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34041)

作品数:70 被引量:1,415H指数:24
相关作者:张国伟裴先治赖绍聪郭安林姚安平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长安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天文地球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西秦岭
  • 13篇地球化
  • 13篇地球化学
  • 12篇锆石
  • 8篇地质
  • 8篇绿岩
  • 7篇岩体
  • 7篇蛇绿岩
  • 7篇火山岩
  • 6篇缝合带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岩石
  • 5篇杂岩
  • 5篇造山带
  • 5篇山岩
  • 5篇化学特征
  • 4篇定年
  • 4篇新生代
  • 4篇扬子板块
  • 4篇三叠

机构

  • 45篇西北大学
  • 19篇长安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青海省地质调...
  • 3篇甘肃省地质调...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环境...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沈阳地质矿产...

作者

  • 26篇张国伟
  • 16篇裴先治
  • 15篇赖绍聪
  • 12篇郭安林
  • 10篇姚安平
  • 9篇李佐臣
  • 9篇胡波
  • 8篇李永飞
  • 8篇董云鹏
  • 8篇秦江锋
  • 6篇梁文天
  • 5篇郭俊锋
  • 5篇孙延贵
  • 5篇鲁如魁
  • 5篇王娟
  • 4篇郭秀峰
  • 4篇程顺有
  • 4篇刘战庆
  • 4篇刘少峰
  • 4篇李勇

传媒

  • 10篇地质通报
  • 8篇中国科学(D...
  • 8篇Scienc...
  • 3篇中国地质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西北地质
  • 3篇Journa...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Acta G...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18篇2007
  • 14篇2006
  • 8篇2005
  • 11篇2004
  • 2篇2003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北碧口地块老河沟岩体和筛子岩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被引量:20
2010年
老河沟岩体和筛子岩岩体位于碧口地块西南部。岩体的SiO2(69.89%~71.69%)和Al2O3(15.01%~16.25%)含量均很高,A/CNK在1.04~1.12之间,为硅和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33.13×10-6~150.42×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的负铕异常。高场强元素(Ta、Nb、Ti等)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体可能是以杂砂岩成分为主的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老河沟岩体和筛子岩岩体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印支期华北和扬子地块碰撞导致地壳加厚环境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为后造山花岗岩类。
李佐臣裴先治丁仨平刘战庆李瑞保孙雨冯建赟张亚峰
关键词:强过铝质花岗岩构造环境后碰撞碧口地块
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TCN)在地表过程与构造活动关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大地构造、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间的耦合作用被视为今后10年内六大地学新课题之一,而从事这一重大课题研究的有效途经便是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的研究和应用。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实践来看,经常使用的是3He1、0Be1、4C2、1Ne2、6Al和36Cl核素,其中石英的26Al和10Be的配合使用最为普遍。通过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TCN)方法基本原理的阐释,并结合当今国际上该领域利用10Be和26Al在暴露年龄与侵蚀速率、沉积物埋藏年龄以及河流下切速率等方面的工作实例,介绍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在地表过程以及地表过程与构造活动相互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郭安林张国伟孙延贵张成立柳小明王建其
关键词:暴露年龄下切速率
南秦岭佛坪地区五龙花岗质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被引量:24
2008年
南秦岭印支期五龙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佛坪群变质岩,在岩体南部发育一些暗色包体,它们和寄主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界限或截然,或呈过渡关系。通过对五龙岩体的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寄主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表现出明显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Yb(0.33×10^-6~0.96×10^-6)和Y(4.77×10^-6~11.2×10^-6);富集Sr(643×10^-6~1115×10^-6),Ba(775×10^-6~1386×10^-6);高Sr/Y(57.8~160)和Y/Yb(11.0~14.3)比值,不发育Eu异常(6Eu=0.70~0.83),表明其源区是以石榴石士角闪石为主,很少或没有斜长石。暗色包体表现出高Mg(4.15%~8.13%),Cr(14.8×10^-6~371×10^-6),Ni(20.0×10^-6~224×10^-6)和Nb/Ta(15.4~21.9),暗示其起源于地幔底侵岩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年龄为:225.3Ma±6Ma,应为五龙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侵位年龄。综合分析五龙埃达克质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可能是由于幔源岩浆底侵于壳幔边界,诱发增厚的基性下地壳达到含角闪石的榴辉岩相或麻粒岩相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它的形成可能代表了印支期秦岭造山带后碰撞造山阶段勉略洋俯冲板块的断离作用。
王娟金强赖绍聪秦江峰李鑫
关键词:暗色微粒包体埃达克岩底侵
西秦岭天水地区关子镇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正> 1 区域地质概况西秦岭关子镇蛇绿岩属于原划前寒武系或早古生代“牛头河群”变质地层。张维吉等将分布于秦岭群与陇山群之间的原“葫芦河群”分解为震旦系—奥陶系葫芦河群(变质碎屑岩组和变质基性火山岩组)和上奥陶统陈家河群...
裴先治丁仨平胡波张国伟李勇李佐臣郭俊锋
文献传递
西秦岭武山杨河—礼县固城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03年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秦岭天水地区武山杨河—礼县固城一带原划上泥盆统大草滩群和中泥盆统舒家坝群中解体出一套石炭纪沉积地层。根据所发现的牙形刺、珊瑚、非有孔虫化石,确定其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
裴先治郭俊锋李勇丁仨平苏春乾胡波
关键词:石炭系地层化石西秦岭造山带
青藏高原中北部地貌变形的遥感表征及其生态地质学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遥感地质特征显示青藏高原北部,在澜沧江—温泉与东昆仑南缘—阿尼玛卿两条岩石圈断裂之间区域存在着4个正交叠加在早期北西—南东向构造地貌上的北东—南西向第四纪坳陷。其中西羌塘北部坳陷和长江源坳陷的地堑式裂陷地貌特征明显,而黄河源坳陷和若尔盖坳陷发育程度较低,但它们均是在青藏高原大陆构造变形的统一动力学背景下,地貌发生东西向伸展变形的产物。进一步研究表明,它们的形成不仅与青藏高原中南部所发育的近南北向裂谷具有同样的动力学意义,而且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
孙延贵姚安平巨生成王冬青张琨
关键词:遥感生态地质学
甘肃天水地区百花岩浆杂岩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2
2007年
利用阴极发光和LA-ICP-MS微区定年分析方法,对甘肃天水地区百花岩浆杂岩中的辉长岩进行了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百花岩浆杂岩体主要由辉石岩—辉长(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成,构成较完整的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对百花岩浆杂岩中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其同位素年龄为(449.7±3.1)Ma(MSWD=1.9),形成于晚奥陶世,表明西秦岭北带岛弧型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揭示出以西秦岭北缘关子镇蛇绿岩为代表的古洋盆的俯冲作用及产生岛弧型岩浆活动的时限为中晚奥陶世。
裴先治刘战庆丁仨平李佐臣李高阳李瑞保王飞李夫杰
关键词:岩浆杂岩辉长岩锆石U-PB定年
西秦岭天水地区关子镇蛇绿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被引量:56
2006年
秦岭造山带商丹缝合带的西延部分在天水地区以出露的关子镇蛇绿岩为标志,该蛇绿岩的形成时代是探讨秦岭造山带构造格局与演化的关键。在室内外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该蛇绿岩的辉长岩中精选锆石,通过锆石的CL显微图像进行锆石形态学研究,结合U、Th含量特征,证明本次用于定年的锆石为岩浆成因。辉长岩中的锆石LA-ICP-MS定年给出U-Pb年龄为471Ma±1.4Ma(MSWD=1.03,2σ),代表了辉长岩的结晶时代,也限定了关子镇蛇绿岩的形成时代。结合已有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秦岭商丹古洋盆存在的时限至少可延续至470Ma。该年龄的确定为深入研究和认识秦岭造山带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杨钊董云鹏柳小明张津海
关键词:辉长岩西秦岭
甘肃天水地区红土堡变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0
2005年
红土堡变基性岩以灰绿色变质玄武岩为主,有少量同时代同成分的辉绿岩墙顺层侵入其中。变基性岩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分布型式呈LREE弱富集型,具有较高的∑REE,无明显的Eu异常或弱的正异常,有明显的Ce负异常。弱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Ba),富集Th,贫Cr、Ni,具有Nb、Ta负异常,La/Nb比值大于1,无明显的Ti负异常。这些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构造环境判别显示该基性岩可能形成于汇聚板块边缘的弧后裂陷—小洋盆构造环境。
胡波裴先治丁仨平杨吉赵小明李佐臣
关键词:变基性岩地球化学弧后盆地
岷江水系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被引量:128
2006年
晚新生代以来发育岷山构造带内部的岷江水系流域盆地,无论是流域盆地内的新生代沉积记录,还是其流域地貌所呈现的典型特征,都深刻指示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新构造活动。文章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最新获取的高精度SRTM-DEM数据,系统提取了岷江水系中上游流域汇水盆地以及67个亚流域盆地的典型地貌参数,如流域面积、河流长度、分支比等。通过对流域地貌参数以及纵向河道高程剖面等的统计分析,认为岷江水系东西两侧具有截然不同的地貌特征,东侧流域盆地主要表现为面积小、河流长度短、分支比低以及河流梯度大等特征。由于岷江水系东西两侧地层岩性的对称发育以及整个岷江流域盆地对气候因素具有同一的响应特征,所以亚流域盆地典型参数特征指示了岷江水系两侧晚新生代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反映并印证了岷江断裂东西两侧晚新生代以来的不均衡抬升。晚新生代以来岷山构造带的快速隆起以及龙门山构造带内部差异活动是造成岷江水系东侧各支流发育程度低,东西两侧亚流域差异地貌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张会平杨农张岳桥孟晖
关键词:DEM地貌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