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10JHQ002)

作品数:15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士林朱逸宁刘新静王晓静王东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城市
  • 5篇文化
  • 4篇江南文化
  • 4篇城市文化
  • 3篇都市
  • 3篇诗性
  • 2篇都市文化
  • 2篇诗性精神
  • 2篇江南城市
  • 1篇大运河
  • 1篇都市圈
  • 1篇源流
  • 1篇政治家
  • 1篇人文
  • 1篇人文解读
  • 1篇上古
  • 1篇上古时代
  • 1篇上古时期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意识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9篇刘士林
  • 5篇朱逸宁
  • 1篇王晓静
  • 1篇王东
  • 1篇刘新静
  • 1篇刘爽

传媒

  • 3篇中国名城
  • 2篇江南大学学报...
  • 2篇艺术百家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运河城市文化模式初探被引量:5
2011年
由于南北贸易的直接刺激与重要影响,大运河沿岸先后兴起了包括北京在内的22座城市。以人口城市化、城市功能商贸化、生活方式多元化、文化生态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运河城市文明,构成了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一个独特谱系。对于运河城市,它们或是由于运河开通而直接完成了自身的"城市化进程",从默默无闻的农村或普通市镇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或中心意义的大城市,或是借助大运河的综合功能超越了城市已有的规模与局限,使城市在空间、人口等方面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刘士林
关键词:城市群
江南文化资源的类型及其阐释被引量:12
2011年
明清以来形成的江南文化以诗性精神为内核,由物质文化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和审美文化资源构成,主要类型有古镇文化资源、农桑文化资源、饮食文化资源、都市文化资源、工业文化资源、运河文化资源、园林和戏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江南地区再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江南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价值研究,探索其在城市化和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生存与复活之路,是保护江南文化和传扬江南诗性精神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刘士林刘新静
关键词:江南文化诗性精神
诗性政治家与诗意的生活——南京城诗意属性剖析
2012年
南京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名城,其最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就是继承了江南诗性审美的精神。而最为直接的表现则是诗人政治家和诗意的生活。在南朝,这种诗性审美精神的一个极端表现就是梁武帝萧衍,他以自身的经历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诗意的政治;在南唐,李氏君臣同样在艺术文化上造诣很高,他们虽没有造就政治功业,却为六朝诗性精神的传承做出了贡献。到了现代,南京城的日常生活又把诗意化解到生活心态和饮食细节中。诗意的南京可以为中国传统在当代的复兴提供一种机会。
朱逸宁
关键词:诗性精神
江南城市性格与变迁的人文解读与现代阐释
2012年
现代作家生活和写作的那段历史时期,是传统江南城市向当代长三角城市群过渡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他们充满个体情感、体验与跳跃性的叙述中,实际上是以诗性直观的方式表达了对江南城市的人文观察与思考,对于长三角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与总想成为政治中心的南京、一心一意想过好小日子的杭州,以及不知明朝梦醒何处的扬州相比,在江南城市群中,最像江南的是苏州。在对上海这个现代大都市的态度上,最鲜明地见证出传统农业民族对现代世界的"爱欲"和"惶恐"。让走得太远的上海,以及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以上海为榜样、走得过急、过快的中国城市,重新回顾江南城市的现代进程,特别是现代作家对这个进程的意见与批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应该是必不可少的。
刘士林
关键词:现代作家江南文化
南京城市文化深层结构析论被引量:1
2012年
南京文化可以"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来概括。前者是因为古人所说的"金陵帝王州"和南京多灾多难的兴衰史,后者则是因为南京在古代中国文化系统中一直持续的竞争与努力。对于南京,最可怕的不是"英雄割据"的冲突和残酷,也不是"文采风流"中的激情和怪诞,而是这两种激昂生命精神的同步消失。一旦没有了英雄割据的政治苦难,同时也没有了克服苦难的艺术创造,南京文化也就成为图书馆里的字纸,成为一种死掉的"文明"。
刘士林
关键词:城市文化
墨家与诸子十说被引量:2
2012年
从出身与源流上看,以墨子为核心的墨家学派很可能是一个流亡的贵族集团。孔子与墨子的分歧在于"礼与食孰重",即政治文明重要,还是物质文明重要;孟子与墨子的分歧在于"君主的正业是什么",即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生产重要,还是使人民成为懂文明、讲礼貌的人重要;荀子与墨子的分歧在于"是劳动重要,还是学习重要",即直接创造财富的生产环节重要,还是分配生活资料的政治制度建设更重要;韩非子与墨子的不同在于"心系百姓,还是只关心最高统治者";老子与墨子的根本区别在于"非儒,还是反文明";庄子与墨子的根本区别在于"实用主义,还是审美主义";杨朱与墨子的区别在于"腓无胈,胫无毛",还是"一毛不拔"。墨家学派是指导侠客进行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墨家与农家在中国农业文明结构中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刘士林
关键词:墨家先秦诸子
现代上海都市文化的早期经验与深层结构被引量:6
2011年
上海现代都市文化新形态的发育、建设与成长,与上海城市特殊的城市早期经验以及在综合各种因素基础上形成的深层文化结构有更直接与密切的关系。与有2000多年以上城建史的杭州、苏州等江南大都市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原创与创新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传统相比,上海主要是通过学习、模仿与交流来弥补自身在文化上的先天不足与缺陷的。西方实用主义、北方实践理性与江南诗性文化,在它们日后的相互对立与相互融合中,为上海现代都市文化的复制、生产与传播提供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深层结构。
刘士林
关键词:都市文化
上古时期中国南北城市文化的源流与精神结构被引量:2
2014年
上古时代不仅对中华文明有重要的奠基性意义,对中国的城市文化同样如此。夏商周三代,城市脱离乡村和城堡独立发展,城市形制开始形成,城市文化渐露雏形,城市的南北特征逐步显现。北方文化在生产条件被较早破坏后,已先于南方完成了向文明阶段的蜕变,因此在城市文化发展方面也更为迅速。长期以来,北方都城每一次大的变动,不仅形成了新的城市中心,还造成了原本孤立的城市变为城市群落的另一种后果。北方城市形成这种发展模式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地位多依赖于政治权力。上古时期,江南礼乐文化和中原多有交融。江南城市也渐渐形成稳定的特征,但尚未有独立的规划体制,基本上按照北方平原上的城市建设格局展开。对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及文化土壤作深入的研究,可为今天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复杂文化现象的探索导夫先路。
朱逸宁
关键词:上古时代江南城市
文化江南的当代传承与开发被引量:4
2012年
自古以来,江南地区就以经济、教育和文化的发达著称于世,在古代中国文明中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生活方式与独具个性的区域文化传统。区域内的吴文化、越文化和海派文化联系密切,相关性很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以上海为首位城市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形成一个在经济社会与文化上联系更加密切的城市共同体,并最有希望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城市群。这是作为其区域文化传统的江南文化在当下越来越重要的根源。从当代江南城市的相关研究看,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方面,对这一区域的文化资源与文化发展明显重视不够,有些研究即使涉及到文化层面,也主要偏重于对西方消费文化、时尚文化的引进与介绍,明显忽视了对江南地区的区域文化传统的研究。实际上,江南地区特有的人文地理、社会结构及文化传统等,不仅直接参与了江南社会的历史建构,也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着它在今天的发展以及在未来的存在。
刘士林
关键词:诗性文化
从《吴都赋》解读六朝初期南京的城市文化气象被引量:1
2012年
六朝时期的江南城市曾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南京。在这一阶段始于东吴至西晋年间。从当时作家左思的《吴都赋》中可以窥见初创时期的南京城市风貌,尽管这时的南京城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备,但它已经体现出至少两方面的特征:一是作为区域政治中心的地位,没有掌控全国政治资源的优势,却能起到凝聚地区文化的作用;二是作为古代文化都市的雏形渐渐形成。由于东吴等地方政权的重视和文化建设的加快,南京在当时比其他一些城市更接近于文化都市的特征。
朱逸宁王东
关键词:江南城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