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CMATG2007Y08)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5H指数:8
- 相关作者:杨成芳车军辉王俊高凤姣李泽椿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省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 发文基金: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山东省气象局重点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山东半岛一次持续性强冷流降雪过程的成因分析被引量:62
- 2008年
- 利用NCEP/NCAR逐日6 h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诊断分析了2005年12月3~21日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地区发生的罕见持续性强降雪过程。结果表明:降雪以西北气流下的冷流降雪为主,具有典型冷流降雪分布特征;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造成强冷空气频繁,经过渤海暖海面时产生较大海气温差,是降雪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直接原因;一定的海气温差是冷流降雪的重要指标,产生冷流降雪时山东北部近海海域的海气温差常在22K以上;冷流暴雪产生在高能舌、对流层低层辐合、中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上升运动层浅薄;水汽来源于渤海,水汽辐合层位于超低层(925 hPa高度以下);对流层中低层的垂直速度、散度场、涡度场的动力耦合结构配置有利于暴雪的形成和维持;特殊的低山丘陵地形强迫抬升是冷流降雪的触发机制,对暴雪的产生起到增幅作用。
- 杨成芳李泽椿李静车军辉
- 关键词:海气温差地形强迫
- 位涡在冷流暴雪短时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09年
- 利用NCAR/NCEP逐日6 h间隔的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冬季发生在山东半岛的冷流暴雪过程中的位涡演变特征及其对降雪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纬度阻塞环流形势经历了转型,其发展演变过程有利于冷空气频繁南下从不同的路径入侵渤海和山东半岛地区,造成持续性冷流暴雪;(2)高位涡从高层下传,降雪强度与下伸高度有关;(3)高位涡的移动可以很好地示踪冷空气的源地和路径,此次持续性强降雪过程的冷空气来源于4种路径;(4)对流层中层的高位涡区的强度和影响时间可作为冷流暴雪预报的有益指标,500 hPa等压面的高位涡信号明显,与强降雪的出现有很好的同位相对应关系,700 hPa的位涡场有时候也表现出强劣信号,业务应用中可同时比较分析二者的高位涡区;(5)高层的高位涡冷空气下沉时产生位势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层结,对降雪起到增强作用,500 hPa出现明显槽时可形成"不稳定-稳定-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稳定垂直结构,在短时间内产生强降雪。
- 杨成芳车军辉吕庆利张少林
- 关键词:冷流暴雪位涡冷空气
- 济南市近5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利用1960~2009年济南6测站雷暴观测资料,从雷暴日数年月分布和雷暴初终日变化趋势及初终日的绝对变率、相对变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深入了解济南市雷暴发生的气候规律以及演变趋势。从年际变化来看,济南市雷暴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济南站年平均雷暴日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其余各站年平均雷暴日数线性倾向率为-2.5~-3.9d/10a。雷暴只发生在3~11月,6~8月是雷暴多发期,7月雷暴最多,8月次之。中部山前平原较北部冲击平原和南部丘陵山区雷暴初日出现偏早,而雷暴终日结束偏晚,初终间日数延长;南部丘陵雷暴初日、终日均较平原区稳定。
- 高凤姣
- 关键词:雷暴日气候特征
- 海(湖)效应降雪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09年
- 回顾国内外有关海(湖)效应降雪的主要研究成果,依据海(湖)效应降雪的定义,对其产生机制、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多尺度相互作用、影响因素和空间形态分类等方面进行的总结和分析。表明,海(湖)效应降雪过程存在多尺度相互作用,海(湖)气温差、热力不稳定、风向风速、地形、云物理过程等是其关键影响因素,并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数值模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是主要研究手段。在此基础上,经进一步分析指出,未来我国应重点深入开展海效应降雪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产生机制研究,提高海效应降雪的精细化预报能力。
- 杨成芳陶祖钰李泽椿
- 关键词:降雪影响因素
- 利用单多普勒雷达资料做冷流暴雪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34
- 2009年
- 基于单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EVAP方法反演风场,并结合径向速度、反射率因子、自动气象站和探空风场等观测资料,对2005年12月6~7日山东半岛一次冷流暴雪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雷达回波呈狭窄带状,移动缓慢近乎停滞,径向速度上存在风向切变线,烟台和威海的暴雪不同步是冷流暴雪的典型特征;(2)首次通过雷达反演证实了逆风区实际就是风场切变在径向速度图上的反映,垂直各层水平风场存在中尺度切变线,且与强回波带相对应,切变线的位置决定暴雪的落区;(3)通过雷达反演风场和风廓线共同揭示出强降雪产生时对流层中层有西北风、西南风和东北风三股气流,明显的西南气流位于850~700 hPa,表明冷流降雪过程并非传统认为的仅有西北冷平流,而是不同气流辐合的结果;(4)对流层中层的西南暖平流为云的播种和反馈机制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使得冷流降雪增强,这在常规观测资料中无法看到。
- 杨成芳王俊
- 关键词:冷流暴雪多普勒雷达中尺度切变线
- 大型火电厂热排放对环境气温增高的贡献检测被引量:2
- 2010年
- 利用1960—2009年的年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被检站和参考站的年、季变化趋势特点,着重研究了大型火电厂的热排放对当地气温的影响程度和相对贡献比例。从增温趋势看,被检站和参考站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分别为0.33~0.48℃?10a和0.21~0.33℃?10a,年热排放增温率为0.11~0.20℃?10a。热排放引起的四季增温速率为春秋强,冬季次之,夏季最小。火电厂的热排放对当地气温增温的贡献显著,表现为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对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增温贡献率为31%~49%。
- 高凤姣邹瑾陈金敏
- 关键词:火电厂热排放温度序列
- 渤海海效应暴雪的三维热力结构特征被引量:11
- 2010年
- 采用烟台多普勒天气雷达、天气图等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模式(RAMS4.4)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2008年12月4~6日发生的一次海效应暴雪的时空分布和三维热力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渤海海效应降雪并非传统认为的仅发生在蓬莱以东的山东半岛地区,而是广泛分布于山东半岛、莱州湾、渤海中东部和黄海西部洋面上;降雪源地有暖海面和陆地,即莱州湾、渤海中部至渤海海峡和山东半岛。(2)浅层对流是海效应降雪的重要热力特征,当强冷空气流经渤海时,暖海面通过湍流交换等作用向冷空气底层输送感热和潜热,使得低层增温增湿,产生对流层中上层干冷低层暖湿的对流性不稳定。(3)冷空气的强弱影响渤海暖海面及山东半岛地区的垂直热力结构,导致降雪强度在不同时段存在显著差异。海气温差与热通量成正比,初期冷空气弱,对流层中低层的垂直温差小,海面上空的暖湿层浅薄,不稳定能量弱,产生的降雪量小;中后期冷空气强盛,对流层中低层的垂直温差大,暖湿层较为深厚,不稳定能量增强,导致降雪强度和降雪量大。(4)与单一要素温度和湿度相比,对流层低层相当位温的水平分布对强降雪落区具有更好的指示意义,强降雪发生在高相当位温脊线附近。
- 杨成芳
- 海洋影响下的山东半岛冷流降雪被引量:8
- 2009年
- 为探讨山东半岛北部冷流降雪的气候条件及其形成机理,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有效地分离出系统性降雪和局地降雪即冷流降雪.通过回归和合成分析揭示了冷流降雪多发时典型的环流特征是低层温度场落后高度场,强冷平流伴随冷槽加深,西北风加强.在此环流背景下,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充分的热量、水汽输送是局地降雪的主要气候原因.根据热力、水汽和层结等条件的分析表明,12月具备最佳降雪条件,与观测事实一致.沿海边界层的斜压结构、陆面摩擦与地形强迫,使上升运动加强,形成了半岛局地降雪特有的空间分布型.进一步分析表明,低频重力内波有可能成为激发对流,组织降雪的动力因子之一.
- 于群周发琇王启
- 关键词:冷流降雪海-气相互作用
- 渤海南部沿海冷流暴雪的中尺度特征被引量:42
- 2007年
-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应用中尺度数值模式RAMS(V4.4)对2005年发生在山东半岛北部沿海的一次冷流暴雪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发生在西北气流、较大海气温差和半岛的丘陵地形特殊条件下;冷流暴雪在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上表现为长生命史的逆风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模式对沿海地区的冷流降雪过程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可以很好地模拟出降雪的落区和大气环流形势的演变,证实了暴雪中尺度垂直环流的存在;强降雪集中出现在上升运动增强和逆风区维持的阶段。
- 杨成芳李泽椿周兵陈优宽朱君鉴
- 关键词:冷流暴雪海气温差
- 用EVAP方法反演冷流暴雪的风场及检验被引量:10
- 2010年
- EVAP(Extended VAP)雷达反演方法是在忽略空气垂直运动速度而考虑云雨粒子下落速度影响的条件下,导出从雷达多仰角多普勒速度资料产生不同高度上的水平径向速度计算公式,然后利用VAP方法来反演出等高面上的二维水平风场。利用烟台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EVAP方法反演了2005年12月山东半岛两个风场背景条件和暴雪落区均有明显差异的冷流暴雪个例水平风场。将雷达实测的径向速度、反射率因子插值到各等高面上,并与反演的同等高面风场叠加显示,以此分析反演的风场是否与原始雷达数据相符。此外,还与地面自动站风场、高空风场等实测资料进行对比,综合检验反演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冷流暴雪的中尺度风场结构。结果表明,反演风场与实测资料相符;EVAP方法对强风和弱风的冷流暴雪个例都可反演出不同高度的中尺度风场结构,反演的西南风与东北风、西北风与东北风之间的切变线和强回波带相对应,揭示了暴雪产生的动力机制,说明EVAP方法对不同风场条件的暴雪中尺度系统都有一定的反演能力。高时空分辨率的EVAP反演风场弥补了天气图上仅能分析出山东半岛西北风的缺憾,且反演过程中一个体扫的计算时间不足1 min,因此EVAP反演的中尺度风场信息适合在冷流降雪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中应用。
- 杨成芳李泽椿王俊
-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切变线冷流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