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1YQ06008408)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养军钱小红郝斐然田芳李佳斌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广西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质谱
  • 6篇蛋白
  • 6篇蛋白质
  • 6篇色谱
  • 6篇白质
  • 4篇液相
  • 4篇液相色谱
  • 4篇相色谱
  • 3篇蛋白质组
  • 3篇蛋白质组学
  • 3篇质谱联用
  • 2篇色谱-质谱联...
  • 2篇色谱柱
  • 2篇同位素稀释
  • 2篇毛细管
  • 2篇毛细管色谱
  • 2篇毛细管色谱柱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代谢

机构

  • 11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蛋白质组...

作者

  • 10篇张养军
  • 9篇钱小红
  • 5篇郝斐然
  • 4篇田芳
  • 3篇周廉淇
  • 3篇李佳斌
  • 3篇付斌
  • 2篇李楠楠
  • 2篇张姣
  • 2篇王欢欢
  • 2篇秦伟捷
  • 1篇毛心丽
  • 1篇关华
  • 1篇宋子凤
  • 1篇张庆林
  • 1篇卫军营
  • 1篇周平坤
  • 1篇彭博
  • 1篇蔡耘
  • 1篇应万涛

传媒

  • 9篇色谱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质谱学报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鳞片状聚合物修饰硅胶填料固定化酶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组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鳞片状聚合物修饰的硅胶填料,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固定化酶载体,实现了蛋白酶的高密度固定,从而明显缩短了复杂蛋白质样品的酶解时间。使用标准蛋白质对固定化酶的酶解效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鳞片状聚合物修饰的新型固定化酶硅胶填料具有较高的酶解效率,酶解标准蛋白质1 min后,鉴定到肽段的氨基酸序列覆盖率可达95%以上。将该固定化酶硅胶填料成功应用于大肠杆菌全蛋白质的酶解,从2 min酶解肽段的混合物中鉴定到的蛋白质数量超过同样条件下溶液酶解12 h的结果。另外,该固定化酶硅胶填料可以重复使用,其酶解效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该固定化酶具有较好的样品回收率,因而可以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
宋子凤张庆林张养军秦伟捷钱小红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
一种多通道匀浆装填毛细管色谱柱的新装置及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目前毛细管色谱柱装柱效率低、不同批次装填的毛细管色谱柱之间性能差异大的问题,我们发展了一种多通道匀浆装填毛细管色谱柱的新装置。该装置以液相色谱泵提供压力、采用磁力搅拌保持匀浆液均匀分散,一次可装填多达6根毛细管色谱柱。以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胰蛋白酶酶切肽段混合物为样本,选择峰容量、蛋白覆盖率、3个特定离子的保留时间以及毛细管色谱柱柱压为指标,在毛细管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上对装填的反相毛细管色谱柱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分别考察了一次装填的6根毛细管色谱柱、两次装填的12根毛细管色谱柱以及一次装填1根与一次装填6根毛细管色谱柱的性能及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同一批次装填的6根毛细管色谱柱的性能相近;不同批次装填的12根毛细管色谱柱的峰容量和覆盖率没有明显的区别,但保留时间和毛细管色谱柱柱压的稳定性较差;一次装填1根和一次装填6根毛细管色谱柱柱性能的稳定性与两次分别装填6根毛细管色谱柱的稳定性相近,即采用本装置可显著提高毛细管色谱柱的装填效率且每次装填毛细管色谱柱的数量不会对柱性能产生影响。
吕雅瑶郝斐然王欢欢付斌钱小红张养军
关键词:毛细管色谱柱多通道
金属标记结合高效液相色谱-选择离子监测质谱的蛋白质绝对定量新方法被引量:1
2014年
建立了金属标记结合高效液相色谱-选择性离子监测质谱(SIM)的蛋白质绝对定量新方法。实验考察了金属标记效率、金属标记的稳定性、标记后肽段的色谱保留和质谱行为、新定量方法的线性范围和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金属标记具有标记效率高,稳定性好,色谱保留行为一致等优点。另外,金属标记-选择离子监测质谱绝对定量方法灵敏度高,其定量限低至1 fmol,线性范围为1-500 fmol,线性范围内 R2值大于0.99,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经过测量,标准肽段的回收率为117.01%,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将该方法应用于腾冲嗜热菌中烯醇酶蛋白的定量分析,相对标准偏差为5.47%,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高。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生物样本中的蛋白质的绝对定量分析,为比较简单的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绝对定量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李佳斌周廉淇颜辉李楠楠郝斐然田芳张养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蛋白质
18O同位素标记定量肽段串联体蛋白质结合同位素稀释-多反应监测质谱的蛋白质绝对定量新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建立了定量肽段串联体蛋白质(concatamers of Q peptides,QconCATs)结合18O同位素标记-多反应监测质谱的蛋白质绝对定量新方法。首先对QconCAT重组蛋白质进行了纯度表征,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表征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质的纯度在99%以上,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3.4 kDa。对QconCAT重组蛋白质酶切后的肽段混合物进行质谱分析,并经pFind和pLabel软件处理,验证了目标肽段。还考察了QconCAT重组蛋白质的酶切效率和18O标记效率,并对QconCAT蛋白质结合18O标记-同位素稀释-多反应监测质谱方法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腾冲嗜热厌氧菌(Thermoanaerobacter tengcongensis,TTE)中选定蛋白质的肽段进行绝对含量测定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准确度较高,说明该方法可用于复杂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绝对定量。更重要的是所建方法不仅解决了细胞培养氨基酸稳定同位素标记(SILAC)技术的重标试剂价格昂贵的问题,也为定量蛋白质组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李楠楠周廉淇毛心丽张姣卫军营林虹君李佳斌田芳张养军钱小红
关键词:同位素稀释
氨基酸-稳定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用于合成肽段准确含量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建立了氨基酸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准确测定合成肽段绝对含量的方法。实验中对合成肽段的纯度进行了表征,色谱纯度表征结果为99%以上,质谱纯度为90%以上。在肽段溶液中加入13C标记的氨基酸后进行酸溶液水解时间的优化,水解后的氨基酸直接经液相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结果表明肽段中的被测氨基酸在150℃、6 mol/L HCl溶液水解4~6 h就可以达到水解平衡。每个肽段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被测氨基酸,测得随机选择的5种合成肽段的绝对含量为62.07%~88.1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相对误差小于5%,均满足定量要求。除常用的被测氨基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外,还考察了选择赖氨酸和精氨酸作为被测氨基酸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精氨酸为被测氨基酸是可行的,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方法的普适性。该方法的建立避免了色谱法定量时氨基酸衍生化处理带来的副反应影响及操作繁琐等问题,提高了肽段含量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肽段含量的准确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王雪颖秦伟捷钱小红张养军
关键词: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氨基酸分析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肝微粒体中药物代谢酶定量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肝微粒体中的药物代谢酶是参与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类,不管是合成药物,还是组成复杂的中药,主要经过肝脏中药物代谢酶的代谢转化成易于排泄的化合物。由于药物代谢酶的表达水平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药物代谢酶的准确定量对药物的药理、药物相互作用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药物代谢酶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欢欢吕雅瑶彭博钱小红张养军
关键词:药物代谢酶液相色谱-质谱
一种简单的毛细管色谱柱电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及其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实现蛋白质组的深度覆盖,特别是低丰度蛋白质的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更长或装填更小粒径填料的毛细管色谱柱,但因此带来的问题是色谱柱反向柱压显著升高。针对以上问题发展了一种简单的毛细管色谱柱电加热装置制作方法,并将该装置安装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分别以牛血清白蛋白(BSA)酶切肽段混合物和酵母蛋白(yeast)酶切肽段混合物为样品,从柱压和柱效两方面对该装置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所制作的毛细管柱电加热装置安装在装填粒径为3μm反相色谱填料的毛细管柱上,在最佳电流(100 mA)下对BSA及yeast酶切肽段混合物进行分离时的柱压比不加电流时的柱压降低至少50%,柱效略有升高。这说明所制作的毛细管色谱柱电加热装置能显著降低柱压,为在较低的柱压条件下选择更小粒径色谱颗粒填料的毛细管色谱柱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金祖耀吕雅瑶周珊珊郝斐然付斌应万涛钱小红张养军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柱效
基于电迁移的蛋白质制备技术和方法新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电迁移的蛋白质制备技术是对一类分离和制备技术的统称,其特征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对目标物质进行分离和纯化制备,这种技术在生物大分子和蛋白质组的研究中应用广泛。基于电迁移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制备型电泳、制备型电色谱、制备型等电聚焦和自由流电泳等。本文对每种制备型电迁移装置的设计、特点和基于该种装置的各种应用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列举了一些实例。另外,微量级制备型电泳因分离度高、回收率高以及高效快速的优点,在微量级生物样本分析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也着重关注了这方面的进展,并对基于电迁移的制备技术做了展望。
郝斐然付斌张养军钱小红
关键词:蛋白质
质谱电喷雾电离源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自1984年约翰芬恩(John Fenn)发明一种软电离离子源,即电喷雾电离源(ESI)以来,促进了质谱技术在大分子分析领域,特别是生物大分子领域的广泛使用。ESI源的低取样效率由ESI源的离子化效率和传输效率的构成,制约着ESI源质谱灵敏度的提高,因此研究者们一直努力改进ESI源的性能,以提高取样效率、改善ESI源质谱灵敏度。本研究介绍了ESI源的原理,并评述了近年来ESI源研究的新进展和应用。
李佳斌郝斐然田芳张养军
采用磁性载体制备的固定化酶反应器的载体粒径对蛋白质酶解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研究了以不同粒径的磁性颗粒为载体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在蛋白质酶解过程中,其粒径大小对团聚、酶解效率和漏切位点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级颗粒的酶负载量为亚微米级的3.5倍左右。但当酶固定量相同时,酶解效率基本相当。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磁性颗粒的粒径后,团聚现象得到明显改善。选择磁性载体粒径为20nm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对其性能进一步考察。结果显示胰蛋白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质量比为1∶1时,即能于1 min内实现快速酶解;当酶解10 min时,其零漏切位点肽段数和蛋白质序列覆盖率基本达到稳定,并明显优于溶液酶解水平。通过对漏切位点的统计分析比较,发现固定化酶解与溶液酶解时的漏切位点规律基本类似。因此,采用不同粒径磁性载体制备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均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提供快速、高效的酶解。
张姣周廉淇田芳张养军钱小红
关键词:磁性颗粒蛋白质组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