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02016)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孝泽董光荣陈惠中靳鹤龄郑洪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貌
  • 1篇丹霞
  • 1篇丹霞地貌
  • 1篇地层
  • 1篇第三纪
  • 1篇沙地
  • 1篇沙丘岩
  • 1篇剖面
  • 1篇普若岗日冰原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中新世
  • 1篇晚第三纪
  • 1篇隆升
  • 1篇隆升过程
  • 1篇磨拉石
  • 1篇环流
  • 1篇古环境
  • 1篇古沙漠
  • 1篇风沙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篇李孝泽
  • 1篇张伟民
  • 1篇董光荣
  • 1篇姚檀栋
  • 1篇金炯
  • 1篇屈建军
  • 1篇郑洪波
  • 1篇靳鹤龄
  • 1篇陈发虎
  • 1篇陈惠中

传媒

  • 2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Scienc...
  • 1篇2004年全...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青藏高原南北两个磨拉石剖面的对比看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被引量:17
2001年
通过对昆仑山北麓的叶城剖面的实测及其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SuraiKhola剖面的对比分析表明 ,约 10MaBP以来 ,青藏高原以持续性隆升为主 ,划分高原整体隆升阶段的有效时间尺度下限是 1Ma ,高原隆升过程可划分为三大阶段 :10 0~ 6 0MaBP ,高原整体缓慢隆升 ;6 0~ 2 5MaBP为过渡性隆升阶段 ;2 \^5MaBP以来高原整体快速隆升。高原整体隆升高度可能于 4 6MaBP超过海拔 2 0 0 0m ,2 5MaBP超过海拔 30 0 0m。
李孝泽董光荣陈惠中郑洪波靳鹤龄金炯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磨拉石
从冰前风沙地貌初看普若岗日冰原的形成演变被引量:7
2002年
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样品分析表明 ,位于普若岗日冰原西侧冰川前缘带的大片风沙地貌 ,直接发育在冰碛之上 ,并以冰碛为主要物质来源 ,与冰川运动和冰原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 ,是相关冰川和冰原形成演化过程的良好反映与记录 .结合沙丘沉积序列中的沉积构造测量、粒度分析及腐殖质夹层的14 C测年等结果 ,初步得出 :普若岗日冰原至少形成于 18kaBP ;冰原降水可能主要来自西风降水 ;18kaBP以来 ,冰原在总体上处于收缩过程 ,在约 10 8kaBP来 ,冰原西缘的零平衡线的年均水平退缩速率约为 0 88~ 1 0 2m·a-1,铅直升高速率约为 2 4~ 32mm·a-1.
李孝泽姚檀栋屈建军张伟民
关键词:普若岗日冰原风沙地貌
中国西北干旱环境的形成时代与成因探讨被引量:25
2006年
西北干旱环境的形成时代是我国古环境研究的重要问题。干旱环境的存在可据地层中风成沉积、风化沉积、水成沉积、古生物等信息综合确定。对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河西走廊、陕甘宁等盆地的中、新生界干旱环境沉积记录分析表明,我国西北干旱沉积及其时代可上溯到晚侏罗世初期(约160Ma以来),其间可分为三大阶段i1)晚侏罗世至古近纪(约160~24Ma),以红色干旱沉积与亚热带干旱环境为主;2)晚第三纪(约24.0~2.5Ma),以红色干旱沉积与亚热带干旱环境向灰、黄色干旱沉积与温带干旱环境逐渐过渡为特征;3)第四纪(约2.5Ma以来),以灰、黄色干旱沉积与温带干旱环境为主。干旱环境在晚侏罗世的大范围出现主要是侏罗纪全球气温回升、北亚热带北界北推引起的。相比可见,新近纪温带干旱环境的形成主要与古特提斯海关闭、青藏高原及盆地外围山脉的隆升等构造运动引起内陆盆地干旱效应的加强有关。进而推知。我国西北在新近纪出现的温带内陆干旱环境既是盆地外围高原、山脉隆升的重要直接结果,也是亚洲季风系统的重要直接形成因素。
李孝泽董光荣
关键词:干旱环境
甘肃张掖马蹄寺丹霞地貌本体地层中的沙漠沉积及其意义
<正> 1 引言甘肃张掖马蹄寺景区(曾名青松丹峡流寓),位于张掖市以南约60 km处的祁连山中段北坡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图1),集佛学石窟艺术、祁连山高山森林草原风光及丹霞地貌景观于一体,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李孝泽董光荣陈发虎
文献传递
白银盆地中新世末沙丘岩及其古沙漠与古环流重建被引量:4
2002年
野外调查、室内样品分析及区域地层对比表明 ,广布于甘肃白银盆地的巨厚层发育大型交错斜层理的浅黄色固结砂岩是典型的沙丘岩 ,主要沉积于中新世末至上新世初 ,代表弱固定性沙漠 ,风系属行星西风 ,但盛行古风向分为SW至WNW两支 ,既不同于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盛行NE向信风及W向行星西风 ,也不同于现代本区在东亚季风环流影响下盛行N、NNE及NE向冬季风的情况。这可能指示当时青藏高原已经隆升到海拔 1 0 0 0~3 0 0 0m ,引起西风环流在高原南北两侧发生季节性摆动绕流 。
李孝泽董光荣
关键词:晚第三纪沙丘岩古环境
Uplift processes for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 comparative study of Yecheng section and Siwalik group
2001年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Yecheng section at the northern piedmont of the Kunlun Mountain, and the Surai Khola section at the southern piedmont of the Himalayan Mountain, indicates that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dominated by continuous uplift over the past 10 Ma. And the effective time scale for dividing the uplift stages would be 1 Ma. The uplift processes of the entire plateau can be divided mainly into three stages, i.e., a slow uplift stage (10.0-6.0 MaBP), a transitional uplift stage (6.0-2.5 MaBP) and a rapid uplift stage (since 2.5 MaBP). The plateau might have risen to 2000 m above sea level by 4.6 MaBP in response to uplift and to more than 3000 m by 2.5 MaBP.
LI XiaozeDONG GuangrongCHEN HuizhongZHENG HongboJIN Heling
关键词:TECTONICUPLIFTPLATEAUQUATERNARY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