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N060)

作品数:7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郑林科王建利董建红肖琼魏晓言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理
  • 4篇积极心理
  • 3篇心理品质
  • 3篇心理学
  • 3篇理学
  • 3篇积极心理品质
  • 2篇大学生
  • 2篇人际
  • 2篇人际交往
  • 2篇陕西高校
  • 2篇全人
  • 2篇教育
  • 2篇积极心理学
  • 2篇交往
  • 2篇高校
  • 1篇大学教育
  • 1篇大学生创造力
  • 1篇心理活动
  • 1篇心理学家
  • 1篇心理资本

机构

  • 7篇西安石油大学

作者

  • 7篇郑林科
  • 2篇王建利
  • 1篇赵晶
  • 1篇魏晓言
  • 1篇刘慧婷
  • 1篇肖琼
  • 1篇董建红
  • 1篇何薇

传媒

  • 3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校园心理
  • 1篇统计与信息论...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不均衡,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恐惧型(44.6%),其次是冷漠型(26.1%),安全型(15%)和专注型(14.3%)比例较低;2城镇学生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农村学生(t=-2.304,P<0.05),独生子女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t=-3.492,P<0.01);城镇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t=2.408,P<0.05),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393,P<0.01);3依恋回避与亲合效能、自我印象效能、利他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感、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51,-0.326,-0.160,-0.381,-0.229,-0.214;P<0.01),依恋焦虑与自我印象效能、自我价值感效能和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79,-0.249,-0.347,P<0.01),与亲合效能、利他效能和沟通效能不相关(r=-0.103,-0.076,-0.078;P>0.05);4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F=15.431,P<0.01),其中安全型高于恐惧型、专注型和冷漠型,冷漠型高于恐惧型(P<0.01);5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能够预测人际交往效能感(R2=0.221,P<0.001)。结论:成人依恋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
赵晶郑林科肖琼董建红魏晓言
关键词:成人依恋人际交往效能感依恋焦虑依恋类型
希望与乐观:引导人生成功的积极心理力量被引量:18
2013年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它给心理学提供了研究的新视角,如塞利格曼倡导的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特质和积极环境等。在面对未来的积极认知、情绪和人格中,希望和乐观如同"孪生子",形影不离相伴而生:希望是给未来确立目标、设计途径、激发动力的一种积极认知力量;乐观是预期结果、应对挫败、积极归因的一种积极认知力量;希望和乐观既是一种随境变化的认知态度和情绪体验,又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和心理资本;希望者的矢志不移和锲而不舍,其力量源于未来成功目标的牵引;乐观者的预期结果和成败归因,其力量源于转败为胜的力量;希望者总能看到目标成功的必然性,乐观者常常直面结果成败的或然性,乐观者的积极归因使其对结果"胜不骄败不馁"(强化机制)并对目标"不扬鞭自奋蹄"(导向机制)。希望与乐观是一种积极认知和情绪体验以及心理资本和人格力量,是人生未来成功路上指引航向的"双子星"(目标导向和结果强化)。
刘慧婷郑林科王翠玲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品质 感戴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感戴研究高度关注。感戴不仅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更是一种积极的人格品质。在人际交往的互动中,感戴倾向高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从而避免消极的负面情绪的产生。
蔡金彤郑林科
关键词:质感负面情绪人格品质人际交往
陕西高校各类教育提升全人素质的预测模型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高校全人素质量表"随机抽样省部属8所高校4 953名大学生,对调查数据做SPSS多元回归参数估计和AMOS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结果表明,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分别对大学生全人素质16项指数产生显著正效应;德育教育"立德效应"主提升德道品质、心身健康、人生意义等素质;专业教育"树人效应"主提升求知钻研、学术探索、技术能力、语言思维等素质。研究结果为陕西高校全人素质教育提供了实证参数和理论依据。
王建利郑林科
关键词:高校教育
积极心理品质大学生创造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关于创造力研究的兴起可追溯到1950年的Seligman,由于研究路线的不同,对于创造力的科学界定每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总结后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部分研究者将创造视为心理活动的历程;另一部分学者视创造为一种能力。将创造视为历程的代表是英国的心理学家华莱士,他主要研究创造性思维过程,这一过程包括4个阶段:①准备期;②酝酿期;③明朗期;④验证期。
何薇郑林科
关键词:创造力心理品质大学生心理活动心理学家思维过程
宽恕:对待伤害的积极心理品质被引量:7
2014年
宽恕见于哲学、宗教、伦理、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宽恕在心理学上是受害者原谅施害者罪过和撤销怨恨报复的心理过程。宽恕涉及受害者与施害者之间的3种方式:受害者宽恕施害者、宽恕自己的过错、施害者寻求受害者宽恕。宽恕受多种因素影响:宜人性人格特质的人容易实施宽恕;深度共情会促使对施害者的仇恨报复动机转化为寻求和谐的积极动机;积极归因可以改变受害者把受害的原因外归于情景所致和内归于施害者无意所为时即产生宽恕;价值观中的利他主义注重宽恕他人,而个人主义则看中宽恕自己。宽恕作为一种心理资本,能够给人际关系产生和谐效应、给个体带来心身健康效应和给组织冲突产生和解效应。宽恕是对伤害的一种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资本,可以提供积极心理学手段来开发和提升,以便为社会和组织带来更大的心理资产效益。
蔡金彤郑林科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宽恕受害者心理资本
陕西八所高校全人素质教育调研评估
2013年
为探索和评估陕西高校"全人素质教育",借鉴香港全人素质发展模型,编制"高校全人素质教育量表",依此抽取陕西八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分组调研,并对数据做SPSS统计分析和AMOS结构建模。结果发现:对抽样大学生全人素质贡献度最大的依次是基础/专业教育、大学英语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大学体育教育、人文选修课教育、科技选修课教育、道德修养课教育和计算机课教育。由此不仅说明了专业和基础类教育是培养全人素质的主要渠道,英语、德育及体育是培养全人素质的重要方面,人文与科技公选课是培养全人素质的必要补充,而且也为高校全人教育以及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提供了实证参数和理论依据。
王建利郑林科
关键词:陕西高校大学教育结构方程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