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D0200105)

作品数:36 被引量:229H指数:8
相关作者:马一太管海清杨俊兰李敏霞刘圣春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河北建筑科技学院河北沧州大化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建筑科学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0篇跨临界
  • 29篇跨临界循环
  • 25篇CO
  • 16篇CO2跨临界
  • 16篇CO2跨临界...
  • 9篇制冷
  • 9篇膨胀机
  • 8篇热泵
  • 6篇CO2
  • 5篇空调
  • 5篇工质
  • 4篇氧化碳
  • 4篇制冷循环
  • 4篇二氧化碳
  • 3篇能效比
  • 3篇换热
  • 2篇地源
  • 2篇地源热泵
  • 2篇压缩机
  • 2篇运行特性

机构

  • 36篇天津大学
  • 2篇河北建筑科技...
  • 1篇天津城市建设...
  • 1篇河北沧州大化...

作者

  • 36篇马一太
  • 23篇管海清
  • 21篇杨俊兰
  • 20篇李敏霞
  • 8篇刘圣春
  • 6篇苏维诚
  • 5篇查世彤
  • 5篇王景刚
  • 4篇卢苇
  • 4篇李丽新
  • 3篇王侃宏
  • 3篇魏东
  • 2篇马利蓉
  • 1篇杜兰萍
  • 1篇候立泉
  • 1篇吕灿仁
  • 1篇张子平
  • 1篇苏维城
  • 1篇邢英丽
  • 1篇曾宪阳

传媒

  • 13篇流体机械
  • 4篇太阳能学报
  • 3篇工程热物理学...
  • 3篇天津大学学报...
  • 3篇机械设计
  • 3篇制冷与空调
  • 2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压力容器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煤气与热力
  • 1篇压缩机技术

年份

  • 2篇2006
  • 8篇2005
  • 17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_2跨临界循环膨胀特性及机理被引量:1
2002年
介绍了采用膨胀机的 CO2 跨临界循环的系统流程及典型工况 ,详细分析了膨胀中经历的亚稳态过程的成因和机理 ,指出气化的滞后对系统的危害 ,并对相变膨胀过程中的成核现象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 ,结合 CO2 超临界膨胀过程的特点 ,阐明了气液相变介质中声速的确定方法 ,认为 CO2
魏东马一太李丽新苏维诚吕灿仁
关键词:CO2跨临界循环亚稳态相变制冷工质
CO_2双蒸发器压缩/喷射式跨临界制冷循环被引量:7
2006年
为减小CO_2跨临界循环系统节流部分的膨胀功损失,提高系统性能,可在小型制冷系统中采用喷射器代替节流阀,部分回收工质从高压到低压过程的膨胀功。在对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CO_2跨临界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效率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喷射器出口背压下,CO_2跨临界压缩/喷射制冷循环可以得到较高的循环性能。蒸发温度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两工况的变化对该系统性能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在较低蒸发温度下,该系统可以明显降低压缩机出口温度,有利于系统稳定运行。
马一太管海清杨俊兰刘圣春
关键词:CO2跨临界循环喷射器能效比
CO_2跨临界循环滚动活塞膨胀机的研究与开发——试验测试部分
2004年
为提高CO2跨临界循环的效率,降低系统的节流损失,用CO2膨胀机代替系统中的节流阀,并对其回收膨胀功进行了研究,设计和开发了两代CO2滚动活塞膨胀机样机,给出了两代CO2膨胀机的特点,同时进行了试验对比.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滚动活塞形式的膨胀机在超临界和两相区运行是可行的.第二代膨胀机明显优于第一代膨胀机,可见采取的降低泄漏、减小摩擦等措施非常有效.膨胀机在CO2跨临界循环中运行,存在最佳转速,使膨胀机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李敏霞马一太苏维城管海清
关键词:CO2跨临界循环膨胀机
CO_2跨临界循环系统润滑油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为保证CO2跨临界循环系统的稳定运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润滑油,在分析摩擦润滑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数据对比的方法,对POE、PAG、PAO和烷基芳香烃4类合成润滑油在CO2跨临界循环系统中的混合性、流动性、可溶性、黏度、长期稳定性及润滑性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OE类润滑油是CO2跨临界循环系统的一种相对较好的选择.
马一太管海清李敏霞杨俊兰
关键词:CO2跨临界循环润滑油黏度
带膨胀机的CO_2空调系统循环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设计并比较了3种具有可行性的CO2跨临界循环。计算结果表明,当膨胀机效率大于19%时带膨胀机的两级压缩循环较双级节流循环的要好,膨胀机效率大于45%时,带膨胀机的单级压缩循环COP比双级节流循环要高。另外,通过引入当量温度分析法,将带膨胀的CO2跨临界循环与R134a循环进行了对比。结论是CO2双级带膨胀机循环的稳定性好,当量冷凝温度较大时单级带膨胀机循环性能高于R134a循环,当量冷凝温度较低时,R134a循环性能与双级带膨胀机循环不相上下。
马一太马利蓉杨俊兰刘圣春
关键词:CO2跨临界循环膨胀机空调
CO_2双螺杆压缩膨胀机在热泵空调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分析了CO2双螺杆压缩膨胀机的优势以及膨胀机和压缩机同轴连接的受力情况。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将膨胀机和压缩机做成同轴可以很好地抵消轴向力。并设计了新型的进气装置可以很好地实现CO2热泵空调系统的冬夏季转换,CO2双螺杆压缩膨胀机自身的进排气调节可以取代热泵空调中的四通阀,避免了四通阀的热短路效应和高低压间的泄漏。
刘圣春马一太杜兰萍
关键词:CO2热泵空调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放热过程换热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放热过程处于超临界区 ,由于在准临界点附近CO2 的热物理参数变化非常剧烈 ,超临界区流体的换热有别于传统制冷剂 ,气体冷却器的换热优劣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为了能设计出高效的气体冷却器 ,应该对这一过程的换热性能作一全面了解。本文主要讨论了制冷剂CO2 在气体冷却器中的换热特点 ,以及流体温度、高压侧压力、质量流速、热流密度、管径和含油量等因素对换热的影响 ,最后探讨了换热关联式和气体冷却器型式的研究进展。
马一太杨俊兰管海清卢苇
关键词:气体冷却器换热
CO_2摆动转子膨胀机的设计分析与性能测试被引量:1
2004年
通过对CO2 跨临界循环的运行工况分析 ,设计了摆动转子式膨胀机。指出控制摩擦损失、泄漏损失和余隙容积损失是提高膨胀机效率的关键。经过CO2 跨临界循环水 水热泵膨胀机回收功率测试实验台的运行实验 ,测定了CO2摆动转子式膨胀机的性能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管海清马一太李敏霞杨俊兰
关键词:CO2跨临界循环
地源热泵的运行特性模拟研究被引量:74
2003年
依据圆柱源理论,建立起了耦合地面热泵机组和地下埋管换热器特性的模拟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长期运行的地源热泵系统的短时间步长运行特性模拟。探讨了模拟过程中有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并运用所建模型对地源热泵的冬季和夏季运行特性进行了模拟。运行特性模拟与实验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对地源热泵的运行特性做出符合实际的预测。
王景刚马一太张子平王侃宏候立泉
关键词:地源热泵运行特性
CO_2跨临界循环地源热泵的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给出了CO2 跨临界循环地源热泵的系统流程 ,并在考虑输气系数和绝热效率的基础上 ,与R2 2和R134a等进行了循环性能比较。结果表明 ,用于需要较高供水温度的空调系统或热水供应系统时 ,CO2 可具有和常规工质相当的性能。同时对于一特定的CO2 地源热泵 ,分析了在热水流量和热水温度变化时的运行特性 ,并讨论了CO2
马一太王景刚李敏霞查世彤
关键词:地源热泵循环性能运行特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