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2GXNSFAA053159)

作品数:9 被引量:150H指数:5
相关作者:林玫王鸣柳廖和壮廖驰真曾竣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沙门菌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耐药
  • 2篇腹泻
  • 2篇病原谱
  • 1篇低年龄组
  • 1篇电泳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分型
  • 1篇药敏
  • 1篇药敏分析
  • 1篇药敏特性
  • 1篇阴性杆菌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婴幼儿腹泻
  • 1篇幼儿腹泻
  • 1篇源性疾病

机构

  • 7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南宁市妇幼保...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出入境检...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南宁市第二人...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玉林市疾病预...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6篇林玫
  • 6篇王鸣柳
  • 4篇廖和壮
  • 3篇曾竣
  • 3篇廖驰真
  • 2篇梁大斌
  • 2篇景怀琦
  • 1篇刁保卫
  • 1篇黄卫彤
  • 1篇周树武
  • 1篇冉陆
  • 1篇董柏青
  • 1篇许学斌
  • 1篇阚飙
  • 1篇史贤明
  • 1篇王传清
  • 1篇罗铭
  • 1篇林伟雄
  • 1篇周凌云
  • 1篇黄君

传媒

  • 4篇应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广西三起菌痢疫情病原药敏特性及分子分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广西三起细菌性痢疾疫情中宋内志贺菌的耐药情况及其同源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法对从三起疫情分离到的43株宋内志贺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最低抑菌浓度进行分析和判读。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利用Bio Numerics分析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离到的43株宋内志贺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钠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97.67%,对环丙沙星无耐药。43株宋内志贺菌可分为23个PFGE带型,带型的相似度为86.70%。结论三起菌痢疫情分离株的药敏特性高度一致,对青霉素类、头孢类(Ⅲ代)抗生素耐药严重;三个地区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说明存在同一克隆系的宋内志贺菌跨地区流行。
廖驰真林玫曾竣王鸣柳廖和壮顾桂敏虞海芬罗铭韦晓芸
关键词:宋内志贺菌脉冲场凝胶电泳
症候群监测系统构建及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现场评价五大症候群归类监测的科学价值与症候群监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构建科学、实用的传染病疫情监测新平台。方法在广西南宁市、合浦县、贵港市、桂平市、灵川县以及伤寒、副伤寒流行区,建立细菌性传染病五大症候群监测网络,用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对符合监测定义的2 964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集血液与粪便等标本,进行常规检查及细菌分离培养,评价症候群监测技术在临床诊断、预防措施、控制效果等方面的作用。结果共监测五大类症候群临床病例2 964例,其中,发热呼吸道症候群905例,主要病原菌有肺炎克雷伯菌,占该症候群阳性菌总数的23.93%(39/163),肺炎链球菌占22.70%(37/163),铜绿假单胞菌占11.66%(19/163),流感嗜血杆菌占11.04%(18/163);腹泻病症候群939例,沙门菌感染最常见,占81.05%(77/95);发热伴出疹症候群319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最常见,占88.37%(38/43);脑炎脑膜炎症候群690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最常见,占39.22%(20/51);发热伴出血症候群111例;2 964例病例中检出病原的320例(共352株),总阳性率为10.80%;通过监测系统发现1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以及广西少见传染病如B群流脑、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及空肠弯曲菌肠炎等。结论症候群监测是科学、敏感、实用的疾病监测技术,其应用有利于系统提高疾病的管理能力、监测能力及检测能力。
林玫梁大斌董柏青王鸣柳廖和壮周凌云黄君景怀琦
关键词:病原谱
沙门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群可寄生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沙门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少数对人致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经口感染,是导致人类胃肠炎及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1]。在世界各国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由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居于首位;沙门菌亦是我国内陆地区食源性疾病的首要致病菌[2-3]。传统的沙门菌检测方法耗时长,操作繁琐,常不能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领域快速检测的需要。
廖驰真林玫
关键词:沙门菌细菌性食物中毒革兰阴性杆菌食源性疾病生化反应经口感染
2008-2015年广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105
2017年
目的分析广西2008-2015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重点探究该病的时空聚集性,为手足口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获取以县区为单位的手足口病数据,采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处理,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利用SaT Scan 9.4.2软件探测广西手足口病时空聚集性,并比较不同风险人口数为最大空间扫描半径的探测效果,从中选择最优模式。结果广西2008-2015年各市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8年累计报告病例1 360 8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59.61/10万,以4~7月为发病高峰,9~11月为次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所有病例中0~5岁儿童占92.28%。不同风险人口数最大空间扫描半径得到的探测效果不同,选择最优模式进行分析(以10%人口数为最大空间扫描半径),南宁市和柳州市的各县区分别为主要的一类聚集区和二类聚集区,且聚集时间基本集中在每年的3~7月。结论广西手足口病持续处于高流行态势,且存在时空聚集性,应在高发时间重点加强南宁市和柳州市各县区的手足口病防控。
蒋丽娜谭毅王晶潘沛江周树武莫飞宇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因素
2009—2014年广西2市2县脑膜炎症状监测
2015年
目的了解广西脑膜炎症状监测病例的临床特点、就诊情况及病原谱,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2市2县建立脑膜炎症状监测系统,对符合筛查标准的病例进行调查,采集脑脊液、血液进行常规及细菌病原学检查.结果2009年2月-2014年12月共监测1661例脑膜炎症候群病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占16.98%(282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占4.58%(76例).358例确诊及临床诊断病例的年龄中位数是26岁(5天~86岁),成人及儿童分别占40.22%(144例) 及59.78%(214例);脑脊液蛋白质及葡萄糖指标检出异常的比例成人组均高于儿童组(P 均小于0.05).发病-就诊间隔天数中位数(P25-P75) 为0.00天(0.00-3.00天).儿童组及成人组检出较多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21.88%) 及新型隐球菌(38.64%).此外,还检出较为少见的脑膜炎奈瑟菌B群2例,伤寒沙门菌和非伤寒沙门菌各1例.结论症状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脑膜炎病例.成人脑膜炎病例有增多趋势,应引起重视.对不同人群的防控措施及临床治疗应有针对性.
梁大斌林玫董柏青王鸣柳曾竣廖和壮权怡景怀琦
关键词:脑膜炎症状监测病原谱
中越边境鼠疫防制健康教育知晓率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了解中越边境鼠疫防制健康教育现状,掌握群众对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对7个监测点随机选择不同人群进行鼠疫防治知识认知调查.结果 ①认知途径中"老人"组与"医生"组,"老人"组与"看电视"组比较,其卡方值分别为34.54和6.83,均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差异;②"熟人"组与"医生"和"看电视"组对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卡方值分别为14.26和9.64;③"医生"组与"看电视"和"看报纸"组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卡方值分别为59.68与6.91;④干预前、干预后的鼠疫防治知识(5#~12#)知晓率进行比较,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卡方值分别为 χ2=104.78(5#)、58.43(6#)、67.36(7#)、271.12(8#)、243.10(9#)、241.69(10#)、223.25(11#)、317.93(12#).结论 不同职业人群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存在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干预后鼠疫防治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参与鼠疫防控的主动性,有利于降低鼠疫发生的可能性.
黄德蕙李寿生曾竣蒋震羚王鸣柳
关键词:鼠疫健康教育知晓率
基于医院的婴幼儿腹泻沙门菌感染状况调查及耐药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了解腹泻患儿沙门菌的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7月—2014年7月南宁市妇幼保健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 310例进行沙门菌培养,采用梅里埃ATB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共检出99株沙门菌,检出率为4.3%,分离到31个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40株(40.4%)、德比沙门菌9株(9.1%)、肠炎沙门菌13株(13.1%)。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70%,对第三、第四代头孢类耐药率<20%;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3.1%和7.3%,有3株为多重耐药菌株。结论当地小儿腹泻患者沙门菌对青霉类和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第三、第四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有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医生应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
林伟雄覃卫娟黄卫彤
关键词:沙门菌流行病学特征
南宁市腹泻患者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分型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南宁市腹泻患者非伤寒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药敏特征,为临床用药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根据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药敏结果分析和判读。结果南宁市腹泻患者非伤寒沙门菌分离株以B群为优势群(62/86,72.09%),鼠伤寒沙门菌(31.40%)、德尔卑沙门菌(16.28%)为主要血清型。86株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100%敏感,对其他类型的抗生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耐药,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最高,达76.74%,对四环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达55%。菌株的总体耐药率为87.21%(75/86),多重耐药现象严重,4种及4种以上抗生素的耐药率为58.14%(50/86),不同血清型的4重及以上多重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2,P>0.05)。结论南宁市引起腹泻的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众多,耐药严重,需继续加强耐药监测,同时共同努力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廖驰真王鸣柳林玫廖和壮黎冬梅石海丽
关键词:粪便沙门菌血清分型
波摩那沙门菌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研究波摩那沙门菌的耐药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基于上海市网络实验室连续性监测腹泻病例和环境食品及广西地区爬行动物监测的波摩那沙门菌进行抗菌药物耐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2005-2012年上海市网络实验室诊断临床病例分离沙门菌4 553株,居前10位的20个血清型均为A~F群,波摩那沙门菌在少见的非A~F群中仅次于旺兹沃思沙门菌排第2位,并对低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症状有血样便和二次感染现象.确认食源环境沙门菌1 805株,前10位血清型明显比人源株更具多样性,波摩那沙门菌在少见型中列第3位,多源自甲鱼、海水贝壳类和爬行动物.波摩那沙门菌非人源分离株耐药性显著高于人源株,PFGE结果分属A和B不同克隆簇.克隆A为非流行株的多重耐药株,菌株多源自淡水养殖鱼类;克隆B为不耐药的流行株,分为B-Ⅰ(分离自低年龄组)和B-Ⅱ(分离自成年组)2个亚簇,前者与海水贝壳类动物、陆龟、蜥蜴分离株同源,后者与海水贝壳类动物分离株同源,其中1例人源株对8种抗生素呈多重耐药.结论 波摩那沙门菌属少见菌型,但对婴幼儿有较高致病性.上海市近期分离的波摩那沙门菌与2005年病例菌株存在遗传进化关系,需要对致病克隆加强监测并预警进食海鲜和爬行动物的感染风险.
刁保卫胡雪明王传清侯琦黄峥金汇明肖文佳李晓虹冉陆阚飙史贤明林玫王鸣柳许学斌
关键词:低年龄组多重耐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