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13A610239)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高国生胡爱荣翁彭剑颜华东许小敏更多>>
- 相关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HBV感染者恩替卡韦耐药突变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恩替卡韦(ETV)耐药突变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4年5月宁波市第二医院44例ETV耐药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HBV多聚酶区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ETV耐药相关位点的突变发生率,及其与基因型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44例患者的基因突变模式以rtS202G/I(52.28%,23/44)为主,其次为rtT184A/G/I/S(36.36%,16/44)和rtM250V/L(11.36%,5/44)。共检出9种基因突变模式,其中以rtL180+rtM204V+rtS202G/I和rtL180+rtM204V+rtT184A/G/I/S最为常见,分别占38.64%(17/44)和27.27%(12/44)。基因B型和C型患者ETV耐药突变位点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4,P〈0.01)。比较不同基因突变模式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发生rtT184A/G/I/S突变的患者肝脏损害程度较其他患者更为严重(χ^2=14.499,P〈0.01),而发生rtM250V/L突变的患者HBeAg阳性率较其他模式低(χ^2=10.057,P〈0.01)。结论对ETV耐药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以rtL180+rtM204V+rtS202G/I较为常见,且不同基因突变模式与基因分型、肝脏损害程度和HBeAg阳性率可能相关。
- 高国生翁彭剑许小敏董飞波颜华东胡爱荣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恩替卡韦DNA突变分析
-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对丙型肝炎初治患者标准化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就诊的63例CHC患者,分别采用基因芯片法、RT-PCR法和ELI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HCV RNA和s HLA-G。所有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分析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因素。结果:SVR组女性和非基因1型比例均显著高于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SVR)组(女性:70.59%vs.44.83%,χ2=4.285;非基因1型:82.76%vs.55.88%,χ2=5.217,P均<0.05),其余基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NSVR组患者治疗前血浆s HLA-G水平显著高于SVR组[1.85(1.49-16.00)ng/L vs.1.53(1.36-2.80)ng/L;U=329.00,P<0.05]。经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 HLA-G和HCV基因型是与治疗结局相关的独立影响因子,Exp(B)(95%CI)分别为0.922(0.868-0.978)、14.204(1.898-106.289)。结论:s HLA-G对丙型肝炎初治患者标准化治疗疗效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低水平者更容易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
- 周勇应莉徐佳佳丁世雄胡爱荣高国生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聚乙二醇干扰素Q(PEG—IFNct)治疗HBV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关系。方法199例基因型明确的HBeAg阳性CHB患者经皮下注射PEG—IFNot-2a或PEG.IFNct-2b治疗,每周1次,疗程为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统计治疗早期(3个月)和疗程结束并随访6个月的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分析HBV基因型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结果本地区CHB患者以HBV基因C型[64.32%(128/199)]病毒感染为主。除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外,基因B、C型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细胞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HBeAg、HBVDNA水平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基因B型感染患者治疗早期(3个月)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C型感染患者[26.76%(19/71)比10.16%(13/128),z。=9.330,P=0.002]。至疗程结束并随访6个月时,基因B型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虽仍稍高于C型[39.44%(28/71)比30.47%(39/128)],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645,P=0.200)。单因素时序检验显示,基因B型感染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出现较C型感染患者早[(13.99±0.67)个月比(15.47±0.41)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结论基因B型HBeAg阳性CHB患者在PEG.IFNct治疗的早期(3个月)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C型,但它们的长期转换率差异不大。
- 高国生徐晓珍胡耀仁颜华东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炎E抗原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