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135)

作品数:7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洪津孙晓兵乔延利张荞陈立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红外与低温等离子体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遥感
  • 6篇偏振
  • 4篇偏振遥感
  • 2篇遥感技术
  • 2篇偏振度
  • 2篇红外
  • 2篇红外偏振
  • 2篇波段
  • 1篇地表
  • 1篇定量遥感
  • 1篇多波段
  • 1篇仪器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表面
  • 1篇土壤湿度
  • 1篇偏振效应
  • 1篇像元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6篇洪津
  • 4篇孙晓兵
  • 4篇乔延利
  • 2篇张荞
  • 1篇宋志平
  • 1篇张运杰
  • 1篇晏磊
  • 1篇刘世元
  • 1篇尤政
  • 1篇汪元钧
  • 1篇李文涛
  • 1篇褚君浩
  • 1篇陈立刚
  • 1篇李雅男

传媒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遥感学报
  • 2篇大气与环境光...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Quasi-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被引量:2
2010年
Besides amplitude, frequency and phase, the polarization is another basic propert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the remote sensing field, the polarization is mainly applied in active detection systems of radar and lidar.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polarization signatures in a certain type of soil in a farm. And this relationship is expected to be introduced on agriculture and hydrology ultimately.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both in the laboratory and the field. Soil samples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 were measured at three wavebands on visible spectrum, and at several viewing angles in the plane of incidence. The polarization signature was indicated by the multi-band and multi-angle degree of linear polarization (DOLP) in this paper. The soil moisture were divided into five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properties of DOLP curves, namely, the quasi-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its polarization signature were established. The percentages of soil moisture of the five levels are: ≤10%, 10%-20%, 20%-40%, 40%-56% and >56%,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is division for soil moisture is on a rather large scale, it will meet the precision of application agricultural and hydrologic remote sensing.
ZHANG Qiao SUN Xiaobing LI Ya'nan QIAO Yanli
不同湿度的低植被覆盖土壤表面偏振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相对于传统的光谱探测,偏振探测能够提供更多的目标信息,比如,利用偏振探测手段解译材料表面的折射率、粗糙度等特性;也可用来反演土壤的湿度等。应用土壤表面反射光的偏振特性来反演土壤湿度,为定量反演土壤湿度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在农业、水文、气象和生态等领域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遥感中的一类混合像元难题,即低植被覆盖情况的土壤样品,通过实验测量,研究了样品表面偏振特性,进一步研究了样品表面偏振特性与土壤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植被覆盖土壤表面的偏振特性主要受裸土区域的影响,并与土壤湿度之间存在一种相关关系,例如,在本次实验中,当偏振度较小的光源以40°入射,且观测角处于20°~60°时,三种湿度土壤样品表面的偏振度与土壤湿度呈正比关系。进一步定量化这种相关关系将为反演低植被覆盖土壤湿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张荞孙晓兵洪津
关键词:土壤湿度偏振遥感混合像元
可见和红外偏振遥感技术研究进展及相关应用综述
由于大气及地物光谱辐射的偏振敏感性,使得可见和红外偏振遥感逐步发展成为地基、航空和卫星观测的新技术手段,在全球气候变迁研究、对地遥感和天文研究等领域得到应用。根据不同探测目标,从偏振分析机制和偏振信息获取模式等方面介绍了...
孙晓兵乔延利洪津
关键词:多波段偏振遥感
文献传递
一种高精度偏振遥感探测方式的精度分析被引量:21
2008年
检偏器的角度误差是影响偏振遥感探测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许多高精度定量化偏振遥感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检偏器(0°,60°,120°)放置的测量系统中,当入射光偏振角接近于0°或180°时偏振测量易产生最大误差值,而偏振角接近30°,90°和150°时,偏振度的测量具有很高的精度;在检偏器(0°,45°,90°)放置方式中,偏振角接近45°的光束测量易具有最大误差值,而偏振角接近于0°,90°和135°时,角度误差对偏振度测量精度的影响很小。除了个别偏振角外,对高偏振度入射光束的偏振测量通常具有较大的偏振测量误差。因此,引进线偏振光的平均偏振度测量精度描述偏振测量装置的优劣,结果表明检偏器(0°,60°,120°)放置方式优于检偏器(0°,45°,90°)放置方式。
陈立刚洪津乔延利孙晓兵汪元钧
关键词:偏振遥感偏振度
高分辨率定量遥感的偏振光效应与偏振遥感新领域被引量:8
2018年
随着航空航天高分辨率观测手段的逐步成熟,定量遥感在有效解决了光学地表多尺度效应后,更高分辨率的光学偏振效应在地表、大气、仪器3大要素方面逐步全面凸显出来,并直接决定或影响高分辨率观测系统的定量遥感效能实现和质量保障。例如,植被冠层极其微弱的多次散射反射偏振效应,如果不加扣除其模型误差达到136%;大气衰减本质是大气偏振效应,是遥感反演的最大误差源,误差达到5%—30%,偏振手段扣除大气误差目前已可以降低一半以上的误差;观测仪器扣除多次散射透射偏振光后,可以实现5 nm分辨率下0.1—0.3 nm高光谱定标能力,并借助偏振强化光噪声分离出中心波长偏移和带宽退化的误差根源。借助偏振"强光弱化,弱光强化",能够实现稳定度达10^(-8)月球辐亮度基准观测,为遥感辐亮度定标不确定度由7%到1%—2%跨越提供可能。
晏磊顾行发褚君浩尤政刘世元Hugh MotimorV.Chandrasekar
关键词:偏振遥感
含水红壤的偏振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不同含水量的土壤会产生不同的偏振态,其与波长、土壤表面的结构、内部的构成、以及入射的角度密切相关.根据Kodis粗糙表面的散射理论,推导了不同湿度土壤表面的偏振度与入射天顶角和观测天顶角以及等效折射率的关系,并用野外地物偏振辐射计和地面多波段CCD相机实测了红壤的偏振反射数据,并将其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对照,初步总结出不同含水量红壤的偏振特性变化规律。研究土壤偏振度与含水量以及入射天顶角、观测天顶角的关系,对于卫星农业遥感有重要的意义。
李雅男孙晓兵乔延利张荞洪津
关键词:偏振遥感红壤偏振度含水量
BRDF测量系统中高速串行接口的设计
2008年
本文探讨了BRDF测量系统中利用串行接口芯片EZ-USB FX2实现PC机与光谱仪之间的高速串行通讯。给出了系统组成原理,USB接口芯片EZ-USB FX2 CY7C68013的功能介绍和基于"Slave FIFOs"方式实现高速串行通讯的软硬件设计方法。
李文涛洪津张运杰宋志平
关键词:BRDF串口通讯光谱仪EZ-USBFX2
可见和红外偏振遥感技术研究进展及相关应用综述被引量:27
2010年
由于大气及地物光谱辐射的偏振敏感性,使得可见和红外偏振遥感逐步发展成为地基、航空和卫星观测的新技术手段,在全球气候变迁研究、对地遥感和天文研究等领域得到应用。根据不同探测目标,从偏振分析机制和偏振信息获取模式等方面介绍了光学偏振遥感系统研究进展,并结合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偏振机理,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可见和红外波段偏振探测实验研究结果,讨论了光谱偏振遥感信息在反演大气、自然地物、人工目标以及天体等性质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情况。最后,充分关注偏振光学、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状况,并考虑先进偏振检测、定标等技术在光学偏振遥感系统中的应用进程,展望了光学偏振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孙晓兵乔延利洪津
关键词:遥感红外波段偏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