并维持的,并认为DNMT活性增高是肿瘤细胞具有特征的早期分子改变,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
左石邹声泉
关键词:DNA甲基化基因肿瘤形成过程
反义MBD1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006年
目的构建反义MBD1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MBD1基因功能提供工具。方法根据MBD1基因cDNA序列中编码序列,设计PCR引物,在引物5′端分别添加Xba I和Kpn I 酶切位点,将PCR片段反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反义MBD1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载体,并用PCR、酶切法和DNA测序鉴定。结果PCR鉴定得到322 bp特异性条带, 双酶切得到327 bp目的基因片段和5.4 kb载体片段,DNA测序说明插入片段序列是正确的。结论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反义MBD1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MBD1基因在DNA甲基化和肿瘤发生中的功能提供了实验工具。
左石郭伟邹声泉
关键词:基因表达质粒
The Effect of Targeted Magnetic Nanopaticles on Hepatoma and the Expression of bcl-2/bax Protein被引量:1
2008年
The effect of targe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on hepatoma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were examined. Nude mice transplanted with a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 (HepG2 cells) were randomized into 5 groups, including: (1) group A, receiving normal saline, (2) group B, receiving 5-fluorouracil (5-Fu), (3) group C, receiving magnetic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5-Fu, (4) group D, consisting of treatment with magnetic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5-Fu and inside magnetic field and (5) group E, receiving pur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nd inside magnetic fiel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ransplanted tumors in mice in each group were observed und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The expression of bcl-2/bax protein was immunohistochemically detected by SABC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apoptotic tumor cells were found in group B and group D under TEM. The expression of bcl-2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bax prote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 B and 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group A, C and E (P<0.01 for all). The decrease in bcl-2 and the increase in bax were more in group D as compared with group B (P<0.01).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arge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5-Fu can improve the chemotherapeutic effect of 5-Fu by decreasing bcl-2 expression, increasing bax expres- sion and inducing apoptosis of the liver cancer cells.
王剑明肖宝来郑建伟邹声泉
关键词:细胞系肝细胞瘤
巨噬细胞因子daintain激活血液炎症反应
2011年
Daintain是我们鉴定并命名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多个小组的研究表明daintain与炎症密切相关,但截至目前尚缺乏两者关联的直接证据。本实验研究了daintain对昆明鼠血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表明daintain促进血液CRP的增高,激活纤维蛋白原,此外还观察到daintain增加了血液粘度并加速血液凝固。这些结果提示daintain可直接激发血管炎症反应,可能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赵燕英汪俊汉陈正望
关键词: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炎症
新生物活性肽—daintain/AIF-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5年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分析了乳腺癌组织蜡块切片中daintain/AIF-1的表达.93%的乳腺癌中都有该活性肽的分布,癌旁良性组织中则没有阳性染色或染色很浅.Daintain/AIF-1在乳腺病变级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很大:增生组织免疫后着黄色,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着橙黄色,癌组织则染成了棕褐色.进一步用RT-PCR检测发现,乳腺癌新鲜组织中能扩增出daintain/AIF-1的mRNA,而癌旁良性乳腺组织中的daintain/AIF-1 mRNA极微量,几乎看不到扩增的核酸条带.这些研究表明,daintain/AIF-1在乳腺癌中过量表达,可能在乳腺肿瘤的发展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提示daintain/AIF-1可作为乳腺癌病变早期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李发芳陈正望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竞争抑制ELISA法检测植物中豌豆胰岛素PA1b被引量:1
2010年
为研究豌豆胰岛素PA1b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利用竞争抑制ELISA法,检测PA1b在豌豆、芋头、姜、西红柿、苦瓜、蒜头、洋葱、丝瓜、黄瓜等植物中的分布,以及PA1b在豌豆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PA1b在豌豆中含量最高,且随着豌豆种子发芽时间的增加含量逐渐减少,PA1b可能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
赵燕英王建和顿新鹏陈正望陆婕
关键词:发芽
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序贯微波消融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肿瘤直径>5cm肝细胞癌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比较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序贯微波消融(MWA)和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肿瘤直径>5 cm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两家医疗中心收治的61例(潍坊医学院附属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30例、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31例)肿瘤直径>5 cm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序贯MWA治疗设为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治疗和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2)近期疗效。(3)随访和生存情况。(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住院、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治疗后6个月内每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实验室指标、肿瘤标志物、腹部增强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了解患者生存与疾病进展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Pearson校正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个时间点生存率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检验水准。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肝细胞癌患者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为(58±8)岁,年龄范围为43~73岁。61例患者中,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1)治疗和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①治疗情况,观察组患者TACE治疗次数、MWA治疗次数、首次TACE治疗至首次索拉非尼服药时间、索拉非尼服药时间分别为1次(1~5次)、2次(1~4次)、5 d(5~9 d)、24个月(6~72个月),对照组患者上述指
朱忠杰王喜功李雷李晶纪立杰邹声泉
关键词:介入性动脉化疗栓塞微波消融索拉非尼
改性瓜尔胶微球用作蛋白药物载体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利用含季铵基团瓜尔胶衍生物与三聚磷酸钠在溶液中的离子胶凝反应,在室温、不使用乳化剂或有机溶剂条件下,首次制得一种可生物降解改性瓜尔胶微球,其平均粒径约为140μm且其粒度分布较窄、近似为高斯分布;通过对不同浓度牛血清白蛋白模型药物的负载实验,发现其包封产率可超过80%;通过对载药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的考察,发现牛血清白蛋白的持续释放时间可达6h以上且其释放百分率受其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欧富初张黎明陈汝福
关键词:药物载体微球瓜尔胶牛血清白蛋白
狗小肠新生物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及结构测定被引量:7
2005年
研究了一种新的胃肠肽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氨基酸序列测定.沸水处理后的狗小肠经醋酸提取、海藻酸吸附、盐酸洗脱、氯化钠盐析和乙醇沉淀,再经SephadexG-25(fine)层析和两次RP-HPLC分离,从中纯化出一个热稳定多肽.用Tris-Tricine-SDS-PAGE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kD.该肽经胰酶水解,产物片断经RP-HPLC分离后,取其中之一主峰经CapLC-ESI-MS-MS(Q-TOF2)质谱仪测定氨基酸顺序为:T-E-Y-T-A-L-N-V-L-A-T-T-E-E-N-G.蛋白质数据库(GenBank和SWISS-PROT)查寻证明:此肽为首次发现的新多肽,正在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
陈正望蔡小丽顿新鹏
关键词:胃肠肽类激素氨基酸序列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