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116205)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作者:赵洪锟董英山张春宝刘晓冬李启云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大豆
  • 2篇野生
  • 2篇野生大豆
  • 2篇生大豆
  • 1篇栽培
  • 1篇栽培大豆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吡咯
  • 1篇脉冲电泳
  • 1篇酶切
  • 1篇耐盐
  • 1篇克隆
  • 1篇克隆及序列分...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
  • 1篇核基因
  • 1篇核基因组
  • 1篇复合体
  • 1篇改构

机构

  • 3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董英山
  • 3篇赵洪锟
  • 2篇张春宝
  • 1篇李克秀
  • 1篇李晓玲
  • 1篇沈波
  • 1篇李启云
  • 1篇刘晓冬
  • 1篇刘晓东
  • 1篇尹光

传媒

  • 2篇大豆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野生大豆核基因组Mb级DNA的制备与酶切
2011年
以野生大豆黄化幼苗为材料提取其细胞核DNA,经LMP包埋并用蛋白酶K裂解其中的核蛋白后,采用脉冲电泳回收2 Mb左右细胞核DNA。用HindⅢ对回收细胞核DNA进行部分酶切并用脉冲电泳回收酶切后的DNA片段,经电洗脱、浓缩和透析后DNA溶液浓度可达10 ng.μL-1。连接转化检测结果表明:该DNA可用于后续野生大豆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的构建和基因组分析。
李晓玲李克秀赵洪锟董英山
关键词:野生大豆脉冲电泳
栽培大豆染色体改构复合体基因SNP5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大豆耐盐基因表达芯片上提供的表达量下调的EST序列信息,借助了电子克隆方法,根据获得的假定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从栽培大豆克隆了染色体改构复合体SNP5类同源基因。其片段长度为812bp,编码240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重量为27.4kD,等电点pI为5.37。NCBI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其属于SNF5超家族,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Gm-SNP5(GenBank登录号:HM068595)。Southern杂交表明,GmSNF5基因在栽培大豆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拷贝。氨基酸序列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mSNF5与其同科的豌豆PsSNF5有较高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2%。由于其部分EST序列在大豆耐盐芯片中表达量下调,因此推测此基因在功能上与栽培大豆的耐盐性相关。
张春宝尹光赵洪锟刘晓东董英山
关键词:栽培大豆克隆
野生大豆Δ′-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P5CS)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根据栽培大豆(Glycine max)Δ′-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基因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直接扩增的方法从野生大豆中克隆到了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的同源基因,命名为GsP5CS。GsP5CS最大开放阅读框为2148bp,编码含有71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77.9 kDa的蛋白,预测等电点6.21。亲疏水性分析显示,GsP5CS含有连续的亲水片断。序列分析显示,GsP5CS与栽培大豆(Glycine max)、飞蛾豆(Vigna aconitifolia)、蒺藜苜蓿(Medicagotruncatul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等植物的Δ′-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基因高度同源,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87%、87%、86%;75%、74%、72%。根据野生大豆与这8种植物的P5CS基因序列相似性所建立的进化树,显示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一致。
张春宝赵洪锟李启云刘晓冬沈波董英山
关键词:野生大豆耐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