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2034)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周斌郑洪波李丽王慧杨文光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第四纪
  • 1篇元素碳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演化
  • 1篇碳同位素
  • 1篇碳同位素记录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记录
  • 1篇气候意义
  • 1篇中新世
  • 1篇中新世以来
  • 1篇黏土矿物
  • 1篇晚第四纪
  • 1篇矿物
  • 1篇黄土高原
  • 1篇黄土高原地区
  • 1篇古气候
  • 1篇古气候意义
  • 1篇EC
  • 1篇长江

机构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篇郑洪波
  • 2篇周斌
  • 1篇沈承德
  • 1篇赵良
  • 1篇贾军涛
  • 1篇何梦颖
  • 1篇孙彦敏
  • 1篇赵美训
  • 1篇李玲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新世以来长江下游和黄土高原地区黏土矿物的时空变化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认识中新世以来长江、黄河流域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时空变化及古气候意义,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了中新世以来长江下游河湖相沉积物、黄土高原红黏土和黄土-古土壤的黏土矿物组成。结果表明:中新世以来长江下游、黄土高原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成都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各地质时期长江下游和黄土高原不同剖面沉积物由不同的黏土矿物组成;各连续沉积剖面黏土矿物均存在伊利石含量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反映中新世以来这两个地区气候逐渐变冷。研究表明,伊利石/高岭石值、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值可作为反映气候暖湿—干冷演化的矿物学标志。
李玲郑洪波赵良周斌贾军涛何梦颖
关键词:长江下游黄土高原黏土矿物古气候
黄土高原中部晚第四纪以来植被演化的元素碳碳同位素记录被引量:11
2009年
黄土高原地质历史时期原生植被类型,C3/C4植物的时空演化规律等,一直是黄土研究中争论较多的问题,而黄土剖面元素碳碳同位素(δ13Cec)记录可能为植被演替变化提供新的依据.元素碳(EC)是植被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其碳同位素较先体植被变化很小,从而可利用δ13Cec记录反演植被变化.采用化学氧化法提取黄土高原中部灵台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EC物质,并进行δ13Cec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为C3,C4植物混合植被类型,大多数时段以C3植物为主.晚第四纪以来,黄土高原C3,C4植物变化可能并不遵循简单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模式,而是呈现波动变化:L4时期C3植物逐渐增多,S3时期C3植物较多;L3~L2时期C4植物增多;S1~S0时期C3植物再次增多.在古土壤发育时期中,S3,S1时期C3植物较多,S2和S0时期C4植物相对较多.在黄土堆积时期中,L4和L1时期C3植物较多,L3和L2时期C4植物相对较多.在冰期-间冰期旋回尺度上,δ13Cec揭示的植被变化与孢粉资料得到的结果较为一致;与有机碳碳同位素(δ13Corg)所揭示的植被变化仅在末次冰期以来的时期较为一致.
周斌沈承德郑洪波赵美训孙彦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