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89B05)

作品数:18 被引量:204H指数:11
相关作者:马春梅龚振平董守坤迟凤琴刘丽君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大豆
  • 5篇土壤
  • 5篇秸秆
  • 5篇秸秆还田
  • 5篇还田
  • 3篇养分
  • 3篇水稻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型
  • 3篇不同基因型
  • 2篇氮素
  • 2篇蔗糖
  • 2篇生育
  • 2篇生育期
  • 2篇生育期间
  • 2篇土壤溶液
  • 2篇还田方式
  • 2篇基因型大豆
  • 2篇黑土
  • 2篇黑土区

机构

  • 15篇东北农业大学
  • 6篇黑龙江省农业...
  • 4篇国家大豆工程...
  • 1篇哈尔滨市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作者

  • 10篇马春梅
  • 9篇龚振平
  • 6篇董守坤
  • 4篇迟凤琴
  • 4篇刘丽君
  • 3篇祖伟
  • 3篇魏丹
  • 2篇孟军
  • 2篇张磊
  • 2篇闫超
  • 2篇匡恩俊
  • 2篇杨悦乾
  • 2篇赵淑红
  • 2篇刁晓林
  • 2篇郭胜
  • 2篇姚玉波
  • 1篇宋秋来
  • 1篇张晓雪
  • 1篇吴冬婷
  • 1篇张久明

传媒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作物杂志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大豆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肥深度对大豆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12年
采用分层施肥和15N示踪方法,研究施肥深度对大豆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为大豆合理施肥深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施肥深度对大豆前、中期植株干物质、氮磷钾的积累影响较大,而对植株成熟期影响较小;大豆苗期(V3)与种子同层施肥处理植株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量最大;盛花期(R2)以种下6cm处理效果最明显。施肥深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也表现为种下6cm处理最高,但与种子同层施肥、种下12、18和24cm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施于种子同层至种下6cm最有利于大豆苗期氮肥吸收,表层施肥、种下24cm施肥处理氮肥吸收效果不好。
张晓雪吴冬婷龚振平马春梅
关键词:大豆施肥深度
小区水稻除芒机的设计与仿真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减轻育种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育种工作效率,设计了小区水稻除芒机,并对主要工作部件进行了设计,同时进行了机构的运动模拟仿真,以便发现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该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清种,为进一步研究小区水稻除芒机具提供了依据。
赵淑红杨悦乾阎以勋郭胜
关键词:水稻
除芒稻种摩擦特性测定被引量:11
2010年
以东北农业大学培育的4种稻谷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测量装置上分别测定稻谷种子除芒前、后滑动摩擦角、休止角、内摩擦角。结果表明,稻谷种子滑动摩擦角、休止角、内摩擦角有差异,且除芒后其值均比除芒前小。除芒稻种在铁板、尼龙板、橡胶板三种材料上滑动时橡胶板摩擦力最大,可以考虑用橡胶材料作为除芒机的动杆。
郭胜赵淑红杨悦乾闫以勋
关键词:稻谷种子
利用^(15)N标记确定氮素营养水平对大豆籽粒氮素构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以东农47为试材,采用15N标记的(NH4)2SO4为氮源,利用砂培方式研究了氮素营养水平对大豆籽粒氮素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氮水平增加,大豆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营养液中氮为50 mg.L-1时产量最高;前期高氮后期低氮处理时,随高氮处理的时间延长产量降低;于R4或R5期提高外源氮水平可以增加大豆产量。对大豆产量与籽粒中肥料氮所占比例、大豆产量与根瘤固氮所占比例分别作回归分析,经求导分析得出大豆籽粒中外源氮所占比例为39.1%、根瘤固氮所占比例为61.5%时大豆产量最高。由此推断,当外源氮对籽粒的贡献率为40%左右、根瘤固氮贡献率为60%左右时,能够同时满足大豆对根瘤固氮和外源氮的需求,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
董守坤刘丽君张冰马春梅龚振平祖伟
关键词:大豆根瘤固氮
发展高端大豆产品应对国际大豆危机被引量:6
2009年
当前,国际市场对大豆价格的操控及中国大豆生产现状使中国大豆产业陷入危机。通过分析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和现状,结合国内外大豆消费市场需求,提出通过利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发展无公害、绿色高端大豆产品来发展中国大豆产业,摆脱产业危机的思路,并对其发展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
孟军丁琳琳
关键词:大豆产业高端产品
不同基因型大豆GS_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2011年
克隆了6个不同基因型大豆的GS1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的GS1基因序列相似性较高。不同基因型大豆GS1基因序列间仍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集中在非编码区。GS1基因分子进化树显示东农42、半野生大豆基因序列进化距离较近。不同基因型大豆GS1蛋白质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并且都具有两个保守的结构域、催化结构域(Gln-synt_N)和结合结构域(Gln-synt_C),说明它们都具有催化功能。GS1蛋白质序列的分子进化树显示东农46和东农42 GS1蛋白质序列进化距离较近,垦丰9和黑农35 GS1蛋白质序列进化距离较近。克隆了东农42 GS1基因的基因组序列,NetGene2软件、DNAMan软件的Dot metrix功能和NCBI在线spidey软件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外显子侧翼序列都符合GT、AG规则。
陈丽华刘丽君刘页丽裴宇峰祖伟
关键词:大豆克隆
不同基因型大豆糖分积累规律的研究——(Ⅱ)蔗糖含量积累规律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选用6个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运用框栽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蔗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豆植株营养器官中蔗糖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开花期;荚果中的蔗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叶部和根中的蔗糖含量较高,是合成和贮藏蔗糖的主要部位;茎部蔗糖含量处于最低水平,不同大豆品种间的蔗糖含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绥农14叶片和叶柄的蔗糖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5**),丰收10和秣食豆叶片和叶柄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54*,r=0.823*),绥农14和龙选1号叶片和茎的蔗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r值分别为0.724、0.791)。
马春梅郭海龙龚振平魏丹迟凤琴
关键词:大豆蔗糖
不同氮源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试验以东农47为材料,利用砂培方法研究了氮素对大豆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促进了大豆营养器官生长,以NH4+的效果最明显,NO3-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以NH4+作为氮源,R5期之前高氮水平下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低氮处理,R5期以后低氮条件下荚果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高氮处理,致使R6?R8期低氮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高氮;低氮促进了大豆根系的生长,以NO3-效果明显;根冠比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V4?R4期低氮水平下根冠显著高于高氮处理,R4期以后根冠比差异不大。高氮条件下株高、节数显著高于低氮处理,单株粒数、单株子粒重显著低于低氮处理,收获指数和表观收获指数显著降低,高氮条件下促进了植株生长,但不利于产量形成。
董守坤刘丽君李小梅马春梅龚振平孙聪姝祖伟
关键词:大豆氮素生物量
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溶液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水稻秸秆还田对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针对寒地水稻,在连续三年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溶液中氮、磷、钾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间,秸秆还田与不还田处理土壤溶液中无机氮含量均呈现降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动态;土壤溶液中磷、钾含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秸秆还田使水稻分蘖期土壤溶液中无机氮含量和整个生育期间土壤溶液中磷含量降低,增加了钾的含量。秸秆还田处理降低了土壤脲酶的活性,提高了蔗糖酶活性,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无明显影响。
闫超刁晓林葛慧玲王晓伟马春梅龚振平
关键词:水稻秸秆还田土壤溶液土壤酶
大豆生育期间土壤无机态氮与植株硝态氮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试验以2个大豆品种,3种施氮肥水平(N0:0 kg hm-2、N75:75 kg hm-2、N150:150 kg hm-2),对大豆生育期间土壤无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与植株硝态氮含量及变化规律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无机态氮与大豆植株中硝态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三种施氮肥水平相比,除土壤铵态氮含量表现为N150>N75>N0,土壤硝态氮与植株硝态氮含量在各氮肥水平处理间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并且大豆茎、叶柄中硝态氮含量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16**;r=0.9355**),土壤铵态氮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46**,)可以用茎、叶柄中硝态氮含量来表征土壤无机态氮营养状况。
马春梅董守坤张磊魏丹迟凤琴金喜军龚振平
关键词:大豆硝态氮铵态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