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春晖计划”(Z2012039)

作品数:6 被引量:81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惠梅张安录杨海镇张雄卓玛措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生态
  • 3篇生态保护
  • 3篇牧户
  • 2篇生计
  • 2篇结构方程模型
  • 2篇福祉
  • 2篇LOGIST...
  • 1篇地城
  • 1篇意愿
  • 1篇失地
  • 1篇失地农民
  • 1篇农地
  • 1篇农地城市流转
  • 1篇农民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生产力
  • 1篇中农
  • 1篇牧民
  • 1篇黄河源头

机构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作者

  • 5篇张安录
  • 5篇李惠梅
  • 2篇卓玛措
  • 2篇张雄
  • 2篇杨海镇
  • 1篇张俊峰
  • 1篇王珊
  • 1篇杨欣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草地学报
  • 1篇土地经济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三江源牧户参与草地生态保护的意愿被引量:19
2013年
牧民对环境保护的响应是生态保护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主体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保护项目实施的成效和可持续性,是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对三江源地区约283户藏族牧民通过翻译进行结构式访谈,采用Logistic模型从主体角度探讨了牧户愿意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域约87%的牧户认为生态保护对牧户有好处,但受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只有近70%的牧户是在政府主导下基于有限理性而被动的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2)三江源牧户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的意愿主要受当地政府的保护力度及牧户对生态保护外部性的认知水平、生计水平、外界接触程度、工作机会的正影响,并受牧户的年龄、离中心城镇的距离和区域气候恶劣情况等因素的负影响,系数依次为:2.22、3.98、1.93、2.26、1.48、-1.63、-2.43、-0.92。(3)牧户的生计水平、退化感知和外部性认知是影响三江源牧户参与生态保护意愿的关键因素,牧户参与生态保护意愿的概率不仅仅是牧户出于自身利益和未知风险考虑下被动的响应,更是当地政府的环境知识宣传和保护投入影响下个体的抉择结果。(4)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解决牧户的单一化生计问题,构建完善地生态补偿机制让牧户分享生态保护的外部性效益,并激励牧户主动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才能最终实现区域生态保护、牧户幸福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
李惠梅张安录王珊张雄杨海镇卓玛措
关键词:牧户LOGISTIC模型
三江源草地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4
2014年
基于三江源地区河南站﹑甘德站﹑同德站﹑玉树站﹑曲麻莱站﹑伍道梁站和玛多站等7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Tha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分析了三江源地区2002-2010年以来草地净生产力(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及其时空差异变化,并分别建立了气温、降水量与气候生产力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三江源区域的生产力变化方向及其生态经济发展策略。结果表明:近9年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气候总体趋于暖湿化;在该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草地生产力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增加趋势,并且三江源草地的生产力主要受气温的影响,但降水是影响生产力增加的关键因素;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以及丰富牧户的收入来源是促进该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李惠梅张安录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保护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三江源牧户草地生态环境退化认知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三江源草地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牧户对生态环境退化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的生态安全,更是产生保护行为响应的前提。通过对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牧户进行参与式结构问卷调查研究,将草地生态环境的退化感知细化为覆盖度下降、植株矮化、生物多样性下降、鼠害猖獗、黑土滩/荒漠化加剧、群落演替、草地生产能力下降、毒草和杂草增多等8个指标,借助定量分析建立了牧户草地生态环境退化综合感知指数,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探讨了影响牧户环境退化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牧户对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环境退化有一定程度的感知,但仅仅对较明显的退化结果有略高的认知。牧户拥有的生计多样化能力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草地生态环境退化的感知,故从根本上解决三江源区牧民的严重依赖草地生态环境而生存的单一化的生计问题,通过优化和丰富牧民的生计方式来影响和调控当地草地生态环境退化趋势,认识环保知识在宗教信仰、日常环境教育宣传中的重要性,有效地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在改善牧产生计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牧户认同和支持的自然资源管理规划和政策,才有可能激励牧户主动地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并最终实现牧户生活幸福一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
李惠梅张安录
关键词:牧户结构方程模型生计
牧户响应三江源草地退化管理的行为选择机制研究——基于多分类的Logistic模型被引量:16
2013年
本文结合行为经济学理论及实证分析,探讨了三江源草地生态退化中牧户运用生计策略进行保护行为决策的框架,通过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牧户选择限制放牧、生态移民和产业移民等不同保护模式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年龄较大的、生计水平较低、较偏远的牧户被动地选择了机会损失和风险较小的限制放牧或生态移民方式,而年轻的、生计水平较高、离城市距离较近的牧户更愿意选择产业移民的生态保护方式;②三江源牧户是基于有限理性,而选择了福利损失相对较小的生态保护行为,这是牧户生计策略选择的结果;③着眼于增加牧户选择的机会和促进牧户可替代生计的多样化,以期降低牧户选择生态保护行为响应后的各种风险,以及提高牧户面对风险的能力,并有效地补偿牧户选择生态保护后所遭受的福利损失,是促进牧户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及区域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的关键。
李惠梅张安录杨欣卓玛措
关键词:牧户生计
农地城市流转中农民多维福祉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结合青海西宁市的373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森的能力框架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失地农民的多维福祉构成,进一步探讨了农地城市流转中失地农民的能力和福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生活满意和住房及社会保障等生活维度、文化休闲和生态环境维度、适应性和社会关系的支持对失地农民的能力构成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积极乐观的人格对能力的实现有着显著的驱动作用;(3)能力是福祉实现的结果(即幸福生活的实现体现了个体的能力),而积极乐观的人格通过内生性驱动(提高了生活满意度),促进了福祉的实现或改善;(4)帮助失地农民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可行性能力,增加适应性是提高他们幸福感的主要途径。
李惠梅张安录
关键词:失地农民结构方程模型
自然资源保护对参与者多维福祉的影响——以黄河源头玛多牧民为例被引量:21
2014年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生态系统脆弱且退化严重,为保护日益退化严重的三江源生态系统,2005年国家在三江源地区实施了全面的生态保护战略。结合森的能力框架和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探讨了福祉的内涵,构建了福祉评价体系,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在对黄河源头玛多县159户牧民进行住户问卷调研的基础上,用模糊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评价了玛多牧民参与生态保护前后的福祉变化。结果表明:(1)自然资源保护中人类福祉的内涵,指人类在生态系统生产和利用中为实现美好的生活、健康、体验、各种社会关系、归属感、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等而选择各种生活的自由和能力即是人类福祉,贫穷指能力和发展的受限即福祉的下降。(2)福祉是多维的、递阶的,低阶的功能维度的实现程度将影响到高阶的功能维度的实现,并最终影响个体的福祉。(3)玛多牧民在参与生态保护移民中个体的能力值由5.061变为4.708,即福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失,是因生计能力的限制,致使收入和消费的低阶需求未能有效满足,并影响了生活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归属感等高阶功能的实现,更是由于在参与生态保护移民中不能选择继续生活在草原,能力和发展权受到了限制,进而导致福祉下降,是生计能力不足导致的收入贫困、知识性贫困和生态型贫困的综合结果。(4)聚焦只能强烈依赖于草地生态系统放牧而生存的牧民的福祉,了解并深入分析牧民的生态保护行为响应机制和动力,建立福祉损失和牧户生计能力提高为基础的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才能实现生态保护和社会福祉均衡及最大化。(5)以提高人类能力为核心,促进牧民生计多样化以改善牧民的福祉和激励牧民主动积极地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理念下制定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规划,才能最�
李惠梅张雄张俊峰张安录杨海镇
关键词:牧民福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