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0273)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广华吴德沛马骁顾斌陈峰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重激活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相关性探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CMV重激活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相互关系.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allo-HSCT的769例患者,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MV-DNA水平,免疫荧光染色白细胞PP65抗原血症两种检测方法诊断CMV感染,将CMV感染患者出现BO与未发生CMV感染患者出现BO进行比较,分析CMV感染与BO相关性,并将符合CMV感染患者中出现BO与未出现BO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诊断CMV感染259例患者中出现BO 32例(12.35%),而未感染CMV的510例患者发生BO 8例(1.5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诊断CMV感染259例患者,发生BO 32例与未发生BO 227例的二组临床资料进行CMV相关临床分析比较.CMV病毒载量在105拷贝数/ml较低病毒载量102拷贝数/ml出现B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allo-HSCT后导致BO的风险因素中,CMV感染是值得注意的相关因素之一,其中高病毒载量和CMV重激活和CMV肺炎是可能危险因素.
- 徐静陈广华宋铁梅朱子玲冯宇锋常惠荣陈峰马骁吴德沛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细支气管炎闭塞性
- 索拉非尼治疗伴FLT3-ITD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4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总结索拉非尼治疗伴FLT3-ITD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探讨该亚型急性白血病的有效疗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MICM分型(M、I、C、M分别代表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确诊的42例伴FLT3-ITD突变AML患者资料,其中32例为化疗后未缓解或复发,10例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前者给予索拉非尼或联合化疗再诱导治疗,后者给予索拉非尼或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或化疗再诱导治疗。化疗后未缓解或复发的32例患者中,13例后续桥接allo-HSCT治疗,其余19例给予索拉非尼或联合化疗巩固治疗。结果42例患者给予含索拉非尼方案再诱导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73.8%,其中4例(9.5%)获得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CMR),9例(21.4%)获得完全缓解(CR),8例(19%)获得伴有不完全血液学恢复的完全缓解(CRi),10例(23.8%)获得部分缓解(PR),11例(26.2%)为未缓解(NR)。化疗后未缓解或复发的32例中,17例给予索拉非尼单药治疗,总体有效率为70.6%,而15例联合化疗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6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5)。13例后续桥接allo-HSCT治疗,其中移植前获得CMR/CR/Cri者共6例,PR者4例,NR者3例。42例患者的2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36.9%、28.7%,中位OS、PFS时间分别为18和9个月;其中索拉非尼联合allo—HSCT治疗组与索拉非尼或联合化疗治疗组的2年OS率分别为45.5%和23.9%(P=0.041),2年PFS率分别为44.0%和9.7%(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是疾病复发进展(12例);另有4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索拉非尼联合化疗能有效提高伴FLT3-ITD突变AML的诱导缓�
- 顾斌陈广华沈宏杰马骁傅琤琤韩悦唐晓文苗瞄仇惠英孙爱宁吴德沛
-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造血干细胞移植FLT3-ITD索拉非尼
-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相关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269例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监测移植后全血CMV-DNA拷贝数,分析移植患儿CMV感染发生率、发生时间、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269例患儿中,男167例、女102例,中位年龄65个月(33~115个月),其中165例发生CMV感染,感染率为61.3%,感染发生时间为移植后23 d(15~34 d),感染持续时间38 d(25~66 d)。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儿移植年龄>65个月、移植后发生Ⅱ~Ⅳ级aGVHD是发生CMV感染的危险因素,而亲缘全相合移植能降低CMV感染发生风险(P<0.05)。发生Ⅱ~Ⅳ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使用脐血移植与发生难治性CMV感染相关(P<0.05)。难治性CMV感染组与非难治性CMV感染组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患儿年龄大、Ⅱ~Ⅳ级aGVHD能增加CMV感染的发生风险,亲缘全相合移植能降低CMV感染的发生风险。脐血移植后易发生难治性CMV感染;难治性CMV感染初次检测到CMV感染时间早,峰值高。
- 朱成琳陈广华翟宗杨琪瑜吕慧李捷王易胡绍燕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童
- 非去T细胞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植入失败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总结非去T细胞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CT)后植入失败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原因与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实施非去T细胞半相合HCT的174例患者,移植前监测患者外周血供体特异性HLA抗体(DSA),阳性者给予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结果: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生植入失败,发生率为1.72%。1例原发性植入失败给予同胞半相合二次HCT后仍未植入,白血病未复发,但血象三系持续低下,二次移植后8月死于肺部感染。2例继发性植入失败,一例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输注后16 d获得完全植入,至今无病存活30个月;另一例发生植入失败前监测到DSA阳性,平均荧光强度(MFI)值15 000,给予美罗华后MFI转阴,并输注G-CSF动员的供体PBMNC,输注后14d获得再次完全植入,至今无病存活41个月。结论:植入失败是非去T细胞半相合HCT少见却致命的并发症,美罗华后输注供体PBMNC是治疗DSA相关性植入失败的有效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
- 顾斌陈广华马骁傅琤琤韩悦唐晓文金正明苗瞄仇惠英孙爱宁吴德沛
- E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及杀伤效果鉴定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EBV-CTL)体外诱导和扩增培养的方法,并检测其特异性杀伤的效果。采集EBV血清抗体阳性的6例正常供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BLCL)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刺激剂,经辐照灭活后不断刺激培养自体PBMNC,诱导产生EBV-CTL,并将其扩增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其免疫表型,然后检测不同效靶细胞比例条件下EBV-CTL对自体BLCL(autoBLCL)、自体植物血凝素培养的B淋巴母细胞(PHA-blast)、HLA不合供体的BLCL(alloBLCL)、K562细胞株的杀伤效果。结果表明,6例EBV血清抗体阳性正常供体来源的PBMNC在体外成功筛选并扩增培养了EBV-CTL,扩增效率为PBMNC数的18.6-55.0倍。刺激10次培养后的EBV-CTL对autoBLCL在20∶1、10∶1、5∶1三种效靶细胞比例条件下特异性杀伤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9.4%、43.2%、29.0%;对PHA-blast、alloBLCL、K562的非特异性杀伤率在上述三种效靶细胞比例下平均值依次为7.1%、9.4%、10.3%(P<0.05),6.6%、8.3%、8.1%(P<0.05),5.4%、7.3%、6.3%(P<0.05)。结论:EBV-CTL能有效在体外筛选培养并扩增,并能有效杀伤HLA相合的BLCL,可望成为EBV相关性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过继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
- 陈广华顾斌陈峰王荧乔曼刘慧文冯宇锋戴丽君朱子玲吴德沛
- 关键词: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