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196)

作品数:18 被引量:142H指数:8
相关作者:张明义白晓宇寇海磊刘俊伟王永洪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理工大学潍坊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管桩
  • 6篇载力
  • 6篇静压
  • 6篇承载力
  • 5篇传感
  • 4篇压桩
  • 4篇嵌岩
  • 4篇桩身
  • 4篇静压桩
  • 4篇传感技术
  • 3篇试验分析
  • 3篇桩侧
  • 3篇桩侧摩阻力
  • 3篇摩阻力
  • 3篇静载
  • 3篇基坑
  • 3篇灌注桩
  • 3篇感器
  • 3篇PHC管桩
  • 3篇侧摩阻

机构

  • 20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潍坊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建八局第四...
  • 1篇济南鸿运铁路...

作者

  • 18篇张明义
  • 10篇白晓宇
  • 8篇寇海磊
  • 4篇刘俊伟
  • 4篇王永洪
  • 2篇高强
  • 1篇汤洪霞
  • 1篇朱娜
  • 1篇张鹏
  • 1篇闫楠
  • 1篇牛富丽
  • 1篇黄凯
  • 1篇李红梅
  • 1篇王雁
  • 1篇康文

传媒

  • 4篇岩土力学
  • 3篇工程勘察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青岛理工大学...
  • 2篇工程建设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工程力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岛某地区嵌岩打入桩静载试验分析
2017年
结合青岛某工程3根嵌岩桩静载荷试验,研究了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上的嵌岩打入桩承载力和沉降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3根试桩均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桩顶总沉降均小于40mm。
黄凯张明义
关键词:静载荷试验极限承载力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静压桩承载力时间效应预测被引量:12
2014年
基于珠海软土地区3根PHC管桩隔时复压试验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静压桩承载力时间效应的BP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静压桩的长期承载力。在建模过程中将桩长、桩截面积、土体摩擦角、土体变形模量、渗透系数、最终压桩力及休止期等与静压桩承载力密切相关的7个参数引入到输入层,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了以最终压桩力和休止期为主要输入因素的计算程序,程序可以对比显示计算和实测曲线。在样本训练和学习过程中,任意选取2根桩的试验数据来预测第3根桩的长期承载力。通过对施工现场工程桩的试算,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较为吻合,表明提出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静压桩长期承载力是切实可行的。
白晓宇张明义寇海磊刘辉
关键词:BP神经网络静压桩承载力
基于桩身应力测试的静压PHC管桩贯入机制被引量:29
2014年
压桩过程中PHC管桩侧摩阻力与端阻力的分离是制约其贯入机制及承载力研究的瓶颈。通过桩身预埋准分布式FBG光纤传感器,对贯入成层土地基中5根足尺开口PHC管桩侧摩阻力及端阻力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试验表明,准分布式光纤传感测试技术现场可操作性强,粗放施工环境下贯入阻力分离效果较为理想。成层土地基中压桩力曲线基本反映地层土性变化,桩端土层性状对压桩力影响较大。硬质土层界面处试桩压桩力平均增幅约为64.06%,端阻力受地层变化影响更为显著,平均增长幅度约为97.41%,侧摩阻力平均增长幅度约为17.92%;桩端位于非硬质土层试桩压桩力变化不明显。贯入过程中现场足尺试验桩身应力变化不同于室内模型试验,桩身上、下部侧摩阻力发挥的力学机制不同。受现场粗放施工条件及深度方向土层变化影响,贯入成层土地基中桩侧摩阻力临界深度现象不明显。
寇海磊张明义
关键词:桩身应力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桩土接触面受力测试的探究被引量:1
2017年
近些年,随着众多学者对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和认识逐渐深入,关于桩土接触面的受力特性的研究成为热点。但在预制桩贯入过程、休止期及静载荷试验中桩土界面受力状态如何能够被准确测试一直是研究的难点。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是一种智能化测试元件,并且因其优良的测试特性而被应用于土与混凝土结构物的接触问题中。本文通过详细阐述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组成、测试原理以及其在试验中的应用和试验结果的分析,论证了其被应用于预制桩贯入过程、休止期及静载荷试验中判断测试桩桩土界面力学机制的可行性,并为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试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其他相关领域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牟洋洋张明义白晓宇高强王建刚
关键词:静压桩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桩土接触面
滨海深厚回填土中嵌岩灌注桩承载特征试验研究
为研究青岛临海深厚回填土层中嵌岩灌注桩的竖向承载特性与荷载传递机制及消除深厚回填土中的桩侧负摩阻力,对3根嵌岩深度为2d(d为桩径)的大直径冲孔灌注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大吨位载荷试验及在深厚回填土层采用双套管技术。试验结果...
牛富丽张明义白晓宇牛永昌
关键词:嵌岩灌注桩静载荷试验双套管
开口管桩竖向承载力时间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时间效应是指管桩沉桩后承载力随休止时间的提高。统计分析发现单桩承载力每时间对数的增长范围为15%~29%。桩基承载力的增长源于桩侧土的固结、触变恢复、老化以及蠕变和土壳效应,基于此提出管桩承载力时间效应3阶段理论模型,并建立基于固结理论的开口管桩承载力时效解析计算模型。计算表明,摩擦型开口管桩承载力随时间的相对增长速度随土塞率近似呈线性增长;完全非闭塞的摩擦型开口管桩承载力的相对增长速度高出闭口桩约10%。
刘俊伟张明义寇海磊
关键词:开口管桩固结超孔隙水压力土塞
层状粘性土及砂土地基中静力压桩连续贯入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7
2012年
总结分析了软硬交互层状土中静压桩沉桩阻力的变化规律。为了使ABAQUS模拟层状土地基,特别是既有粘性土层又有砂土层的层状地基中静压桩贯入,分段采用不同本构关系模型,即在粘性土层中采用修正剑桥模型,砂土层中采用扩展D-P模型。同时,采用多项措施对层状土地基土体初始应力进行平衡。结合工程实例,模拟计算了不同土层性质差异明显、软土中有硬土夹层的层状土中静压桩连续贯入过程,得出了贯入过程中沉桩阻力随深度变化曲线,反映了通过硬土层时桩周应力和沉桩阻力的突变现象,与实测资料较吻合。研究结果有助于静压桩沉桩可能性分析以及挤土效应分析。
寇海磊张明义张吉坤
关键词:静压桩ABAQUS软件沉桩阻力数值模拟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高温高压测试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针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高温高压蒸压养护的生产工艺,在3根PHC管桩生产过程中分别绑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为了避免温度对FBG传感器的影响,在PHC管桩进蒸压釜之前对FBG传感器光纤尾纤和FC接头采取隔热保护措施,同时在预应力混凝土钢棒上绑扎FBG传感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如果不采取隔热处理,试验选用的FBG传感器在180℃高温、1 MPa高压下不能存活;采取隔热处理后,植入PHC管桩的FBG传感器存活率极高。FBG温度传感器受高温噪声影响,产生噪声波长,恢复常温后仍无法继续进行桩身温度测试,FBG应变传感器蒸压养护12 h后恢复正常工作,可以用于压桩过程中桩身的应变测试。
王永洪张明义张明义朱娜
关键词:光纤光栅传感技术高温高压FBG传感器隔热处理波长变化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敞口混凝土管桩应力测试现场试验被引量:7
2019年
基于4根足尺敞口混凝土管桩现场试验,在桩身刻槽预埋串联式的光纤光栅(FBG)传感器,成功地将准分布式FBG传感技术应用在贯入过程中桩身轴力的测试,研究了敞口混凝土管桩稳态贯入过程中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FBG传感技术能够准确分离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测试效果较为理想。桩端阻力和桩侧总摩阻力沿深度变化曲线反映土层的工程性质,桩端阻力受土层变化影响明显,硬质土层界面处桩端阻力平均增幅78. 5%;桩侧摩阻力进入圆砾层时出现峰值,平均增长幅度为20. 2%。桩端位于非硬质土层,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变化不明显。贯入过程中桩身轴力变化曲线表明桩身下部侧摩阻力明显大于上部侧摩阻力。
王永洪张明义管金萍刘俊伟白晓宇
关键词:传感技术应力测试桩身轴力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
胶州湾填海区域PHC管桩静载试验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基于青岛某工程4根PHC管桩静载试验,研究胶州湾填海区域复杂地质下PHC管桩承载性状。试验结果表明:4根试桩的Q-s曲线总体呈缓变型,总沉降量均小于10 mm,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均为3 300 k N,能够满足工程需求。由于试桩沉降量较小,该工程中PHC管桩具有较大承载潜力,可以通过适当减小桩径或提高设计承载力的方式对胶州湾填海区域PHC管桩进行设计优化。
高强张明义白晓宇王永洪
关键词:PHC管桩静载试验抗压承载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