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35 被引量:219H指数:9
相关作者:杜修力赵密程光煜叶列平赵旭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广州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建筑科学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地震
  • 6篇阻尼
  • 6篇抗震
  • 5篇断层
  • 4篇地震动
  • 4篇形状记忆
  • 4篇形状记忆合金
  • 4篇山岭隧道
  • 4篇时程
  • 4篇时程分析
  • 4篇隧道
  • 4篇抗震性
  • 4篇抗震性能
  • 4篇记忆合金
  • 4篇合金
  • 3篇地震反应
  • 3篇地震反应分析
  • 3篇动力分析
  • 3篇有限元
  • 3篇有限元分析

机构

  • 13篇北京工业大学
  • 7篇广州大学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清华大学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 3篇新疆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湖南大学
  • 2篇沈阳建筑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东北工业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洛阳理工学院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市政工程...

作者

  • 13篇杜修力
  • 8篇赵密
  • 3篇侯俊锋
  • 3篇叶列平
  • 3篇赵旭
  • 3篇沙吾列提·拜...
  • 3篇王焕定
  • 3篇王社良
  • 3篇程光煜
  • 2篇陈政清
  • 2篇颜学渊
  • 2篇张皓
  • 2篇封周权
  • 2篇谢丽宇
  • 2篇侯本伟
  • 2篇李宏男
  • 2篇苏三庆
  • 2篇李立云
  • 2篇辛亚军
  • 2篇程树良

传媒

  • 6篇工程力学
  • 5篇岩土工程学报
  • 3篇建筑结构学报
  • 3篇工程抗震与加...
  • 2篇建筑结构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液压与气动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特种结构
  • 1篇噪声与振动控...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广东土木与建...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动力学与控制...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10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惯容器的轨道车辆悬挂系统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建立了轨道车辆“惯容器-弹簧-阻尼”(Inerter Spring Damper,ISD)悬挂结构垂向振动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强迫振动理论进行了振动响应特性以及隔振性能分析。研究发现:ISD结构的振幅、振幅放大因子、速度放大因子和加速度放大因子相对质量比存在极小值点,此最优质量比是频率比和阻尼比的函数;阻尼比和质量比建议取值范围为ξ<0.2及0.1<μ<0.3,此时隔振性能可得到最大程度提升;质量比越大,相位差越小。推导了临界频率比、共振点频率比与质量比的关系,质量比越大,临界频率比和共振点频率比越小,共振点处的振幅放大因子以及共振区宽度也明显减小。该结果对轨道车辆ISD悬挂结构的减隔振性能分析和轻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并对ISD结构设计中关键参数的选取提供了参考。
陈文韬封周权陈政清封周权牛华伟
关键词:垂向振动隔振性能
用于结构减震控制的拉索式惯容系统跨层布置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本文提出了一种拉索式惯容系统的跨层布置方法用于结构减震控制.将地震激励模拟为金井清谱随机激励,构建统一的状态空间方程,进行线性系统直接随机分析,获得系统响应统计量.利用布置效率确定惯容系统布置位置,考虑惯容系统整体出力影响惯容系统自身造价及结构柱额外受力,将惯容系统出力状况作为经济指标.考虑结构位移响应及加速度响应与结构性能的相关性,将结构的位移响应及加速度响应作为减震效果指标.利用设计参数的多目标优化,获取惯容系统最优参数的帕累托前沿,指导设计并比较不同布置方法.最后,利用一个10层的基准结构进行减震效果分析,验证跨层布置的惯容系统优于一般层间惯容系统.
薛松涛康建飞谢丽宇
关键词:跨层多目标优化
正断型断裂模拟及其对山岭隧道影响研究被引量:17
2020年
活动断层的运动和与其相交山岭隧道的震害密切相关,是隧道抗震设计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为此,以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为研究背景,运用断裂力学中的黏性界面模型结合有限元方法模拟正断层破裂过程。通过震害调查和试验结果对三维自由场的响应进行验证。进一步建立跨断层隧道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探讨了不同断层错动量和倾角对隧道响应的影响规律,并引入损伤指数建立隧道安全评价的分类标准对结构的震害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正断层错动所引起的地表破裂机制主要有弯曲陡坎和断裂陡坎;隧道衬砌的轴向拉应变和环向剪应变在其与断层滑动面相交位置处达到最大;断层错动量和倾角的变化对隧道不同震害状态沿纵向分布有明显影响;随断层倾角的增大,隧道衬砌处于严重损伤和完全损毁状态的长度要明显减小,断层倾角在50°~70°时对结构安全更为不利。
汪振钟紫蓝赵密杜修力黄景琦
关键词:山岭隧道正断层破碎带
考虑应变率效应的钢筋混凝土动态纤维梁单元模型被引量:5
2019年
为准确描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地震灾变过程,建立了一种基于显式算法可考虑地震作用应变率效应的钢筋混凝土动态纤维梁单元模型,并以材料子程序(VUMAT)的形式嵌入ABAQUS有限元分析平台中。对混凝土、钢筋以及钢筋混凝土柱动态加载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测试并验证该模型用于钢筋混凝土材料及构件动态性能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钢筋混凝土动态纤维梁单元模型计算精度较高,能够准确并实时反映地震作用下应变率对材料及构件动态性能的影响,可为精确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提供理论基础。
张皓李宏男李宏男侯世伟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变率效应纤维梁单元非线性
弹塑性SDOF系统的地震输入能量谱被引量:48
2008年
以4种场地土条件下40条强震记录为输入,分析了弹塑性单自由度(Single Degree of Freedom,SDOF)系统的地震输入能量谱,并对地震动强度和SDOF系统参数对地震输入能量谱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能量谱峰值主要由地震动强度决定,阻尼比和延性系数有很大影响。在长周期范围,延性系数一定时,随着阻尼比的增大,能量谱值也有所增大;随延性系数增大,能量谱值随阻尼比增加而增大的趋势有所减缓。采用归一化方法,根据能量谱的特征建议了简化三段式地震输入能量谱,并根据能量谱分析结果的统计,建议了弹塑性SDOF系统能量谱峰值和能量谱曲线参数的确定方法。
程光煜叶列平
关键词:滞回模型阻尼比延性系数地震动强度
大型球墨铸铁管承插式接口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本文针对DN400型球墨铸铁管承插式接口,在管内注水情况下,分别进行了单调和往复的轴向拉拔和横向弯曲的拟静力加载试验,分析其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并采用OpenSees建立了管道接口非线性数值模型。结果表明:管道接口非线性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管道接口在往复荷载下的刚度退化和耗能等力学特征。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地下埋设或综合管廊内设给水管道抗震设计和性能评价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模型支撑。
李晓晓钟紫蓝侯本伟李锦强杜修力
关键词:球墨铸铁管静力加载力学性能滞回特性
大跨隔震结构竖向地震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为研究大跨隔震结构竖向地震响应,首先对一大跨网架隔震结构1∶20的缩尺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隔震前后模型的动力特性及其在双向和三向地震动输入下的加速度及位移等动力反应,进而对大跨隔震结构的网架和一般楼层(首层和转换层)的竖向减震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跨隔震结构的网架在双向地震和三向地震输入下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水平减震效果,且减震率大于一般楼层;大跨隔震结构的一般楼层基本没有竖向减震效果,而在输入地震强度比较小的情况下网架竖向加速度基本没有减小,甚至稍有放大,但随着输入地震强度的增加,网架的竖向加速度减震率逐渐提高;对于网架的竖向位移响应,基础隔震模型在罕遇地震下有较明显的减震效果。最后建立了相应大跨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隔震支座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屈重比取4%~6%时,大跨网架隔震结构具有较小的基底剪力。
许伟志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顾镇媛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动力特性竖向地震响应参数优化
网片材料增强土坯砖墙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研究
2023年
为了确定一种适用于施工的经济性土坯砖墙增强方案,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模不同配置方式和不同配纤率的土坯砖墙增强模型,对试件施加竖向荷载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研究土坯砖墙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的特征以及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等。研究表明网片材料的加入使得土坯砖墙体内部应力重分布,弥补了土坯砖抗拉强度低的特点;无论配置方式变换还是配纤率变换,土坯砖墙的破坏模式依旧属于剪切破坏;通过量化网片复材增强土坯砖墙抗震性能,其最佳配纤层为间隔一皮砖配置,配纤率为0.338%。
伊力夏提·阿不都西库尔沙吾列提·拜开依张耀文郭星辰
关键词:配筋率
弹性SDOF系统的地震输入能量谱被引量:15
2006年
本文以4种场地土条件下40条强震记录为输入,对弹性单自由度(SDOF)系统的地震输入能量谱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SDOF系统参数和地面运动参数对弹性地震输入能量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长周期范围,弹性SDOF系统的阻尼比和地面运动强度对能量谱峰值有较大影响;在长周期范围,随弹性SDOF系统阻尼比的增大,能量谱值也有所增大。随后,采用归一化能量谱方法,并根据能量谱曲线的特征,建议了简化三段式地震输入能量谱。在此基础上,根据4种场地土条件下40条强震记录能量谱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建议了能量谱峰值和能量谱曲线参数的确定方法。
程光煜叶列平
关键词:阻尼比地震动强度
走滑断层错动下山岭隧道关键断面变形及损伤演化被引量:9
2020年
山岭隧道受选线制约大多要穿越活动断裂带,而活动断裂带的运动会对与之相交的隧道结构的安全产生影响。为此,对穿越走滑断层的隧道在地震中所遭受的破坏展开调研具有现实意义。以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为背景,建立隧道-断层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走滑断层错动下隧道关键断面的变形特征。基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采用相对位移法对断层错动量、断层破碎带宽度和穿越角度的影响进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穿越角度为45°时,截面的变形模式为水平椭圆,而穿越角度为135°时,截面的变形模式为直立椭圆;随着断层破碎带宽度的增加,位于断层中间位置处的隧道截面的变形程度减小;走滑断层错动下,隧道截面变形最为严重的区域出现在拱顶和拱底,在进行山岭隧道的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
汪振钟紫蓝黄景琦赵密杜修力
关键词:山岭隧道走滑断层有限元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